从沈浩日记中发现久违了的“共产主义”
从沈浩日记中发现久违了的“共产主义”
□梁煜璋
日前,《人民日》刊发了“沈浩日记摘编”。其中有一篇是这样写的:
1982年12月23日
人们常常把任劳与任怨并提,然我看,任劳与任怨不尽然属于一种思想境界。要做到任劳诚然不易,要做到任怨则更难。这需要忍辱负重,含辛茹苦;有时甚至要蒙受不白之冤,承受着不为群众所同情这样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所以说任怨是比任劳更好一层的思想境界。要虚怀若谷,坦坦荡荡,自己认准了就要坚持做下去,这才是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表现。
在沈浩这篇日记中,我们意外发现了久违了的“共产主义”。
通常我们只有在这样几种情况才会想到共产主义:
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传唱的一首歌,叫作《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至今记忆犹新。
比如入党宣誓的时候,其中就有一句,叫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们共产党员都应喊过这样的口号。
比如学习党的文件的时候,其中也会有一句,叫作“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近就是我们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时候读到过。
再比如就是有的同志抄笔记,有时无意中也会抄上一段“共产主义”的语句,当然仅仅是誊抄,并不知道写了什么。
除此之外,我们很难想想会在别的情况下能想到共产主义。
为什么我们会对共产主义淡漠甚至健忘呢?大抵又是这样几个原因:一则专门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现在是太少太少了,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二则即便想到共产主义,也是想到了共产主义的离我们太遥远了;三则太遥远的共产主义,对于很多人来讲,显然是过于理想化。眼前的现实的或许更紧要,人们更在意。
回望中国近现代史,也只有两种人心系共产主义。一种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前辈和先烈,真的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另一种人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雷锋,他生前做了好事无数,死后被誉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说来也巧,在雷锋日记中也有这样的记录。比如:
(1960年)11月×日
今天我生长在幸福的毛泽东时代,处处感到温暖,祖国到处都有我慈祥的母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育。我这一点点贡献比起党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做得很不够。我决心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忘我地工作,积极参加劳动,奋发图强,勤俭建设社会主义。
熟练手中武器,学好军事技术,时刻准备着,当党需要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一切困难,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继承长辈优良的革命传统,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我要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在这一点上,我们庆幸地看到:在雷锋之后,历史又记下沈浩的名字,他为共产主义作了新的注脚。
面对沈浩,人们或许应该反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的烦恼和忧愁往往是只盯着眼前的缘故。广告词不是讲,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前途永远是在远方。同样的,太现实了,人们一样会感到焦虑不安,缺乏幸福感。有点理想,就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期待。正如爱一个人,往往是在追求和期待中才会痴狂,而一旦到手便索然无味。韩国电视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的“闵基”对“秀京”讲过一句很实在的话,他说“谁还愿意给网里的鱼下饵呢?”而像共产主义这样远大的理想是需要人终其一生去追求、去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像雷锋、沈浩那样享受其中的快乐。因为也只有那样的人才懂得真正的人生和幸福。
苏东坡的妹妹对他讲,心中有佛之人自成佛。所以,当沈浩在日记中认认真真写下“共产主义”这四个字的时候,他已经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共产主义者了。所以,他才能那样执着地去奋斗和无私地去奉献。
但愿沈浩之后能有更多人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被唤醒,这才是对沈浩最好的纪念。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