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政改”,中国将何往?
为什么中国到了非“政改”不可的地步?
历经三十年的私有化经济改革,即是所谓的“特色”改革,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流媒体、官方舆论不住声的宣示着强大与发展,据说特色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经济的第二位置,但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也呈现日益尖锐化。中国的基尼指数即贫富分化也排列世界第一,改革几十年,社会产生了极少数的暴富阶层,中国社会财富的70 %以上被不足于0.4 %的人数占有,但又有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日益贫困化。这一矛盾将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尖锐化,如果不解决好,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还有国内大量官员普遍性腐败的政治恶果正在侵吞着共和国的肌体健康。国外,由于受“韬光养晦”思想理念的不作为,导致中国的许多领土正在变为争议化,且更有被居心不良国家阴险图谋的严重后果发生,所以,中国人民对“资改派”当权势力的私有化改革,对拿“韬光养晦”的鸡毛当令箭的不作为其实是卖国行为日益不满。值此,由某些人发出的“政改”呼声才在社会引起如此的反响。
是到了该改变社会体制的时候,但如何变?是继续在私有制改革的路上大步狂进还是回归真正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走集体化共同富裕道路?对改革道路的抉择亦即反映了中国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阶层之间的政治诉求。是以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重,还是以少数权贵先富阶层的追求为道路选择的先决条件?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艰难抉择。
既然政改是邓小平很久以前就提出的概念,选择现在实行和推进政改是对邓小平未竟事业的继续和完善,这是坚持政改的理由。那么,我们再来看邓小平还说过什么。
邓小平讲过:“不改革政治体制必然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但邓小平又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对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各种论述, 总体上看,其实质就是邓小平同志一贯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立国之本。他特别强调道:“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也是最坚决的,世人有目共睹,记忆犹新。
谈到发展经济,就绕不开政治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譬如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经济基础是私有制为主的所有制形式,但上层建筑还停留在以公有制成分为主的不变状态,那无疑是自欺欺人的社会怪胎。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内容和性质。任何经济基础都要求建立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为自己服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一定会产生出不同性质的上层建筑。这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就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家制度和金钱第一、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资产阶级观念。应该注意,在阶级社会,经济基础中包含着阶级对立,与此相适应,在上层建筑中也包括着阶级对抗的内容,从而使得上层建筑也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既然如此,政改的方向所指就耐人寻味了。
但如此高调宣称的政改,它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对于如此必要和迫切要实施的政改,热衷于此的庙堂中人不能厚形式而轻内容,应该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此次中国政改的实施方向是什么?是恢复和坚持邓小平一贯所强调的四项基本原则,消灭特色三十年社会所产生的剥削和两极分化,以缓和与消弭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还是依然坚持所谓的“砖家,精蝇”治国理念,用最大限度的发展生产力为幌子,其实是为维护权贵先富阶层的既得利益,把最广大人民群众依然排除在政治和利益之外?在那些“砖家、精蝇”的心里,我等即是理应受剥削和欺压的无知p民,似乎只应不饿肚子就不错了。至于涉及国家的大政决策问题,理当由他们安排。但虽有如是之言,我等仍然疑惑与心有不甘。不是说经过三十年的特色改革,人民群众的民主与人权已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与改善吗?那么,在这样的涉及每个中国人命运的大问题上,做为一个中国人,理应有知情权与否决权。人们还知道,中国有句古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再说了,谁又能保证“肉食者”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没有任何的私心,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设身处地考虑的?
既然许多年来,特色中国一直是“师夷之长”,那么,为什么不针对“政改”的实施,借鉴一下洋大人的民主?可以把计划实施的政改方案公之于众,最大可能交由全民公决。但如中国的大多数人的思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对那些先进的理念依然想不通,那么,倡导政改的“砖家、精蝇”,也不要怪人民没有你们觉悟,你们理应自动引退以谢国人。因为,一项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果不能得到最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拥护,那就会如同无水之舟,其实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政改,中国将要进行什么样的政改?人民有权利被告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