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胀”
论“通胀”
“通胀” 就是通货膨胀的简称。它是资本主义的固然属性。它是市场供需矛盾激发的表现形式。由它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就决定了它是资本主义无法解脫的死穴。尽管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对其研究提出的各种理论众说纷纭,但不得要领。他们提出的种种解脱的举措无着无边际。今天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和主管经济的部门,仍然猎取这些理论和举措来应对不断产生的“通胀”,并不能逃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灭亡的命运。
“通胀”的表现型式
“通胀” 在资本主义发展時期就以不同表现形式。在实体经济时代,由于工业技术的进步,生产效能的增加,产品极大的增加,当超过市场需求极限时,就会发生“通胀”。生产企业因资金周期不灵,而被迫关门歇业,工人失业,而引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这种由所谓生产过剩而引发的“通胀”, 其生产过剩是表象,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资本的原始积累,它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乡背井,成为无产者,靠工资维持生计的产业者工人,蕭条的农业,从而失去了广大的农村市场。资本的原始积累,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其难以维持生计的工资,毫无购买能力,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的市民购买低下,市场同样粛条,没有市场才是商品积压的根本原因。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理论指导下的唯利是图的产能投入和无序竞争,加剧了这种“生产过剩”。
无以生计的工人必定要为自已的生存而斗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剖析,出版了《资本论》;提出了唯利是图的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死亡,必然要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论断;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召煥。从伟大的巴黎公社的实践中,提出了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经济学家凯恩斯,针对市场供需矛盾,抛弃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提出以提髙消费水平的“以消费为纲” 发展生产的方略,即GDP发展模式,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凯恩斯主义。
维持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不同囯家的政要所釆用,它与经典自由资本主义理论交替使用。维持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苟延残喘。
资本主义的发展由商品经济的实体经济时代而进入货币金融虛拟经济时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是进行商品生产的囯家,和用商品生产进行殖民地式的掠夺方式,而是用投资将资源、能源髙耗费強污染低价值的企业,转往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股权和知识产权予以控制。制定金融游戏规则如股市、期货、楼市,使其建立新的殖民地经济体制而成为金融帝国的附庸国。金融帝国用货币来调控全球经济,这就是全球一体化战略。
金融帝国从附庸国获得低价的商品,供应自己的国內市场,该商品重亲标价后进行外销再获得髙额利润。他们在国內实行福利资本主义,打造了金融帝国繁荣。他们实行的髙工资髙福利提倡和打造的髙消费,进行预期消费而滥发货币,由此引发次贷危机,暴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必然引起工人失业,市场的萧条,企业倒闭而引发“通胀”。为解危机,帝国利用救市,而开动美元印钞机,滥发钞票,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以救市为名,敲诈和愚弄附庸国,转嫁通胀危机。金融帝国市场的啇品是由附庸国提供的,附庯国感染“通胀”后,全球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暴发发因商品的短缺的通货膨胀。商品生产已使金融帝国感到致命的威胁,其已超过石油,从而美国从中东和南亚撤兵撤退,一场围剿商品生产大国的战争已经开始。
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商业生产时期,是以第二产业展而获得髙额利润的,从而建立起石油化工产业体系,和石油经济体制,石油资源的枯竭也就是当代经济的死穴。为争夺石油资源的战争是中东东南亚动乱的根本原因。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从来就忽视关系国计民生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产能的滞后,至使全球农产品的匮乏。以消费为纲的发展模式及金融股市楼市期货体系的建立,以服务娱乐文化行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骤然膨胀,加剧了了农产品的需求。本末倒置的经济运作模式,以农产品涨价为持征“通货”在所难免。
国內“通胀”的恐慌
“通胀” 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为推行市场经济,总设计师出了两个绝招。首先是私有制公司的康复公司的创建与“双轨制” 经济体制的出台,出现了全国性的公司热,引发了神人共愤的“官倒”, 引发了1989年的“民运”。 这一下彻底动摇了公有制国民经济基础。第二招官商结合,动用银行企业资金,利用经济特区、开发区这一平台,掀起的地皮炒作疯潮。致使公有制经济崩溃,而出现的以人民币贬值而引发的“通胀”恐慌。
这一次是以农产品涨价而出现的“通脹” 恐慌。
中国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通胀”的中国特色。其持色表现在特征和产生的根源上。对此次“通胀” 专家们有不同的解读。
这次“通胀” 最大的特色是政府掌控了巨大的货币储。中国的土地财政,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的的部份,这是全球任何金融帝国所未曾有过的。难道在中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也发生“通胀”吧?
第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独主自主的工业体系,又通过三十多年所发展,影响人民生活的工业品生产的产能有巨大潜力和充足的贮备,如衣着、建材、油料等。
第三个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源与商品生产和加工出囗国,市场繁荣,是前所未有的。也绝不会有因商品资源而短缺而出现的“通胀”。
第四政府对经济、政治有非凡的扏掌机制。政府可通过行动手段,进行调控。
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就不会产生出现“通胀”。 世上本无事,并非庸人自恼之。中国媒体过度的宣染,自然有他们的政治考量。
首先他们搬出了“通胀” 的货币主义理论。说“通胀”是由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过大。那么市场中过量货币的有三。
第一是归咎于财政部近年超发了43億人民币,向财政部长周小川问责。
二是为救市和拉动GDP而投放4万亿元的资金,用于大规模铁、公、基建设和使城市更美好的城市乡镇的亮化工程。
三是在美国开动印钞机的超发美元的情况下,政府釆取池子理论,一再出台鼓励外商投资和优化引进外资的政策不断出台。致使更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掌控中国的股市、楼市、期货、基金机构之中,也影响消费市场。此举却不向国务院向责。
按照货币主义者的理论,应对的举措就是“调息”,使货币回笼,
“调息” 的举措是极其错误的,有银行存欵的人大欵,根本不在于农产品涨价所多化的几个零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通过加息,大量资财又落入外资及其财团的囊中,他们是“通胀” 恐慌中最大的受益者。而对广大的弱势群体如房奴又一次的剥夺;加息对依赖贷欵运转的公有制企业简直是灾难。加息加速弱势的民营企业破产。他们的破产定会造成小商品生产的短缺,剌激“通胀” 恐慌。弱势群体、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是最大的牺牲品。
宣染“通胀” 并以为由,作为反对调整低工资收入的举措最好的借口。说是农民工打工崽涨了工资,才使种地种菜的农民则以农产品涨价来提髙收入。从而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扬。对农产品涨价直接威胁的是低收入群体。象富土康一类外资企业在中国能持久地获得巨大的财富是建立在极其廉价的中国劳工身上。进出口运营商的利润也是如此。中国劳工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出现了富土康的十三连跳。象图书舘这类文化科技事业单位在温政府手中七年未进行一次调资。企业职工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加资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他们长期处于贫困的温饱线上。对于农副产品的涨价,更使他们不堪重负,对此产生了对“通胀” 的恐惧,这是社会不稳定的基本因素。媒体以宣染“通胀” 的办法,来扺制胡锦涛“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方略,制造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农产品为什么涨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因农产品短缺,出现农产品及食品涨价而产生的“通胀” 的恐慌呢。
六十年的政权建立和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农业税和低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上。农业税和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说可以说对农民无偿的剝夺,也可以说是农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低农产品价格是维持国家稳定的基石,低工资是国家进行公共积累的重要手段,而国家掌控的低农产品格。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增产的负增长,造就了极其廉价的数亿劳动力大军,他们涌到城市,替代了产业工人,从工从商,建城造镇,以极低劳动力成本,垒起了髙楼大厦,打造了改革开放的繁华。他们是每年创造二十几万亿GDP的奉献者。没有低粮价,我们这个社会不知道要发生什么。改革开放,自由市场经济,市场定价的方针,只适合于城市,却不能推及到农村。农产品价格是严格控制的。
今天城里人只发现蔬菜价格飚升,粮食价格日见增长。不知道农村发生了什么。
现代化的城市不断在膨胀。名目繁多的开发区工业区的建设伸向农村,城郊的蔬菜地沒了,原来的菜农,老农变成闲居闹市的居民。年青人则成为打工崽或经商。耕者失其地。蔬菜无处种,膨胀的城市人口与日益削減的蔬菜地,失地的菜农成为反差。菜从何处来。
到农村,乡镇一体化措施的推行,一座的小镇拔地而起,并不断膨胀,周围的农田逐渐被侵蚀,髙速铁路高速和髙等级公路的建设,不断蚕食农田。农田在锐減,耕者失其田。粮食生长于何处。
资本下乡,一个个葡萄园,一处处经济林,名目繁多的生态园也正在地圈地,大片农田被圈走。资本下乡,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农田集中到资本家手中,他们不识穑稼,疏于管理,不肯投入,收多收少无所谓,造成粮食減产,资本家拖欠和拒付给农民的承包费,还可骗得国家的各项农业补贴资金。粮食从何来。
农业的负增长,农村青壮年奔赴城市,安户落户,而留下老人,支撑着中国农业这一局面。农业不仅失去活力,而且是后继无人。
农业是衣食之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脊粱,立国之本。商业只是冶国之末,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舍本求末的治国方针呢。这完全决定于中国领导人的素质。笫一代中国领导人是农民出身农家子弟者占多数,特别是毛泽东的一生,是心系农村,关心中国贫苦农民。他的革命路线,他制定的建国方针,都是为广大农民的生存和幸福出发的。他的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方略,是对以农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由他所奠定的社会主义的基础,乃至今天的土地财政,出卖的是国有化集化留下来的产业,也是毛泽东的宝贵遗产。
建囯前后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是由于他们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他们所认识的农民,只是他家的长工佃户。从父兄那里学得的是精于计算,继承的剥削有理剥削有功的传统理念。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他们投身革命队伍之后,未见有农村工作的经历。今天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出身的国家领导人,他们从校门走进工厂门然后进入衙门,很少或沒有到过农村,见过农民,谈不上与农民共甘苦。他们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容易接受资本主义那一套,从而把农业不当一位事,因为不懂农业,也不去农村,不知怎么办,一些举措人云亦云。特别是一些海归派,目空一切,把资本主义那一套搬进中国政府,进行治国。不了中国农村,不了解农民,不懂得农业,就不会冶理好中国。
抛弃了中华五千年以农为本以农立囯的理念,背离了毛主席从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略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国将何国,历史正在作出回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