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力拓中国狂卷4000亿间谍门商誉损失超千亿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力拓中国狂卷4000亿 间谍门商誉损失超千亿
2009年07月18日00:37  华夏时 陶盈舟 

“力拓案”保密风暴宝钢否认卷入力拓“间谍门”
宝钢高管已被调查:宝钢济钢莱钢皆卷入力拓间谍案
澳方要求力拓集团所有在华外籍员工撤离中国
触目惊心:力拓间谍门细节曝光包女歌手收买内奸  

  力拓利用“骗婚”中铝和向中国销售铁矿石获益近4000亿元,但毁约门和间谍门让力拓承担了商誉损失超1000亿元的代价,来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进入7月以来,力拓市值缩水30%。

  这家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去年从中国市场铁矿石销售中获得超过600亿元的收益,并巧妙地利用中铝注资收购化解了一场债务危机,实现了超过3021亿元的市值收益,力拓增资再次从中铝获得102亿元的现金,力拓通过中国市场获益已经近4000亿元。然而,力拓依然不满足于从中国获取的收益,先过河拆桥,单方面撕毁与中铝的合约,后大搞间谍活动,破坏中国钢铁企业的铁矿石谈判。

  投资者用脚投票

  力拓商誉损失超千亿

  早在力拓公司单方面撕毁合同选择将自己的“盟友”——中铝集团踢出局时,这家老牌的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就已经显现出了在商业交易中特有的敏感和狡诈,尤其是在与中国的交易中,而此次的间谍门事件则更是将此推向了极致。

  显然,对于刚刚认购了力拓股份的中铝而言,力拓屡屡爆出的“意外”事件让原本就背负着巨大舆论压力的中铝也惊诧不已。

  当力拓“间谍门”爆出后,澳大利亚参议员乔伊斯第一时间在《华尔街日》上表示,力拓驻上海代表处四名员工被警方拘留一事与力拓和中铝联盟交易失败有关,试图将此次“间谍门”事件归咎于中铝收购失败后寻求复的可能。

  “就算中铝对力拓的收购失败,但中铝依然是力拓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将上海办事处人员被拘留的问题说成与中铝有关,显然并未考虑到中铝的利益,因为这种说法很可能引发公司股价暴跌,给中铝的投资带来更多的浮亏。”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钢铁国有企业投资人士如是向本记者表示。

  随着毁约门和“间谍门”的爆出,力拓面临巨大的商誉损失和在中国市场的前景已经不为投资者看好,两地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暴跌,截至7月17日,力拓澳大利亚和英国公司股价分别从高点的77澳元/股和31.18英镑/股下跌到如今的52澳元/股和20.8英镑/股,跌幅均超过30%,其中,英国公司市值如果按照配股前的总股本计算,那么比起峰值的414亿英镑,缩水了30%,商誉直接损失超过1000亿元。

力拓狂卷近4000亿

  最大股东浮亏数百亿

  记者注意到,当今年2月力拓公司最为艰难之际,中铝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以195亿美元的天价注资收购,力拓不仅已经基本解决了生死一线的财务危机,而且从二级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利润。

  根据《华夏时》记者的统计,从宣布将引入中铝巨额资金后,力拓公司澳大利亚的股价一度从32澳元/股暴涨至77澳元/股,而力拓英国公司的市值早在今年年初还曾一度低至144.5亿英镑,而在宣布中铝195亿美元注资的消息后,股价出现一路飙升,上涨至31.16英镑/股,市值高达414.4亿英镑,力拓公司因此浮盈达到了27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021亿元。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力拓公司2008年的年显示,公司收益高达10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38%,而在该年中国进口的1.83亿吨铁矿石中,力拓公司就占了8338万吨,按照去年长协矿的离岸价格约700元/吨计算,那么仅去年一年,力拓公司便从中国市场卷走了超过600亿元。

  力拓在中铝公司做好了充足的资金准备后单方面撕毁了合同,上演了一幕“出尔反尔”的大戏,7月宣布配股,按照力拓的配股方案,每40股将配发21股,那么总计152亿美元的新股中,中铝要保住原来的持股比例需要认购15亿美元;仅此一项,就轻松从中铝再获得102亿人民币现金。

  民族证券分析师罗荣晋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对于中铝而言,由于一开始就买在了高点,所以此次认购只能算是一次加仓,也就是摊薄原来的价格,中铝并不能因此获得其他的利益。”在他看来,即便算上此次的配股,中铝的持股成本也仅仅从59英镑/股降低到44英镑/股,比起目前(截至7月17日)20.8英镑/股的价格,依然浮亏接近43.8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90亿元。
=====================================================
力拓上海50名员工2008年个税仅缴5万
2009年07月17日01:21   东方网 李晓辉

在“力拓间谍案”已经上升至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政府高层展开“对话”之时,力拓集团却在一直保持沉默以应对这种行业丑闻。

昨日早从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2008年力拓上海办事处50多名员工个税仅缴纳了5万元人民币。照此算来,每位员工一年仅缴纳1000元的个税。这显然远低于再普通不过的民营企业。

昨日中午,早记者再次赶往力拓上海办事处,该公司位于卢湾区淮海中路300号新世界中心的51层。该写字楼实际从7月10日后就已经对进出者斤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昨天称,力拓撤回了所有在中国从事铁矿石和钢铁行业研究工作的员工。但记者看到,办事处内仍有工作人员,只是稍显冷清。

“如何逃避个人所得税,尤其是外资企业,很难了解具体如何操作,”昨日,一位德资工业企业财务部主管对早记者表示,“不过从财务技术上来讲,只要想避税,总是有办法的。”

据媒体道,此次在“力拓间谍案”中被捕的力拓中国铁矿石业务负责人胡士泰,其每年基本收入就已达到1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销售业绩带来高达百万美元的奖金。

不过上述专业财务人士对早记者表示,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外籍人士在中国居住超过90天,且在中国境内工作所获得的收入,都必须要在国内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如果通过其国外母公司发放薪酬的话,理论上是实现了避税,前几年在这些方面中国一直查得不严。

实际上,在中国境内工作但走账避税的外企高管在2008年之前并不少见。该人士对早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有了外汇结汇限额,大约每年不能超过1万美元,否则就要说清楚其和用途。

从业内外普遍的常识来看,力拓上海办事处的个税如此之低,有些不可思议。分析人士认为,或许是已经通过其北京总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办事处不是独立法人机构,但是其要在当地税务等部门申请执照。”上述人士对早记者表示,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通过人事代理在中国的法人公司处办理各种手续,当然也可以直接走北京的账做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过该人士特别强调,这存在两种情况:第一,个税只能在一个地方缴纳,如果其在上海的工商登记所在区的税务局已经有其个税的底案,那就应该只是在上海缴纳,不可能在北京缴纳;第二,或是通过财务处理,两地申个税,这样就分别按基数缴纳。目前税务系统仅是本省区联网,数据资料跨省区共享尚未实现。

**

铁矿石谈判已中止 中方倾向以退为进
2009年07月17日01:22  东方网 李晓辉 

  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已经成为一场各方互不相让的“无结果游戏”,各种传言和猜测成为主旋律。不过比铁矿石谈判结果更成问题的是,在力拓“间谍案”发生尚无结果的目前,铁矿石谈判是否真的还在继续?

  据早记者了解,实际上在力拓中国铁矿石业务负责人被拘捕调查后,铁矿石谈判已经中止,只是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在内的各方面一直在闪烁其辞,不肯吐露实情。

  一位参与铁矿石谈判的中方人士昨日告诉早记者,“没有所谓的7月底最后的时限,铁矿石谈判就这样了,各家都处在维持现状的状态,而不是在谈判桌上。”

  该人士表示,面对目前的状态,中方有两个选择:要么不再耗费精力谈判,接受力拓与日韩达成的降幅33%的协议;要么等力拓“间谍案”过去以后再说。这就意味着,没有最后时间期限。

  事实上,这正好解释了7月14日的一则消息。该消息称,部分中国钢企已与力拓、必和必拓达成33%的降幅,但中方并未正式对外发布消息。但中钢协和数家中国大型钢企已表示否认。

  很显然的是,在5月底力拓和日本新日铁达成降价33%的时候,铁矿石现货价格低于长期协议矿价格,当时所有钢厂都支持中钢协降价40%以上的谈判目标。但随后国内钢价持续上涨,铁矿石现货价也水涨船高,最终在7月初超过长协价,各方的耐心则随之逐渐减少甚至产生悔意。

  这确实代表了部分钢铁企业对于目前现状的看法。早在5月底力拓和新日铁达成协议后,包括宝钢、河北钢铁等一批大型钢企在内的中国钢企就已与力拓达成了按照67%的价格付款的协议。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在当时来看并不能算是妥协。该人士对早记者表示,“当初按照67%预付款,这实际是正确的做法,本来这就是铁矿石谈判最差的结果,这样做也可以少占用资金等问题,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目前的情况是,三家铁矿石供应商面临的情况并不相同,已经出现分化。以往必和必拓紧跟力拓,共同进退,但今年在“力拓间谍案”发生前,必和必拓也已经放弃跟随力拓,而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钢厂索赔去年“协议量采购不够的补偿”;淡水河谷方面则希望得到去年与两拓的“价差”补偿。

  不过,因为力拓“间谍案”发生,包括矿企和钢企在内的相关方面都已经“屏住呼吸,不敢乱动”。据道,目前原本双方正常的铁矿石贸易磋商都为避险而大部分取消。在这种情况下,铁矿石谈判是无法进行的。

  上述资深分析师对早记者表示,现在的情况是混乱的,真伪信息都存在。中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谈判时机,现在就不如干脆高调接受33%的降幅。同时,中方可以借此机会整顿混乱的铁矿石进口秩序,为明年铁矿石谈判打基础。

标签:铁矿   中国   公司   间谍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