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华西村:集体“不动摇”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享有盛誉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建村是1961年,是牛年,因此牛成了华西村的村徽。自古以来,牛便是勤劳、朴实、任劳任怨者的象征。在社会发展史上,牛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人类最得力的助手。牛刻苦耐劳,有毅力,且老实本分,办事勤劳、踏实、稳妥,心地善良,安贫乐道,与同事相处和睦融洽。中华文明史上,牛与牛的精神一直都备受推崇。华西用400多吨的金山石凿成高4.8米,宽2.8米,长度7.2米的“牛王”。“我们以牛为村徽,造这个塑像还有个目的是号召村民要像老黄牛一样,奋斗不息,勇往直前,永不满足。”老书记吴仁宝如是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2009,欣逢又一个牛年。从1961到2009,48年来,华西人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发扬了“老黄牛”精神,经过艰苦创业,建设了一个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一村”。如今,以新书记吴协恩为首的新一代领导班子继续发扬“老黄牛”的精神,齐心协力的把今天的大华西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户户有别墅,家家有汽车,甚至2-3辆。每户存款少的有100万多元,多的超过1000万元。  

  

  1978年是个转折点,全国农村正轰轰烈烈分田到户。而此时,华西村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面对现实,老书记吴仁宝深深地感到:在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人,只唯实。听中央的“不走样”,听领导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这种信念让他在华西村发展路径上保持着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要说华西为什么能走的比较好,一直走在前列,实际上很简单,华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结合华西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目标。分田到户的时候,华西让村民来选择,以统治统,以分治分,尊重老百姓的意愿,继续在社会主义集体道路上前进。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乡村可以同中国的华西村相比:这里有1600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这里的农民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这里的农民不仅自己办旅游节,而且还将在田野里建起一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楼,全村一年创造540亿元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吸引了万人的打工队伍在这里就业。  

  

  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多年来,华西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和提高华西“三化三园”的战略规划,这是华西人在发展中始终不变的准则。  

  

   2001年,华西在全国村级单位中,首家通过了ISO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誉为“中华环保第一村”。2003年,华西一年投入在环保上的资金就是上亿元。2004年,华西关闭了年产值1.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的3家化工厂,关闭了设备陈旧的老线材厂。同时,还先后投资数亿元,综合治理工业园区环境,使工厂变成了花园。特别是2005年,华西在原有处理万吨污水的基础之上,在私营小区又再建了一个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使华西村所有工厂的污水处理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老书记吴仁宝认为,华西虽然发展了,但任何时候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以,华西村在环保上,始终做到了“既要增加GDP,又要消减COD”,实现“对下零排放,对上达国标”。现在,华西村已经提前达到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  

  

    庄稼地里富裕起来的华西人,深知绿化的重要。按照规划,大华西总绿化面积为5870亩,已经种植3003亩,需要种植的空地是2867亩。按照“能工则工、能商则商、能种则种”的原则,动员不能进厂上班的富余劳动力负责绿化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大家的就业,促进勤劳致富,另一方面美化了华西的生存环境。目前,全村的绿化覆盖率超过40%,村民住宅就掩映在绿阴之间。有位诗人看了华西后,挥毫写下:人说天堂美,何美比华西?  

  

  如今,华西的蔬菜和瓜果也强调绿色环保。华西人吃的大米、肉类、家禽、水产品都是绿色食品。植物园的所有瓜果从来没有施过化肥、喷过剧毒农药,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无公害绿色标准。老书记吴仁宝十分感叹地说:“未来的绿色产业一定会大放异彩,我们华西要多出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建设一个更大规模的绿色华西!”  

标签:绿色   发展   环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