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处处涨价声,和谐基础是民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5日表示,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稳定价格总水平的通知精神,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并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审慎出台。(2010年11月25日 新华网)
11月17日,北京朝阳区团结湖早市,油菜每斤1.5元,辣椒每斤4元,茄子每斤3元,大蒜每斤9元……商务部数据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除了白菜、生姜这几天价格落了点,别的菜价都还挺贵,连白萝卜都两块钱一斤啦!”
不仅是菜价,米、肉、鸡蛋价格也在上涨。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场的散装大豆油目前为9.8元/斤,较两月前上涨16.67%。北京市鸡蛋零售价每公斤已达12至15元。
不只是由市场主导的物价在涨,就连政府主导的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不甘落后。比如自来水、天然气、电、成品油等,一些地方政府均计划上调或已经上调。近日去了趟青岛,发现青岛到滨州的汽车票涨到了105元,而在几年前还是50多。一路高速,坐车确实舒服了,时间也省下点,但涨了一倍的票价却着实让人心疼。
结果是,汽油调价、房贷加息,吃、穿、住、行都在涨,神州一片涨价声。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有58.3%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同时预测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上升,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也继续攀升,居民的通胀预期依旧不减。
物价上涨,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农民工。虽然,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价格上涨的补贴机制,但按目前的价格补贴政策,非户籍人口往往享受不到居住所在地的补贴,数量众多的外来农民工被排除在外,加上房租上涨、部分企业工资下调等因素,使农民工成为受涨价冲击最大、受政策保护最少的人群。
此外,即使在能享受到补贴的城市人群中,仍存在大量的“低保边缘户”——家庭收入水平虽高于城市低保线,但实际生活水平却低于享受了专项救助低保对象的城市居民。比如,北京的刘大妈两个女儿都下岗,外孙子还在上大学。老人一个月只有800元的退休工资。“每天市场收摊后,我就去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希望政府也能给我们补贴,虽然我不属于低保户,但物价这么涨下去,我们的日子比低保户还艰难。”
物价上涨,还直接影响到了在校就读的学生。有网友发帖称,11月22日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发生打砸校园大食堂事件,上千人参与,而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当晚宣布食物涨价。学生们过完周末返校后发现,食堂的开水已经从每瓶7角上涨到1元,次日又发现每份饭菜的价格标准都上调了5角,面包、加饭也都涨了价。
面对涨价,大部分人希望能尽快涨工资。“物价涨,工资不涨,别说低收入家庭和退休的老人们,白领年轻人的开销也吃紧。”尽管有专家提出涨工资会进一步抬高人力价格从而推高物价,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保障民生仍然是第一位的,“企业不会主动涨价,但政府不能眼看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影响,应该对企业施加影响。涨工资、发代购券都行,让大家敢花钱、有钱花。”有居民如是说。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