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说说小岗村的“天时”、“地利”与“人不和”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说说小岗村的“天时”、“地利”与“人不和”


沈浩同志在小岗村意外去世了。看了有关道中称他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有网友不太理解地问:小岗村有多大?都有党委了?好像正常的村级都是支部啊?

其实,现在是“小岗村”已经不是原来自然村的小岗村了。为了迎接小岗村分田30周年,2007年《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获得评审委员会通过后,一举“收编”了周边的严岗、韩赵、梨园、石马、车庄5个村庄,盘中大了,自然要设党委了。

在这次评审会上,安徽省农业委员会主任毕美家说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规划很重要,小岗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现在“天时”、“地利”都齐了,只待“人和”了。

小岗村得“天时”不要说,1978年正式分田到户,那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少有的大丰收,让万里兴奋不已,从此小岗村成了通天村,还能不得“天时”?

小岗村的“地利”本是不太 理想的,虽然土地不少,但地理位置不佳,离县城30公里,环境闭塞,开放困难。如果仅靠原来那个只有1.84平方公里、400多人的自然村小岗村,不要说发展起来,不要再讨饭就是好的了。所以后来几经调整,为他们创造“地利”条件。这个《凤阳县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终于比较理想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小岗村的最大问题就是“人不和”。分田到户后,小岗村很长时间没有一次党员会或村民大会能从头开到尾,各家为自己的利益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风阳县委领导说是由于“小岗村内耗太多,宗族势力太强,影响了发展”。一位对小岗村作过深入调研的三农问题专家说:“这一派当权者干事,另一派说不好。另一派当权者干事,这一派说不好。小岗村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派性斗争,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因为“人不和”,项目上不去,上了的起不来,什么也搞不成。因为“人不和”,当然会“组织涣散,经济落后”。因为“人不和”,所以需要由上级“空降”村领导,一连“空降”了四任村领导,可是小岗村的状况仍无起色。后来沈浩来到了小岗村。

2994年沈浩接手时,“当时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村口的门楼摇摇欲坠,自来水没有入户,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村委会负债运行,连欢迎他的标语用的纸张墨汁都是借钱买的”。而且村里的管理近乎瘫痪,大量集体资产长期被私人占用,群众怨气很大。

沈浩来到了小岗村,首先遇到的就是“人不和”问题,开始三个月根本无人理睬他。直到他干了两件事后才开始改变。一件先是修路,他向省里争取了50万元资金,亲自带队干。还用省下来的资金,整修了村党员活动室和小岗村牌楼,修复了多年不能使用的自来水和广播电视设施等。沈浩自己说“修路的3个多月,我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有的时候人手不够,我就自己当小工,扛水泥,拌砂浆。4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了,人也瘦了一圈”。再就是收回集体资产,通过法律手段,收回了被侵占的20间集体办公房、2台推土机和农用机具等集体资产,为此他还遭了个别人的打骂。他的苦和累终于使小岗村的状况有了可喜的改变。2006年11月,当他三年的选派工作即将期满时,小岗村群众再按手印要求上级领导让他再干三年。可惜的是,他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小岗村的故事是从“人不和”开始的,以后的故事都绕不开“人不和”这个问题。如今沈浩走了,他最不放心也最不甘心的应该还是小岗村“人不和”这个事。小岗村人要对得起沈浩才像话。


标签:不和   地利   天时   集体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