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总有假、谎伴随的右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总有假、谎伴随的右  

  

  

  

  在我年轻时的思想里,确也有台湾柏杨般的片面性,总是认为:

  

  中国人受旧文化影响深重,心态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看事说理,喜欢在两极中夸张,于是多少总带点“假”和“谎”;也因此,近现代的中国,少有大师、大家和巨擘产生。  

  现在我要说,这些“夸张”和“谎”,仅仅都是长期受打压的“庸私、伪公”的封右、资右心态下的产物,并非属于人民和左派的。真正的左派,直面现实,直面胜利和失败,不张狂,亦不悲怯,永远严谨地在真实的胜利和失败中研究真理,奋勇探索。毛泽东的一生中的胜利,盖出于崇真、无私的无畏地战斗。  

  从我能观察了解社会以来,大半个世纪的目睹耳闻,我的结论是:“右的心态”、右派们是一直同“不真实”、“假”和“谎”相伴随的。  

  ——1958年,不管毛泽东怎样三令五申“不要说假话”,但总有“右”人出于对社会主义的不满和反抗,硬是从左的方面说假话、放大炮,把大跃进搞成大冒进,——然后“若无己事”地说:你看,就是你毛泽东要大跃进的!左倾!  

  ——三年自然灾害,右人们更是四处传布“不确新闻”,制造遍地“饿殍”的惶恐气氛。  

  ——文革中——现在看来,“右”的思想和右人们,假、伪的表演最是淋漓尽致,捍卫“社会主义、公有制、党和毛泽东”的口号震天响,还到处寻觅敌情,——本网民也曾被他们“寻着”,指证别人“反社、反公、反共、反毛”,以此韬光养晦,保护自己,以求日后再逞。  

  还把话说回来,看看[ 山关望 ]文章中的假和谎吧:  

  [ 山关望 ]说:  

  “——1977年1月初,各大城市开始放映拍摄于1976年1月但当时不准放映的悼念周恩来的纪录片。人民记得当红卫兵高潮林彪在天安门上高唱‘文化大革命好得很’的时候他那不合时宜声嘶力竭‘要抓革命促生产’的喊声,人民明白他是为这个国家努力挣扎累死的,其中重要一项是为了全国基本上能维持‘低保’的生活水平(人们不知道的是,当他到机场送走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后,回到住处因癌症的折磨痛得打滚,见《周恩来的最后十年》)。无怪当纪录片放映的时候,影院里一片哭泣声。社会的变化不可避免”!  

  我要说,我也请现在人们都来说:“当时不准放映的悼念周恩来的纪录片”的事是否真确。据我所知,周恩来逝世后,——我于76年上半年到过徐州、南京、上海、郑州、内蒙和成都等好多地方,这些城市当时都在放悼念周恩来的纪录片。因为那时文化生活相对少一些,我出差在外,晚上总会同一帮人去电影院看看电影预告,故清楚这些。所以,不管是当时偶尔听到“不准放映的悼念周恩来的纪录片”的话,还是今天[ 山关望 ]所说的这样的话,都不是真实的。并且,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有人传这样的假话,其实是在为“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门事件”造舆论、做准备的。因为,当时,另一“地下传布”的新闻是:毛泽东评水浒是批周恩来的,是说周恩来是投降派。在历史真像渐行披露的今天,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当时对这一说法是多么的反感和气愤,并且,一些右人也是十分清楚毛泽东的这一态度的。但尽管如此,当时说“毛泽东要整周恩来”这一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现在可以结论: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门事件,即与这些假话煽动有关。  

  [ 山关望 ]说:  

  “——那时期,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地方首先要吃饱,基本吃饱了的希望能养猪,生活要改善一点,接着人口增加多的家庭希望可能盖房子。土地分给农民各家自己耕种,很快见成效,所以有‘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话流传。农村养城市,副食肉鱼的猛增这也就解决了城里人想吃得好点的要求。城里面临的问题除了吃还有就业包括返城青年的就业、住房等等。这时的人口比1966年增加了大约两亿(可能不准确)。个体经济此时在城里也出现了,实际上农村基本上个体经济化(土地分给各家)后,必然促使乡镇城市个体经济出现与发展。城里的就业问题是积累了约二十年的问题,不只限于新出现的返城青年,因为多年来许多不在国营经济里的人实际上是半就业或隐性失业。所以就业问题含着职工以外的人增加一点收入改变拮据生活状况的要求。总之,解决城乡一系列问题,非准许城乡个体经济存在、发展不可“。  

  这段话中,有些真话,即“实际上农村基本上个体经济化(土地分给各家)后,必然促使乡镇城市个体经济出现与发展”,但这里我要说,在20多年前,右人却讲的完完全全的假话。当时,有右人保证,农村大包干仅是分配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所有制,也不会影响城里。现在“承认”了,知道必然了!好一个“必然”!早在讨论承包中,左派就明确讲到这一点,但那时左派却被批评为“荒谬推理、反对改革……”!哈!到了天津了,就说“到廊坊后再去天津是必然的”了。可见,这些右人当时即假,个别人有骗。  

  [ 山关望 ]说:  

  “——有人以为,当初可以不分田到户,继续像华西村那样走集体化道路。不,不可以。全国有两三千个县,每个县有几百甚至上千个村,全国甚至一个省出几个华西村是可能的。但上百万的村子没有华西村那样的条件,已经走了几十年集体化路子的结果是穷困甚至饿饭。你当领导的可以压着不让分,但农民会偷着分。当时的万里赵紫阳不是下令叫农民分,而是不下令制止农民分田。‘不制止’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不作为’,而历来的‘作为’就是动用专政工具镇压动用行政系统制止。万里等这样的‘不作为’,一方面是‘有识’,既有对当时政治风云的识,更可贵的是对社会运动社会变化趋势的识;然而这到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为了作为社稷基础的农民不饿饭,他们承担了风险,是‘有胆’。对安徽的‘大包干’,当时的《人民日》头版严词斥责,省委震动,但万里大声说:‘人民日管你(安徽农民)的饭呀?’,不为所动。而万里赵紫阳他们不制止,很快就自动蔓延开来,由此扩展到邻省,在中共中央肯定‘这是农民的创造’后(邓小平语),全国都分了。是农民自己要分田到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就是积累了几十年的‘势能’之一”。  

  这里,我不去分析[ 山关望 ]这段话前半的推演和结论,我要说,如果说小岗村,或其它少数落后地方,大包干是自觉的,——也可以允许,那么,全国大多数农村,则没有大包干的必然性(可实行某种责任制——本网民认为),群众也无这方面的自觉要求。[ 山关望 ]说:“但上百万的村子没有华西村那样的条件,已经走了几十年集体化路子的结果是穷困甚至饿饭。你当领导的可以压着不让分,但农民会偷着分”。这是[ 山关望 ]的假话或谎言。事实上,在近几年的调研中,在我所到农村,问起当年怎么大包干时,“大包干是在上方指示、甚至是在强制性要求中进行的……”是较为普遍的回答。在我老家,“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是不少人的共识(没作全面统计),在我当时接触的理论动态中,时有关于“山东、江苏……这些地方,大包干受阻,是与四人帮的余党干扰有关,当高度高视”的论说。  

  [ 山关望 ]!你去看看当年这方面的有关“内部道”吧!  

  下边,[ 山关望 ]又说点真话了:  

  “——走了个体经济这一步,私营经济、经济特区(最先是袁庚搞蛇口工业区)、允许外资进入(最先主要是港资解决珠三角的公路桥梁,还有霍英东先生的‘白天鹅宾馆’)……等等可以说都是它的发展。1992年以后数量规模更是猛上了一个台阶,一直到达今天的程度。每走一步,都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多数人生活改善。随着经济的变化,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深刻的改变,实际上这方方面面变化从1976年10月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叫‘拨乱反正’,它也是文革与文革以前时期积累问题形成的‘势能’的释放”。  

  但是,[ 山关望 ]也许没有亲身经历,那时,左派对农村大包干后的所有的“动摇公有”的理论推理,所有“出现两极分化”的未来展望,等等,都被视为谬论,“改革怎么能动摇公有制,怎么能出现两极分化,怎么能影响社会主义”;“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  

  ——是错话?是假话?还是……?  

  声明:本文是系列文章之四,未完待续。只要不被拒、删,整个文章系列,我会一气呵成、按序而发的。  

  

标签:当时   如果   农民   周恩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