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教旨观察第二期
前言:真的很忙,还是变成月刊算了。很多说了等如没说,没有多少论点,所以根本不会有多少错可言的文,或是那些长篇累赘,满是煽情特例而非理据的文,我就不评了。不过这群人的歪理还真的不是普通的多啊!
---------------------------------------------
铅笔社致朱新礼的信
和香港的市场原教旨一样,他们都很喜欢幻想反垄断法、竞争法等会干预市场,让市场失效,而故意漠视反垄断法、竞争法的用意本来就是维持他们所推崇的"自由竞争"的事实。
甚至到了生产一个"在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努力下,反垄断法在美国已经失去了正当性。这个过程被称为经济学领域的“反垄断革命”。"的疑似谎言。我找不到美国有这种"反垄断革命",只看到芝加哥学派说竞争是好的,但现有的竞争法/垄断法不好。
/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的研究揭示出,反垄断法在知识上是错误的,在现实中不但没有保护竞争,反而严重破坏了自由竞争和市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反垄断法赋予了政府官员以无限的权力,他们可以任意解释和运用这部模糊的法律,根据自己的利益打击、制裁任何企业,干预任何市场交易和企业并购。/
同上,我只看到芝加哥学派说竞争是好的,但现有的竞争法/垄断法不好,其它的根本又是新自由主义式"总之政府就是万恶的,政府会把任何事情变坏,所以把事情交给市场吧!"的民粹口号。
/微软反垄断案就是很好的例子。最高法院的法官几乎没有分歧地判定微软胜诉。/
到了指鹿为马的地步了。微软是要付钱和解,而不是被判胜诉。
在微软同意以11亿美元的代金券方式就加州的垄断案达成和解后,苹果计算机公司就此发表评论,称和解协议不应当允许微软在教育产业开展不公平竞争。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大多数社会公众,对于国际上的知识进步知之甚少。他们对反垄断的认识停留于几十年以前的状态。/
所以市场原教旨才能顺利地指鹿为马而不被人指正。
------------------------------------------------------------------------------
机票“价格联盟”有啥可怕
/经济学里的“囚徒困境”就是破坏“价格联盟”的第一杀手。在“价格联盟”下,固然对每个航空公司来说,可能大家合谋维持价格对各航空公司都有利,但当各个航空公司在先降价即可扩大市场份额、后降价市场份额就会被蚕食的情况下,背叛联盟而率先获益就成了每个航空公司的必然选择。因此,理论上,任何竞争对手之间的“价格联盟”都是无法维持的。我们对此还担心什么呢?/
担心的就是市场原教旨以偏盖全地只选价格联盟成立不了的例子来骗人说价格联盟一定不会成立。
机票的价格联盟成立不了的原因,是因为参与者太多,和 / 或进入行业门坎低下,才能成立的。
当参与者少,例如石油生产国的例子;或进入行业门坎高,例如犹太钻石商人,价格联盟就能成立。
-------------------------------------------------------------------
“经济学家”布鲁尔
抽水文一篇,根本没有论点可言,只是抓着别人的说话来鱼目混珠,加上"最低工资、劳工保障不好!"的口号。
--------------------------------------------------------------------
慈善供应不足也是过度管制的结果
/医疗体制为例,只有医院、医生的数量充分发展,各种档次的医院充分展开竞争,人们才会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人们生了病就只能伸着脖子让占据着垄断地位的大医院狠宰。假如政府放开医疗市场的准入,就会有各种层次的医院出现,有专门为富人治病的贵族医院,有针对普通市民的平价医院,也会大量出现为穷人治病的小医院、诊所,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需求,选择到不同档次的医院就医。如果这样,黄继田夫妇也不至于别无选择只能把女儿送到大医院去挨宰。/
说来好听,但漠视现实:就算是平价医院,很多穷人也是根本付不起的,而且医疗人手不足,再加上有多少医生会肯低薪而高工作强度地工作?结果就是医疗资源严重地集中在中高档医院上,而根本不会有平价医院,就算有服务穷人的医院,也不会平价到那里。
所以才说,他们所说的根本就是权贵资本主义,而不是自由市场。
/如果有大量的民营医院竞争,那些国营大医院还敢收160元的“抬尸费”吗?/
为甚么不反过来想,是政府不重视医疗,加上层层贪腐,令政府的资源落不到医院,医院才要想办法敛财?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就去用更多问题的方法进行改革,不正正和他们所反对的假想敌(社会主义)一样?
--------------------------------------------------------------------
“美丽”的税负
又一篇抽水文一篇,根本没有论点可言,只是抓着别人的说话来鱼目混珠,加上"累进税就是不好!高税就是不好!"的民粹口号。
--------------------------------------------------------------------
医改的方向应是放开市场
/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其依据是“医疗是公共品,理应由政府主导”。这是相当奇怪的理由。如果说其它东西的产权是否“公共”还可以争个子丑寅卯的话,那么你的身体的产权是谁也抢不走的,这个产权是再明晰也不过的了,所谓“领导要注意身体,您的身体是属于大家的啊。”只不过是溜须拍马之徒的阿谀之词,当不得真。如果身体都属于公共品的话,还有什么不是公共品的呢?/
概念滑转:对方在说的是医疗服务是公共品,而不是"你的身体是公共品"。
/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医疗服务的增长。而与之相违背的政策都是产生医疗服务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在阻碍医疗服务的提供,阻碍人们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的权利。/
坦白说,我还未看过有医疗服务纯粹市场来配置资源,而不会做成有钱有得医,没钱就等死的情况。
/ 想来想去,医疗卫生领域能够算得上是“公共品”只有两个:传染病的防治和公共空间的清洁卫生。因为其外部性无法内化为明确的产权交易,只能由政府来承担。除此之外的个人的疾病的治疗,完全是个人的事情,跟“公共品”搭不上一点关系。/
所以我才会说他们是没救的市场原教旨。甚么是公共品不是由市场原教旨的幻想来决定,公共物品的其中一个特性就是"无法禁止某人不付代价,即可享受该财货",而得到医疗的权利正是由社会成员认同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有的权利。当然,我很欢迎这群市场原教旨放弃自己使用这种公共品的权利了。
/医疗卫生行业真正的市场化,让各种资源自由进入市场,让市场来配置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医疗服务的增长。而与之相违背的政策都是产生医疗服务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在阻碍医疗服务的提供,阻碍人们获得应有的医疗服务的权利。/
/用经济学的“黑话”来说,“看病难,看病贵”是短缺经济的典型病征,是价格扭曲导致的供给不足,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病。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好的医院和医生太少,缺乏真正的竞争。如果我们目前实行的是真正的市场化的话,看病难和看病贵不可能长期同时存在,因为在市场体系中,医疗价格的上升必然吸引投资、刺激供给,包括医院的建设、医疗设备的投入、医生护士的培养、医药生产的投入,从而消除看病难的问题,竞争也会导致价格的下降。/
同时,请诚实地高叫,穷人去死吧。所以才说,他们所说的根本就是权贵资本主义,而不是自由市场。
说来好听,好像合理,但脱离现实。中国医疗系统的根本问题,一来就是贪污,二来就是政府投资不足,结果,本来在发达国家医疗系统由政府以税金付钞的情况,在中国变成了由病人付钞。
《经济学人》的评论还说,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大目标,就是取消“以药养医”,打破公立医院依靠向病人收取检查费、医药费和其它治疗费用来维持的体制。但是政府补贴只占医院收入的一小部分。官方的媒体道说,医院超过90%的收入来自于医疗服务和开药,而在这方面监管缺失,收费过高。要断医院及医生的这条财路将是一个艰巨无比的任务。
开放医疗市场,的确能增加效率和医疗服务供应,但很不可能解决穷人得不到医疗的问题。我举一个虽然和医疗不完全相关,但很能说明情况的例子:疟疾药品的生产。
疟疾药品的生产和研发,完全就是用市场原则:药厂透过生产药品来赚钱,结果,因为最有需要的穷人根本付不出钱买,形成不了有效需求,药厂根本不研发疟疾药品,生产也只是生产少量,而减肥药、暗疮药等有市场的药品,却得到大量的研发资金和生产。
所以,市场化是能增加医疗服务的供应和质素,但是穷人止步。市场化只应该是整个医改的一个不太重要的部分,更重要的却是增加政府投资和医生的薪酬,及透过政制改革去加强资源运用的效率。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值得期待
性质相同的文章。
--------------------------------------------------------------------
(修正版)企业家会同时集体犯错误吗?
/我相信本文已经构筑了一个完整的逻辑证明。我希望,这个逻辑证明将洗清扣在企业家身上的不实之词。经济危机不是企业家的贪婪、短视和无知造成的,相反,企业家一直在努力预测未来,并最大限度地合理安排生产,但当他们面对错误的、被扭曲的市场信号时,他们只能做出错误的经营行为——这和他们的能力和责任心无关。要为损失巨大的经济危机负责的人绝不是已经蒙受了严重损失的企业家,而是那些当初扭曲市场信号,然后又推诿责任、盛气凌人、傲慢可憎且没有任何损失、只会趁机捞取更多收益的官僚和政客。/
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游戏后的窃取论点谬误:把市场信号扭曲的责任都推到政府和政客头上。
用马克思的讲法,市场信号扭曲为甚么不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人人都把原本用作生产的资金用在金融炒作上,集体无意识地产生了金融泡沫,从而产生了扭曲的市场信号?
--------------------------------------------------------------------
为富人减税同样有利经济复苏
/这就是说,从拉动消费的角度看,为哪个人群减税效果更好并没有显而易见的答案。但从刺激投资的角度看,答案却是清楚的。由于富人风险承受力更强,投资手段更多,以及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为那些愿意投资的富人减税,显然更有利于刺激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复苏。/
问题就是,为甚么富人就是愿意投资?不少富人有钱也只会浪费在买奢侈品、赌博或炒股上。上面的是一句很巧妙的鱼目混珠:富人较有能力进行投资,并不代表他们就会投资,正如穷人有钱并不一定代表他们会储起来一样。
还是那句,他们所说的根本就是权贵资本主义,而不是自由市场。
说到减税,就不得不提列根的巫毒经济学,或是比较扮学术的名词:供给面经济学。
虽然下面的文章结论乱来,但中间部份却是事实。
话说一九七四年的某一天,经济学家阿瑟‧拉佛(Arthur Laffer)坐在华盛顿的一家餐厅里,在一张餐巾纸上,画出一条曲线说明税率和税收的关系。一般的想法是,税率越高,税收应是越多才对,但是拉佛认为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并不是直线性的,而是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起先会跟着增加,但是当税率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税收不但不会增加,反而随之减少!这条曲线称之为拉佛曲线(Laffer curve)。拉佛认为美国当时的情形,应该处于拉佛曲线向下递减的部分。
有鉴于此,里根于一九八○年竞选总统时,以减税为主要政见之一,他认为当时美国税率过高,影响工作意愿,因此降低租税可以提高工作诱因,所得与税收收入将会随之增加。因此,拉佛与里根的观点,被称为供给面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
而里根入主白宫之后,虽然从事减税,但税收并没有跟着增加。一九八○至一九八四年里根首任总统期间,每人所得成长4%,但每人所得税收却滑落9%。而在长期的减税期间之内,美国政府一直没有足够的税收来支应支出,因此导致里根第二任总统期间(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九年),美国出现鉅额的财政赤字,而且在里根卸任之后,仍然持续多年。
---------------------------------------------
税收能促进发展吗?
/本来你的工资是100块钱一天,但政府要抽走20%的的个人所得税,那等于你多干一天也只能多得80块钱,那你加班、工作的积极性自然就下降了。/
说来好像合理,但事实上很白痴的歪理:如果我可以赚钱,我会因为赚得少而不赚吗?
/假如你是一个商人,你会面对严苛、高昂得多的税收。而这些税收,统统都会打击你投资生产的积极性。本来,你有足够的资金,也发现了一个市场空白,一个生意点子。你盘算着做这个生意的风险和收益,觉得不错,马上就要着手去做了。而这件事情,无疑是对整个社会都大有好处的:一些人因此有了工作机会,一些人因此买到了更便宜、更好的商品。
可是,你突然想起有一笔账忘记算了!那就是政府的税收,诸如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之类的,于是,你拿起笔来重新算账,这下,你灰心了。因为在这些税收负担下,你这笔生意根本就不值得做,做了等于是白白给政府打工。于是,你放弃了这个主意,而那些工作机会、那些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没有机会出现了。/
这就是典型的供给面经济学。它根本没有任何学术基础可言,只是一种民粹政治:政府是万恶的!因为它要我们交税,如果你听我说,要小政府大市场,你就能退税了!
这根本和新自由主义说民主制会让政府变成褔利政府,人民会用选票来要求政客派钱完全一样,不过主角从人民变成中产和富人罢了。
而且,他们绝对不会说的事实就是:他们所提倡的退税经常是累退性的,也就是说越有钱的人就退得越多。
依然是那句,他们所说的根本就是权贵资本主义,而不是自由市场。
/政府的投资项目五花八门,而这些投资项目,虽然也给市场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商品,但除非依靠行政垄断,它们很少能赚到钱。在一笔笔投下去的资金中,其资金回率让人失望,其低效程度甚至常常让人扼腕叹息欲哭无泪。/
政府绝大多数服务从来就不是用来赚钱的,用能不能赚钱来衡量政府服务的成效,就像用能不能赚钱来衡量慈善事业的成效一样可笑。
/而糟糕的业绩,在政府投资的项目中,非但比比皆是,也是必然的。简单的理由起码有两个:一是这笔钱到了搞投资建设的官员手中,难免会产生贪污腐败之类的浪费。这基本上是人性使然,不管你有怎样的规章制度,都很难完全杜绝贪污腐败,一大笔钱在自己手中转动,谁能不动心呢?有个经济学家打过的一个比方是:如果有个美女一丝不挂地睡在我床上,我也很难不心动。/
滑坡谬误,懒得写。
--------------------------------------------------------------------
免费义务教育并不可取
光看标题就知道这是自慰文一篇。
/人们从来不认真考虑一下,学校里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有哪些是可以免费得到的。假如空气也可以说是教育资源的话,那空气是免费的。但教室和操场呢?书桌和课本呢?教师和校长的薪水呢?有哪一个可以不花钱而免费得到?请问,既然不花钱就不可能得到,那免费之说从何而来?/
概念滑转:免费的意思是使用者不用付钱,由纳税人透过政府付钱,而不是不用付出的意思。
而这正是财富再分配的方式之一,但这种商粹主义的市场原教旨,自然就条件反射地反对财富再分配了。
我懒得慢慢和他玩无限夸大政府提供免费教育的坏处,无限夸大私营教育的好处的思想游戏,我只讲一个被新自由主义蹂躏的教育制度:智利。
在皮诺切特统治下,在芝加哥学派主导下,智利的公营教育制度面临了资金不足的困境,结果有钱人全部到私营学校读书,没钱的就到公营学校读,即使到了现在,如果这群市场原教旨在智利长大,不幸地读了公营大学的经济学科,他们现在的职业会是出租车司机。也就是说,在智利,以财富来划分、新的世袭制透过弱化公营教育和强化私营教育而形成了。
/也许人们会说,通过征税搞免费义务教育,虽然有侵犯他人私产的效果,但由于送孩子上私立学校或没有孩子的人很少,私产受到侵犯的人很少,所以免费教育还是可以搞。好,那请你先说服我:偷一分钱是不是偷钱?你不会不和我说,只偷一分钱不是偷钱呢?/
他没救了。我懒得评,纯粹贴出来让读者看他们疯到甚么程度。
还有,他们根本不明白没有公营教育的话,经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另外,有人两句ko了全篇歪理了。
"There are many good examples of mandatory totally government funded education systems, to college level and beyond - e.g. Scandinavia. Just because some governments can’t do it well doesn’t mean all governments can’t do it well."
--------------------------------------------------------------------
鲁克:奥巴马滥政一百天
又一篇自慰文。懒得评,纯粹贴出来让读者看他们疯到甚么程度。
/他的所谓改变正在一步一步侵蚀美国的自由价值,正在将一个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变成一个依赖福利的国家,他所谓的美梦将是无数任其宰割的,没有发言权的,普通纳税人的一场噩梦。更让民众不安的是,直到今天这位白宫主人还是那样目光流离,演说时还在厄厄啊啊,不停地偷看演讲提示器。人们无法看到当年里根,布什总统在危难时刻的那种凝重眼神,甚至无法听到让人宽慰的一声“你们好,美国同胞”。/
-------------------------------------
布洛克:私有道路的世界
一篇介绍自慰书的自慰文。例如:
/请不要被那些反复灌输给你的观点所误导,认为交通事故的原因是超速、酗酒、车辆故障和司机的失误等等。那些只是直接的原因。而导致我们在交通事故当中像苍蝇一样死去的根本原因,是那些拥有和管理这些财产的公家——各种道路管理部门的官僚们——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正是他们,也只有他们,才应该对这些悲剧负责。/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