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的崩溃
粮食安全,“市场配置资源基础”的崩溃
今年,随着中国经济几年的加速发展,在世界性的资源——各种金属,能源和粮食等等的价格,在一年间出现几乎翻倍,市场已经用高价格来警示资源已经无以为继的情况下,中国的执政阶层主流派不得不,被逼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加以重视,继续执行由毛泽东所定下来的基本国策——保证国家的农业粮食用地,以此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样,执政阶层主流派就已经是在用实际行动,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一被执政阶层主流派奉为改革开放的最伟大的经济理论成果和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在中国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式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作出了摧毁性的打击,使这一执政阶层主流派的基本经济原则,出现了基础性的崩溃。
众所周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被定为我们国家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的。按照执政阶层主流派所定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执政阶层主流派是不应该对中国的粮食产量作出基础性的配置,让市场去对中国的粮食生产进行基础性配置的。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的产量的多少,不应该由政府决定,而是由市场所决定。市场要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政府不能够也不应该对此指手画脚,更不能够规定要起码生产多少。但是,现在执政阶层主流派却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要市场在土地使用上,不能够冲击农业粮食用地18万亩的规模。这就在两个方面,在粮食和土地两个领域,对原本应该由市场去进行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改革成了由政府在粮食和土地,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来决定整个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土地使用的基础了。这难道不是由政府对中国的粮食和土地使用的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吗?
如果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那么,中国的粮食生产的总数量,是不应该由中国政府作出基础性的——即能够基本保证中国人民吃饭这一个基本原则所决定的。如果中国的粮食生产者认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无利可图,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不生产粮食,而去此事其他工作,或者生产其他经济作物,这才是由市场决定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真实情况。
同样,按照“市场配置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在土地使用上,政府更不应该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土地规模,不得减少。而是让市场去作主,如果一些粮食生产者认为,他们的粮食生产土地转成盖高楼,那么,这是市场对土地的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的表现,政府不应该反对和否定。由此,政府为了粮食安全所作的农业用地规划,就必然失去保障。
所以,中国政府所作的,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而决定中国的土地用途和粮食生产用地规模的决定,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中国执政阶层主流派的基本经济原则,是互不相容的。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所作的,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是违背了中国的执政阶层主流派依据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市场化”理论,所作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基本经济原则的。如果我们不违背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逻辑推论的话,我们就只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样,我们就必须解决这一个问题:究竟中国政府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所作的,保障农业粮食用地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是说,执政阶层主流派对中国的基本经济原则——“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理论成果是正确的?如果认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是正确的话,那么,就必须反对和否定以“粮食安全”为由,由政府决定粮食生产用地规模的决定;如果认为,粮食安全是必须的,政府现在决定粮食生产规模是正确的,那么,就必须抛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错误的基本经济原则。二者必居其一。
根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统计,2007年的世界饥饿人口9•25亿,预计2008年增加7500万。这样,世界粮食问题依然严峻。人们不会忘记,在今年,粮食紧张的时候,许多国家为了本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停止粮食出口。有一些国家由于粮食问题而导致政府面临垮台。由此可见,政府(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如此)必须保证本国人民的基本的粮食供应,否则,一有突发事件发生,政府就面临垮台的危险。如果美国政府不对其整个国家的粮食生产发放大量的补贴,任由市场去配置,必然不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本国。美国政府其实就是用大量的补贴,在粮食市场领域起到了“政府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否定和反对由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和执政阶层主流派所创造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原则的。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政府就已经确定了一个保证粮食生产用地的“红线”,以此保证中国的粮食生产可以基本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这一点,在改革开放之后,曾经受到了主流经济学家们的反对。而执政阶层主流派在这一个问题上,也曾经动摇过。所以,在最近才不得不重新明确这一点。无论是主流经济学家还是执政阶层主流派,在这一个问题上,如同在其他许许多多的问题上一样,再次被历史证明了,远远不如毛泽东那样,具有一个精英之上的领袖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远见。
事实上,这样的结论并非只是笔者的胡言乱语和胡说八道。曾经有一位主流经济学家就公开反对和否定,中国政府对粮食用地的保护。其论据就是没有粮食可以进口。如果有人质疑这样的事实,是否存在的话,请这些人向矛予轼先生求证。
由此,可以证明以下几点;
首先是,执政阶层主流派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是来自于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理论的,即是说,执政阶层主流派的基本经济原则,是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
其次,为了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政府必须保证农业粮食用地的不可侵犯,由此,政府就是在对粮食和土地这两大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在此被抛弃了。执政阶层主流派用其实际行动打击了他们奉为金科玉律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再次,无论是政府保证农业粮食用地的决定,还是执政阶层主流派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基本经济原则,都是执政阶层主流派公开肯定的。现在,两者的互相否定证明,必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究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决定是错误的呢,还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教条是错误的呢?
为了有助于社会大众的分辩,笔者不能不介绍一个有趣的现象,以作佐证。
香港是被世界评为“最自由”的地区的,但是,香港的土地的配置,却是由香港政府所决定的。香港政府每年几乎都会“勾地”,即由政府将一些地块进行公开拍卖。如果拍卖不出去,则推到下一年。这样,香港究竟是由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是说,是由政府在起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面对香港政府的这一行为,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教条的冲突,不知道主流经济学家和执政阶层主流派有何宏论?
最自由的香港政府在土地配置上,抛弃了中国政府所确定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证明了什么?
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所作的决定,抛弃了在粮食和土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又说明了什么?
现在,在教育,医疗,房地产等等领域,政府不得不改变以前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错误决策,证明了什么?
配置资源的基础是由砖块构建而成的,当教育,医疗,粮食,土地这些砖块被一一抽走之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难道还能够成为市场的健全的基础吗?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已经崩溃了!
徐强
2008-10-18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