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时寒冰:有谁比开发商更丑陋?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博鳌论剑:有谁比开发商更丑陋?

  

  时寒冰

  

   6月13日上午,我飞往海南,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这是第8届。到会400多名开发商和100多名媒体记者。
起初,《观点地产》小唐跟我联系时,我一直非常犹豫,有没有必要参与。后来,我决定参加。第一,《观点地产》原文发表了向我约的一篇批评开发商的稿件,我觉得他能客观道我的观点。第二,想了解一下大鳄们的真实心态,和多一些的信息。第三,面对几百名开发商,说出自己的观点。
由于12日通宵写文章,13日到博鳌时,又困又饿。博鳌很美,但我找不到商店。
吃饭时遇到sohu的莫春女士,才知道14日下午她要跟我主持一场对话。我说不合适。我更愿意当嘉宾。当主持人要保持中立,而我就不是为中立来的。后来,见到博鳌房地产论坛秘书长陈诗涛女士,她坦言,论坛应该有不同声音,这样的论坛才是立体的,才更丰富。我第二天将以论坛特邀评论员身份参加对话。
晚上吃饭,跟路透的庞记者很投缘,庞很热情,江西人,他约我到博鳌镇喝酒,但我必须得尽快休息一下。
吃饱肚子就回去休息。
我住的那个酒店环境还不错,但房子实在不行,进门就闻到浓郁的霉味,设计老土,地板砖太劣质,楼梯扶手很难看,内部建筑粗糙,开窗的时候一大群蚂蚁奔涌而出,一只落到胳膊上,我赶紧抖落了。洗洗就睡了,这是近10年来睡觉最早的一次。
早上七点多起床。
看到一只壁虎扭动着爬过窗户,本来想开开窗,担心众多我认识不认识的小动物光临,干脆放弃了。
第二天才知道,这个名叫“凯宾斯基”的酒店竟然是潘石屹的。建好的房子没人买,便改成了酒店。
上午,到会场。小唐通知我,程序有变化,让我上午参与对话而不是在下午。后来,有位开发商告诉我说,主办方是让我跟任志强分开,以防止我们“惺惺相惜”。
论坛中,我很惊讶地听到,中房集团(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理事长孟晓苏,这位曾经担任万里副总理秘书的开发商,竟然跟我一样,非常支持小产权房合法化。而且,他的表述也令我耳目一新。他说:“中国农民的变革,很多事情都是在农民群体性违法的基础上推进的。像联产承包,就是安徽农民率先开始的,当时那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再后来的盲流,各地公安去堵截,甚至发生冲突,一些公安干警牺牲,被授予烈士,但后来的发展证明,这种牺牲是没有必要的,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现在的小产权房也应该合法,农民应该分享土地收益。”
孟晓苏还提到,宋庄农民状告画家案,媒体由于被利益集团控制,没有道结果。真实情况是:农民的地被村里收回了,收回的地给谁了?又给了画家。孟晓苏认为,小产权房早晚会合法。说农民违法,为什么不修改法律?修改法律后不就不违法了吗?
北京卖一两万每平方米的商品房,小产权房只需要三、四千元就能买到。小产权房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才有开发商提出要求炸掉小产权房。孟晓苏支持小产权房,让我既意外又惊喜。
上午11点多,对话开始。第一财经总编秦朔主持,其他几位是: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恒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加上我,总共7个人。这四位地产商是地产界的大腕,排名都远在潘石屹、任志强之前。
第一个问题是社会责任问题。
我是最后一个发言。我说:“我是一个比较坦诚的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块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所有行业里房地产企业的形象是最差的,为什么开发商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最丑陋的?如果谁能举出一个比房地产业、比开发商更令社会痛恨的,我希望他能告诉我,我们一起探讨。我做了十几年的新闻记者,通过大量的采访,我得到了这个结论。这次地震,开发商也捐赠了,但许多老百姓并不认可,我想想可能有下面的原因:
  第一、老百姓对你的言谈举止会跟你的行动形成一个对比。这一次潘某没有来,他来了我就问问他,他之前说他的钱花不完,你花不完为什么开始只捐给灾区200万呢,为什么不都拿出来呢?
  第二、开发商一开始捐钱都比较少,后来都补捐了,很多企业都是补捐。老百姓不认为你是一开始就发自内心的行动,而是被逼的。我觉得企业家应该做得扎实一点。如果认真地做,如果善心发自内心,老百姓会不认可吗?
  第三、开发商的社会责任,首先是把房子建好,房子质量要有保证,然后再做其他的事,然后才有资格谈论社会责任。有一个开发商,人们把他开发的房子出现的质量问题编成了一本书,如果连房子都没有建好,这样的人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呢?
  第四、货币政策紧缩一下,开发商都怨声载道,我与国内的企业家有过接触,接触过美国、英国的房地产企业家,美国的开发商说他们利润有5%已经满足了,在我们国内是多少?最少也是国外的几倍吧,为何还不满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开发商推高房价,加大政府的保障社会,政府必须把房价压下来。
  第五、关于民生的问题,譬如说小产权房,有开发商提出来要炸掉,我觉得房地产开发商,应该积极推动小产权房的发展,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责任,政府需要关注民生,需要关注老百姓,不可以阻止老百姓发展,如果只让开发商发展,而不让老百姓发展,这样会让老百姓怨声载道。现在有一种倾向,老百姓对开发商的痛恨,正在转到政府身上。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开发商会成为和谐社会的掘墓人,会成为推翻现政权的力量。政府不会容忍的。我希望开发商正视这些问题。”
当我发言时,下面鸦雀无声,也没有人走动。
下一个问题,我说得更直接:“有的开发商提出如果死,也是银行先死。我告诉你们,开发商全死光,银行也不会死,别忘了银行的靠山是谁。开发商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如果房价降不下来,政府会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政策。国际上,房价与家庭收入的比一般是3到6倍,像美国只有2.8倍,美国人工不到三年就能买套房。但是中国不行,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20倍,远远偏离了警戒线。这就是高处不胜寒,房价上涨没有根基了。”
后来,秦朔出了一个难题,问如果买房地产企业的股票,你选择谁?我的回答是:“我从来不买地产股”。我准备好了面对仇恨和一切的一切,这是发自内心的悲壮。
结束后,孟晓苏对我说,你说的对,就应该这样提醒业内。
有关这次对话的过程,他们贴到了网上,但是,删除了他们认为我比较激烈的发言,我“复原”了一下附在后面。下午见到了陈淮,他是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经提出过“恰好是夹心层享受了住房保障体系多重政策的交叉覆盖”的观点,被我在《否认“夹心层”受委屈是颠倒黑白》中痛批。我当时的原话是:“陈淮主任的观点令我非常吃惊,犹如听说某某放屁把自己双腿炸残废一样的震惊。夹心层真的‘享受了住房保障体系多重政策的交叉覆盖’吗?”他显然对此不爽。下午,他唯一提到的一家“不务正业”的媒体就是我所供职的纸,不满之情溢于言表。见面后,印象更为不好。
这次,我最失望的是媒体。那么多媒体,都围着开发商做采访,阿谀的姿态让我感觉到一种亵渎。媒体会自觉排斥那些与开发商作对的人,他们需要开发商的广告,甚至要讨好开发商,告诉开发商他们是如何地友好和忠诚。因此,很少有媒体记者与我交换名片。晚上会餐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空位置,询问没有人就坐下来,大家彼此形同陌路,我后来才知道原来我旁边坐着的就是来自上海的媒体。后来,海南日的一位记者过去,问我是不是时寒冰?身边的几个人都说是。我才感动一种惊讶。我和那位记者说了一会话,了解一些当地的信息。
媒体是什么?客观地道而不是充当某种利益集团或某种群体的二奶。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底线。我对我所带的几位传媒专业的学生说:“永远铭记着对社会的责任,要有民生情怀,新闻人应该推动社会的进步,帮助弱者。”今天,我开始困惑,80后这些学生,能真的接受我这种观点吗?但我知道,这个时代的新闻人与我心目中的已经不一样了,这个时代的媒体也与我心目中的不一样了。
15日凌晨三点多,我就起床了,因为博鳌到海口机场,还有一段路程。在博鳌开了一天的会。整体有收获。
于2008年6月15日

  

  
精英对话:房企的社会责任及中国房地产前景

  

  时间:2008年6月14日上午
  地点:中国海南博鳌·索菲特酒店
对话嘉宾:
  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
  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恒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启宗;
  绿地集团董事长 张玉良;
  中房集团理事长 孟晓苏;
  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胡葆森;
  特约媒体评论员、上海证券评论主编 时寒冰

  

  ▲以下为在本次论坛上进行的精彩对话

  

  主持人宋娜:谢谢孟晓苏先生。孟晓苏先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最初的探索着和实践者。站在改革三十年的大背景下我们来审视今天的中国地产,我们或许感慨良多。但以上四位嘉宾多在总结过去的同时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机遇与挑战。而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本届博鳌房地产论坛最为令人期待的环节——“地产精英对话”。在这个贯之于八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保留节目中,嘉宾们将为我们碰撞出中国地产在2008年最为绚丽的火花。
  2008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半场的精英对话是“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及目前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房地产前景。”首先请出对话主持《第一财经日》的秦朔先生。
  接下来我们请出今天的对话嘉宾: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香港恒隆地产有限公司、恒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宗;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本场论坛特约媒体评论员、上海证券评论主编时寒冰先生。

  

  主持人秦朔:在座的你们最关心什么,我倒希望你们多准备一些问题,真正地提出一些问题。我把我主持的问题压缩,只有两个问题,我们主要期待大家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房地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前年我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今年有抗震、有建筑质量等等事情,有关于这样一个命题,在座的尤其是企业家们怎么看这个问题。首先请四个企业家谈一下,然后樊老师点评一下,最后请寒冰发言。

  

  胡葆森:我觉得企业有两个责任,一个是规定,另外一个就是自觉。规定我们在做了,一个就是纳税,解决就业等等。就是作为社会公民所必须尽的基本责任。
  另外一个就是自觉,像赈灾,你可以拿一百万,也可以拿一千万,我们可以拿自己觉得适合的钱捐款,所以有社会责任就在自觉动作和规定动作之间的区别,一个优秀的企业是承担更多的责任,做更多的自觉,如果一般的企业就做规定的动作,所以优秀与不优秀的企业就在这个差别上。我认为是这样的。

  

  陈启宗:我也说两个层面,我是从不同角度来看的。
  一个就是平常该做的,另外就是突发性的。
  我举一个例子,小时候我父母亲交代我不可以浪费金钱,每一分钱都需要用得合理,这是常常需要做的。突发性来说,如果看到一个人死了,如果按照常规来做的话是不可以的,就需要按照突发性的规律去做的。
  一般来说我认为企业的责任主要是照顾到股东,让股东去做捐钱的事,因为钱不是把我的,钱是股东的,我的责任是替代他们赚钱,我赚钱了由他们捐钱。这些是常常需要做的。
  同时也有突发性的,例如四川的地震,这个是常规的事情,是突发性的,所以我建议我们的股东可以谅解我们所做的贡献,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好事。

  

  主持人秦朔: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承担责任呢?

  

  孟晓苏:改革开放30年,房地产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房地产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要了,社会责任尤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第一、建房和做好售后服务。
  第二、就是用我们的作为拉动相关产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就是尽我们自己的力量帮助弱势群体。我已经捐助三所希望小学,事实上很多房地产企业也是踊跃捐献的
  第四、尊重社会,谨慎言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有一些人乱说话已经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形象,我们房地产业有这样的,但是事实上我们在座都是好样的。所以我们需要提高我们房地产企业的形象,这个一时很难提高的,可以慢慢提高的,总的来说是需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

  

  主持人秦朔:有请最后一位企业家张玉良,张玉良是非常低调的,他是第一次参加博鳌房地产论坛,绿地300亿的销售额,有人说绿地是沉最水下的,非常低调。

  

  张玉良:我想补充需要两点,我觉得我们需要做好自己的企业,培养一种文化,我们始终要想着要有社会的责任。同时我们需要尽力,如果尽力没有做到是另外一回事,没有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
  例如捐款来说,有一些企业他们捐钱不多,但是他们营造了思维,制造的影响,我觉得捐钱的数量是无关重要的,关键是这个企业所带给人的一些影响,就是一定要尽量去做。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秦朔:下面请樊老师给我们点评一下。

  

  樊纲: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很重要的,我们需要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很基本的。社会是经济体之外,我们可以在这个之外做一些事情。
  社会贡献有很多,包括现在对环境、社会对国等等的贡献,刚才孟总说企业可以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是也可以带来好的影响,我觉得企业应该看看周围的环境,是否可以对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这些是值得思考的。
  刚才陈总讲股东是企业的一个概念,股东和企业不一样的,最终捐的是股东,是股东捐的而不是企业,同时,分红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一部分如果拿出一部分捐款的话,这就需要股东了解规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就需要企业对股东需要有影响。
  前段时间看到很多捐款的排行,引来比较多的争论,我认为不要把个人当成企业,也不要把企业的行为当成个人的本质,把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联合起来的。所以公众对企业的理解也是需要改善的。

  

  时寒冰:我是一个比较坦诚的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块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所有行业里房地产企业的形象是最差的,为什么开发商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最丑陋的?如果谁能举出一个比房地产业、比开发商更令社会痛恨的,我希望他能告诉我,我们一起探讨。我做了十几年的新闻记者,通过大量的采访,我得到了这个结论。这次地震,开发商也捐赠了,但许多老百姓并不认可,我想想可能有下面的原因:
  第一、老百姓对你的言谈举止会跟你的行动形成一个对比。这一次潘某没有来,他来了我就问问他,他之前说他的钱花不完,你花不完为什么开始只捐给灾区200万呢,为什么不都拿出来呢?
  第二、开发商一开始捐钱都比较少,后来都补捐了,很多企业都是补捐。老百姓不认为你是一开始就发自内心的行动,而是被逼的。我觉得企业家应该做得扎实一点。如果认真地做,如果善心发自内心,老百姓会不认可吗?
  第三、开发商的社会责任,首先是把房子建好,房子质量要有保证,然后再做其他的事,然后才有资格谈论社会责任。有一个开发商,人们把他开发的房子出现的质量问题编成了一本书,如果连房子都没有建好,这样的人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呢?
  第四、货币政策紧缩一下,开发商都怨声载道,我与国内的企业家有过接触,接触过美国、英国的房地产企业家,美国的开发商说他们利润有5%已经满足了,在我们国内是多少?最少也是国外的几倍吧,为何还不满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开发商推高房价,加大政府的保障社会,政府必须把房价压下来。
  第五、关于民生的问题,譬如说小产权房,有开发商提出来要炸掉,我觉得房地产开发商,应该积极推动小产权房的发展,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一种责任,政府需要关注民生,需要关注老百姓,不可以阻止老百姓发展,如果只让开发商发展,而不让老百姓发展,这样会让老百姓怨声载道。现在有一种倾向,老百姓对开发商的痛恨,正在转到政府身上。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开发商会成为和谐社会的掘墓人,会成为推翻现政权的力量。政府不会容忍的。我希望开发商正视这些问题。

  

  
  主持人秦朔:为什么大众有这么多的意见,房地产企业做了很多工作,为什么老百姓还是怨声载道呢?我觉得媒体应该负起责任。
  过去说媒体都是被买通了,这些年有一些改变了,批评是比较多,现在很多老百姓是通过媒体看的,如果媒体反映不确定的因素,也会导致一些误会。
  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第一、例如胡总这是在河南一个优秀的企业,他们要上市,结果他写了一篇道,他说他原来是80亿,实际上他从来没有想过发展80亿,这就是媒体方面的道有误。
  第二、就是拐点方面的。当时万科在北京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当时总结在英国学习建中低收入房子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记者问他们现在广州、深圳房价出现下降,问王石是否出现了拐点呢?他回答就是:就华南地区而言是出现了拐点。这样的回答就引起了误导。他的观点意思其实是说理性的回调。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事实上有一些人没有把这些东西平静地,客观地,事实上反映出来,只是一边倒。这些对于我们媒体是一个要求,我们有这样一个博鳌论坛,大家可以进行交流。

  

  樊纲:对秦总对媒体的自我批判鼓掌。

  

  秦朔:大家讨论的时候可以多一些分类,我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简单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各个区域怎样,或者大趋势怎样?

  

  胡葆森:21世纪改革大潮引导全世界的发展,另外就是城市化,这是很重要的,在大变局下,中国房地产在未来20年一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
  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针对全国而言也不一样,不是局部的,例如前段时间,一些下浮比较大的城市,里面一定是存在一些调整的,当价格脱离价值太多的时候,会出现一种不合理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可避免。
  到二线、三线城市,或者到四线县市城市的时候,他们原来没有大起,何谈大落呢?譬如说在河南的市场,过去四年确实上涨了,平均每年不过也就上涨15%左右,二、三线城市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同比会有一个比较相对稳定的增长,这是我对行业的一些长远发展的看法。谢谢!

  

  陈启宗:全世界凡是做房地产的都是不受尊重的,因为行业的特性都是这样的,房地产是一个竞争行业,是行业就需要赚钱的。所以是不受尊重的。
  嘴巴大的问题,如果钱多的话,自然会吸引嘴巴大的问题。钱多的人应该小心,钱不多的人也应该小心。
  第一、我不懂得看短线。
  第二、我也不去看短线。
  第三、我走的策略是横的策略,也不必要看短线。
  就是在香港我也不懂得看香港的短线,所以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

  

  孟晓苏:由于业界发展迅猛,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年,特别是最近半年以来,房地产业也发生了老百姓持币观望的状态,所以我们预计不了下半年会怎么样。
  我们看到由于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冷静的不正确的观点误导下,引起了一些问题。
  连续几年来,我们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引起主管部门对扩大供给的关注,刚才樊老师讲到实际扩大供给抑制房价,而房价实际上是压缩需求,这种压缩需求力度越来越大了,没有爆发到一个媒体道,是房地产界一个人造成一些影响。
  如果一些媒体讲房价下降,老百姓能不相信吗?所以这也涉及到一个社会责任,如果现在房价下降了,别人不会说什么,但是如果将来房价上涨了,老百姓始终会骂大家的。
  我觉得,房地产行业需要一个理性的回归,我们房地产行业不可以被这些年的持续增长惯坏,去年上半年房价上涨很快,认为很好,我认为这是非理性的政策,这些非政策的政策,造成房子的短缺,而抬高了房价,这是不对称的,老百姓怨声是很大的。
  在一段时间之后,老百姓回归理性了,他们理性消费了。现在老百姓都在观望,这种观望以目前来看已经慢慢减少,在5月份市场销售市场已经慢慢转好,我相信下半年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老百姓会慢慢理性消费,需要就购买,不需要就不会购买。
  第二、政府也需要理性。特别是新的一届政府领导,他们既担心房价上升过快,又担心房价过多下跌,所以我认为今年会出台相关的适合的政策。
  第三、媒体引导也很重要。
  我认为,下半年应该是平稳上涨的趋势,现在的局面,正是政府几年宏观调控希望所看到的局面,如果大家在96、97年就买到房的话,你们就不应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
我说几点。
  第一、会理性回归。
  第二、会小幅上涨。
  第三、差异性大,因为有一些人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差别很大,这是有道理的。
  有一些二线城市很好,但是三线城市不一定差,有一些三线城市差,不一定所有的二线城市都好,这是有一个过程突显影响。针对目前中国所有城市来说,差异性还是挺大的。

  

  时寒冰: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承认股市是政策市,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承认房地产也是政策市。去年5月,广州张广宁市长邀请我去做了一个调研。我得到的信息是:政府对自己控制房价的能力有点不自信了,广州有点像试点,广州、深圳房价的下跌,让政府重新找回了自信。中央的意图非常明确,如果房价继续上涨的话,偏离老百姓的购买力太远的话,肯定要把房价压下来。不然,它就要承担更重的社会保障责任。第二,政府也担心房地产泡沫过大,会引发像美国那样的危机。
有的开发商提出如果死,也是银行先死。我告诉你们,开发商全死光,银行也不会死,别忘了银行的靠山是谁。开发商应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如果房价降不下来,政府会采取更严厉的紧缩政策。国际上,房价与家庭收入的比一般是3到6倍,像美国只有2.8倍,美国人工不到三年就能买套房。但是中国不行,北京、上海等地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20倍,远远偏离了警戒线。这就是高处不胜寒,房价上涨没有根基了。

  

  主持人秦朔:我们开发商的确需要吸取教训。
  比如说在07年的房地产论坛上,有一个开发宏观调控说直接的挑战,我本来不想讲这个,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一个问题。问题是当前农村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孟晓苏:我们需要创新,但是现有的法律还没有立法,需要合法而不可以归法,这就是从各个方面认识到这是潜在的变革,而这个变革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发展都有巨大的好处,我认为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针对一些私营工作做小产权房的开发是小数的。有一些企业赚到钱了,我不认为与农民结合起来是不好的。

  

  樊纲:刚才讲得非常好,问题的方方面面讲了很多,我不是参与的问题,从我局外人来看,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探讨的,如果城市扩大供应链,所在的地方是否可以回耕,是否需要监督,这些需要有两方面的能力。第一、地是值钱的。需要一个好的土地政策支持,在边远地区,农村土地没有多大用处,就需要整合,这些地方就需要一些说法。
  不可以说这边有土地很有用,那边的土地就没有用,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这也包含技术方面的问题。所以该发展的就发展,有一些问题需要考虑的还是需要考虑。

  

  主持人秦朔:这个问题不作为大家投资的依据,如果现在前提条件是可以买某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股票,是A股的。买房地产不如买房地产的股票,房地产是本身,但是由于股市放大的作用,也由不得房地产本身了,这样的话,就让公司股价下降了,假如说有投资的机会,我们台上的嘉宾推荐一个,帮助大家建立信心。

  

  时寒冰:我从来不买房地产股。因为去年9月,房贷新政出台,要调控房地产,地产股肯定会下跌。我从去年9月到10初,我发出了呼吁,我认为股市已经在一个高点上了,需要调整了。我是从去年9月份明确提出不要买房地产股票,另外不要买权证,因为权证是骗人的,我在任何场合都敢这样说。

  

  孟晓苏:我从来不在市场上买任何的股票,所以我从来没有赔过钱,也没有赔钱的烦恼,我觉得买股票不如买房子。
  同时,我建议大家买保险。

  

  陈启宗:你们大概也很吃惊,我也从来不买股票的。不过,我也不反对别人买股票。我是绝对相信一个公司管理层好坏决定一切,好公司股票贵不亏钱,坏公司坏股票便宜不要买,如果要我买的话,我买的还是以下两家,第一、是万科,什么时候去买不知道,但是总得有一天去买。
  第二、买恒隆。我现在是非常中肯的,很简单,我认为香港这么多的开发商公司,在内地我还没有看到有清楚的策略,也没有一家在历史上证明他们可以在内地长远站起来,恒隆的策略是在内地还没有看到采取同一个策略而成功的,一家香港的企业采取同一策略,所以我是比较有信心的。
  不买恒隆的股票大概有两件事会发生
  第一、大概会活下去,
  第二、一辈子活下去会遗憾没有买恒隆的股票。

  

  胡葆森:从6月6号以后,如果有钱我会买自己的股票。

  

  樊纲:我从来不买任何房地产的企业的股票。
  我跟陈总不一样,陈总建议你买股票,我都不建议买股票,买一点基金就可以了,今天是房地产论坛,就不谈经济,货币政策是取决于经济的形势,它不能以时间来判断的,是以形势变化而来决定的。

  

  主持人秦朔:这一部分讨论马上结束了,去年的时候樊纲参加我们举办另外一个论坛讲过一句话,他说资产价格未必是好的,未必是不好的,今年再判断的话,刚才他换了一个角度,我们需要对今年有更多的思考,不那么愤慨,慷慨,应该平静地看。

  

  在2025年中国有9.52亿城市人口,2030年会超过10亿,这样的话,还会有极大的增长,考虑这样一个长期的问题,我也认同刚才陈总讲的,这个市场确实是有涨也有降。因此大家需要平静地研究,我们需要做好自身,如果做好自身就会有更好的产品,有更好的公司来尽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商业责任,今天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标签:开发   房地产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