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教育经费都流到哪里去了?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我的孩子在一所公立小学,为了顺利进入这一免学费的名牌公利学校,我们得提前三年购买它所在的学区房,也因其所谓名牌,带动了周边的房价直线飙升,也就是说,要想得到稍好的教育资源,你还得是一个经济上不能太羞涩的小康之家。穷人和富人的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在小学一年级就已被人为地分开了。

还是以一名牌公立小学为例,学杂费免了,每月只交饭钱和外出活动的100元,似乎很轻松?其实不然,你会发现,你的钱包还是在不断向外掏。

每年三套校服,不可能不买,当然校服我是大力支持的,本来孩子就要穿衣,校服可省去学生之间的攀比,精神面貌也比较整齐统一。

不过,其他的开支就很无奈了。

现在小学的进度非常快,语文差不多每日一篇新课文,每两天一张颇有难度的试卷,孩子在当日课堂上学的,如果不在课后补一下,很难完全吸收消化,而没有充分吸收消化下的考试,分数就会很难看,弄得孩子在学校班级里抬不起头,心生自卑。所以,但凡经济条件允许,做家长的不是干脆辞职亲自做家教,或者就不得不外面请家教。请家教不全是因为做家长的贪心想望子成龙,而是无奈。因为不想孩子成为班级里的差生。于是学校里不交的钱,都交到外面私立培训机构那里去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对于家长来说,实质上钱并没有省下来,无非是本来交给公立学校的,现在交到私立学校去了。也就是说国家财政补贴学校的钱,最终是流到私立教育机构的腰包里去了。

对了,还有一笔开支是课外练习、课外阅读书等费用,因为进度快难度高的课堂知识,不靠课外的题海战术加以训练,孩子很难保证考试时能胸有成竹应对自如。

我一直在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校教育要脱离孩子的实际理解能力和生理特点,搞得如此快如此难?有些小学低年级的题目连家长都要动不少的脑筋。为什么不可以放慢一点进度和难度,使孩子在学习中充分消化吸收,同时也生出对学习的兴趣,甚至还可以有更多时间在课堂以外发展其他爱好?可现在孩子根本就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光作业就已经把他们压得气喘吁吁。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钱!赚钱!教育产业化。

那些私立教育机构里的台前幕后有着不少官僚专家学者的影子,他们可能是股东或直接的掌权者。一旦将自己定位成商人,那么赢利就成了主要目的。可是利从何而来?当然是那些可怜巴巴的孩子家长了。

他们深黯中国家长的心理,更在大报小报上宣扬成功精英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论,而同时又把日常学校课程弄得进度超快,难度很高,弄得家长们心惶惶,生怕自己的孩子沦为失败者,于是争先恐后地去上补习班,也算给自己找一安慰剂。

以下是我的幻想,也希望不是幻想。正规学校课程可否科学设计,符合孩子生理阶段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要把高年级的题目给低年级做,不要把小学中学的题目给幼儿园小学生做。那么孩子可以充分吸收所学内容,也从而对学习更有信心和兴趣,不用再为单纯提高分数而去外面上补习,这样,那些滥补习班就可以倒闭(真正有特色的学习班自然有其生存之道),在外兼职的教师就可以收心。。。

合理、科学的教育节奏,和填鸭式的拔苗助长,哪个可以成为未来教育的选择?或者说,选择前者真的很难吗?它冒犯了谁?

标签:孩子   学校   教育   家长   小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