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写作地考证

2025-02-24 学习 评论 阅读

毛泽东《如梦令· 元旦》创作地考证  

  

《如梦令· 元旦》入选三明城市名片,这是三明“中央苏区”文化的一次升华。同时,也给正在全力打造红色品牌的建宁,又增添了一道光彩。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创作于建宁。  

请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诗词集》(1996年9月出版)《如梦令· 元旦》注释: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在福建省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后,12月底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对红军发展史有重大意义的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同时蒋介石组织了江西、福建、广东的反动武装实行‘三省会剿’,向闽西革命根据地逐步进逼。当福建敌军先头部队进抵离古田村仅三十里的小池时,红四军在1930年1月上旬向敌后转移。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先出发,挺进江西。毛泽东率领第二纵队掩护主力转移后,向北经福建连城、清流、归化(今明溪)、宁化等县,西越武夷山,去江西和红四军主力会合,使敌人的‘三省会剿’宣告破产。”同时,注释指出:“元旦,这里指阴历正月初一(这年阳历1月30日)”(详见该书第24至26页)。  

从以上注释可以得知,这首词写于1930年1月30日前后,写在“西越武夷山,去江西和红四军主力会合”的行军路上。  

再请看《宁化人民革命史》(2001年6月出版)中的记载:“1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完成阻击闽敌刘和鼎部之后,率二纵队离开古田。经连城的菇田、清流的洞口、林畲、归化的大洋、张地,16日进入宁化的泉上地区,并在泉下安营扎寨,……17日到达水茜,18日到达安远,19日翻越武夷山,向江西广昌进发”(见该书第10页)。  

从这项记载可知,毛泽东率红四军二纵队离开古田后,途径连成、清流、归化、宁化,于1930年1月19日开始翻越武夷山。  

那么,这“武夷山”又指何处呢?且看辞海注解:广义的武夷山在江西、福建两省边境。东北——西南走向。北接仙霞岭,南接九连山。赣江、闽江分水岭。狭义的武夷山在崇安县城西南10公里。显然,这里的“武夷山”指的是广义的武夷山。  

建宁县就处于这广义的武夷山的中段。它的东南面与泰宁县的大田乡、明溪的夏坊乡、宁化县的安远乡接壤,西北面则与江西省的广昌、南丰、黎川等县以邱坊隘、卷亭隘、茱萸隘、船顶隘、甘家隘等26座险要关隘为界。这些关隘自古就是闽赣交往的主要通道。目前正在建设的 “向莆铁路”建宁、南丰连接线上的隧道,就名为“武夷山隧道”。  

再看看《建宁革命史》(1994年10月出版),第二章开篇写到:“1929年3月和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两次入闽后促进了闽西苏维埃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年底,国民党调集闽、粤、赣三省军队,向闽西苏区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国民党军的‘会剿’,红四军在古田会议结束后,由朱德率领一、三、四纵队,毛泽东率领二纵队先后撤离闽西开往赣南。这次行军途中,一部分队伍路过建宁县伊家湾、山下、客坊、中畲等乡村。红军所经之处,纪律严明,不要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说话和气,给建宁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见该书第14页)。  

记载得有些笼统。但是,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看出,这“一部分队伍”指的就是由宁化安远过来的、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而“建宁县伊家湾、山下、客坊、中畲等乡村”就是他们要翻越的“武夷山”! 中畲村头的邱坊隘口,海拔806米。站在隘口放眼西望就是广昌,就是赣南,就是“武夷山下”!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时间、地点、人物、词意,都说明,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率队离开宁化的安远,正在翻越武夷山、也就是行进在建宁的途中所作!  

标签:毛泽东   纵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