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吗?
咱们工人有力量,咳!咱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咳!每天每日工作忙。
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哎咳!发动了机器轰隆隆地响,举起了铁锤响钉铛!
造成了犁锄好生产,造成了枪炮送前方!
哎咳哎咳哎呀,咱们的脸上发红光,咱们的汗水往下淌,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为什么?为了求解放。
哎咳!哎咳!为了咱全中国彻底解放!
每当这首工人阶级的战歌铿然响起时,我的眼前就不禁浮现出中国的产业工人在熊熊的烈火和隆隆的机器旁,热火朝天的动人场面。这首当年唱遍中华的《咱们工人有力量》旋律激昂、气势宏大,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地位的大幅度提升。我们的《宪法》中庄严规定:“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产业工人曾经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中坚力量,是党的阶级基础和依靠力量,当时虽然工资比之今日是处于一个“低水平”,但当时的低物价、福利制度和普遍的低生活标准,确实感觉令工人阶级到自己是中国的主人翁。
想当年,一般的工人家庭都要养活几个孩子,上面还要奉养老人,生活虽然不算宽裕,但孩子们都能上学,老人也能安渡晚年。那时候,车间各个工种的老工人,凡级别高些的,其工资远远超过刚大学生提拔起来的车间主任,甚至高于厂长书记者也大有人在。在政治地位方面,一线产业工人是人大代表、劳动模范的比比皆是,与现在的情况完全相反。
二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国宪法中虽然仍写着“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这个队伍中新增加了另外一个庞大的群体,曰之农民工或民工,他们仍然是:“每天每日工作忙,盖成了高楼大厦,修起了铁路煤矿,改造这世界变呀么变了样!咱们的汗珠往下淌!”工人阶级的辛苦劳动仍然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工人阶级劳动的成果仍然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标志,高楼大厦林立、高速公路纵横,可是,一顶“弱势群体”的帽子,也扎扎实实地戴在了工人阶级的头上。
变化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从那以后,工人阶级中的工人阶层(这样说的前提是据专家考证,企业经营者、领导干部也是工人阶级,但以阶层分之)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的工资十几年未见变化,倒是每逢年底就风闻无良老板欠下大笔薪金绝尘遁去。
自从“改制”后,资本家随时可以找个理由办逼迫半“自觉”地叫走人。相映成趣的是,原先的经营者如今的“老板”,身家已经数以千万。在这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学者还是草民,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工人政治地位的变化,原来的都是车间的工人当劳模、当人大代表,现在已经被这总那总、这执行官那执行官所取代(其实都是大贪官)。改革开放以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人的比例在不断减小。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人代表比例分别为26.7%、14.9%、12.4%、11.2%,以前的工人代表都是货真价实的工人阶级,而现在的“工人代表”却包含了大量的“伪工人”,即顶着工人帽子的老板、书记或其他的企业经营者们。
过去,产业工人讲的是吃苦,讲的是奉献,他们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义无返顾地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烟囱成了城市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他们无愧于那个时代!斗转星移,改革开放来了,工人们和下岗、分流、失业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生活变得拮据起来,失去了炫耀的光环,可他们没有过多的怨言,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默默地承受着改革的阵痛,让人肃然起敬!现在的产业工人成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殉道者,在为着生存而挣扎......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候,党政领导干部都穿廉价的军服或“干部服”,大多步行上下班,少数骑自行车,每天吃的饭菜,同当时的产业工人相似,有时还要同工人们一起劳动。那时,党政干部不时同工人、市民一起参加义务劳动,每年还要带头下乡帮助农民搞“双抢”,在劳动间隙,同参加义务劳动的工人、市民、学生、知识分子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
那时,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都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和行动的指南,工人们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时,心中有一种自豪感,也很乐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忘我劳动,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不惜废寝忘食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流血流汗……在今天,在我们的党政机关和党政官员喜欢高级汽车、高级酒楼、名牌服装、宽敞住宅的时候,在人民公仆一心一意为“人民币”服务的时候,我们还能高唱《咱们工人有力量》吗?
这首曾经使我们热血沸腾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如今只能使我们想起毛泽东的“三反”,想起“三反”后没有贪污和腐败,没有贪官污吏的“人民政府”,想起处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美好岁月……
>>作者博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