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二式: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应有的理性
爱国二式: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应有的理性
作者 苏 杜
时间 2009-03-10
(本文大意:爱国有中式、西式之分。纪念五四,须循中式爱国。仰望星空,是中式爱国的极致。 “顺治”乃中国治国之道。中式爱国的魅力令 “五四”愈行愈远。 )
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五四爱国运动的90周年了。纪念这个爱国运动90周年要有理性,而最要紧的理性就是要懂得爱国分中式与西式两种,二式不得混淆,你得遵循中式爱国,摈弃西式爱国,否则是纪念不好也纪念不了的。
爱国还有中式与西式之分,说起来仿佛很新鲜,其实是早就如此,并且与时无进、鲜有变化的。虽然“东学西渐”出奇地早,《论语》《老子》西译了几百年, “西学东渐”出奇地热,烤得九州大地像是烤焦了的烧饼,一圈圈地往下掉渣,爱国二式,却没有动摇过丝毫。
先说西学的西式爱国吧,那是在内外有别的基础上,坚决一致攻外,非把外的土地、资源,甚至人口,划进来、拿进来不可的一种主义。所以,西式的爱国,总是体现在划进、拿进的过程中,限于攻外之际,发生在“外地”的。一旦划了进来,拿了进来,外灭,大家也就成了一家子,家和的时候万事兴,家不和的时候万事也不算败,总之不大搞什么攘外须先安内,无安内不足以攘外,安内急于攘外,安内而不必攘外,最好是迎外以安内一类的把戏。“东学西渐”时候非洲大地上的事不必说了,“西学东渐”岁月亚洲大地上的事也不必说了,并不很久以前的“关东精锐”在中国大地上十几年的划进拿走的时分,偶陷困境,一定要“践行”天皇的切腹,决不用汉帝的上吊抹脖子,便是将他之爱国主义发挥到极致。现在在中东打打谈谈、谈谈打打的元帅与士兵,让中华大国国民看得目瞪口呆,不理解他们为了什么到那儿去拼命。其实,他们并不是要寻找什么,解放什么,他们不过是爱自己的星条旗、米字旗、枫叶旗爱得深沉罢了。布什总统大举进兵伊拉克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民主、共和两党一致对外共同爱国;现在奥巴马总统“移师阿富汗”,共和、民主两党照样一致对外共同爱国。这是西式爱国的一则现成小例子。
不言而喻,中式爱国就完全不同了。国人哪有跑到“外地”去爱国的呢?成吉思虽然跑得不近,但他本是蛮邦的“汗”,国人自豪不得。又哪有为了爱国,跑到欧洲或非洲去上吊抹脖子的?有也是在限于禁的或不禁的城中。其实,中国传统上只有“忠君”,是没有爱国一说的。而稍再一想,则是连“忠君”也没有,只有“忠于我朝”的。屈原、陆游、辛弃疾,算是通识的“伟大爱国诗人、词人”了,但他们尽享哀荣,不过是后人模糊了朝代的结果。如果这些后人与屈、陆、辛同代,恐怕就未必对他们三位都这么敬奉,大部分自顾自地去当识时务的俊杰去了。自然,“文官痛骂岳飞假、武官怒斥秦桧奸”是有过的,然而那热闹一阵子的斥骂,到头来只不过证明了“攘外须先安内”,或“无安内无以攘外”,“不如迎外以安内”国策的正确。终于“岳飞”“秦桧”前嫌尽释,文武并举,携手抓“渗透对象”以安内,并力惩“危险分子”来爱国,并由胡适之那样的教授,或央视名嘴那样的名嘴,对“不明真相”的国人尤其是热血青年,施以“心态梳理”了。不用说,区分“渗透对象”“危险分子”与“正确心态”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是否“识大体顾大局”“做好本职工作”,也就是是否“忠于我朝”。随着“渗透对象”“危险分子”的一一就范,“读书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艺术救国”“解读救国”的楷模也纷纷涌现了。至于被划走了什么地方,拿走了什么物事,牵走了多少国人,也就没有人来提及了。要而言之,这便是“践行”中式爱国主义的全过程了。
明白了这爱国的中西二式,就具备了纪念爱国运动的理性,就明白了纪念爱国运动要用中式爱国,作赞美诗呀,唱春之歌呀,听国粹戏呀,都行,最不行的事便是东施效颦,搞什么西式爱国了。这不是偏激,不信,你来个东乘桴保“钓”,西驱车护“廊”,北凭吊海参威,南遥奠南沙岛,试试,非成为“渗透对象”“危险分子”,连小房东也陪着“坐”失50万不可。东西南北,走投无路,是不是还可以“脚踏实地”,再到“家乐福”门口去练站功,或到什么领事馆旁边去散信步呢?无须多说,彼地不允,此路也是不通的。走投无路,入地无门,唯一的姿式就是脖梗后翻,仰望星空,盘腿打坐,苦思冥想了。
这脖梗后翻,仰望星空,盘腿打坐,苦思冥想,实在是中式爱国的极致。因为一翻一仰一坐一想,便容易悟出祖国的为国之道。祖国为国之道,无以言之,借得“共和”前朝年号“顺治”以诠,颇觉合适。外人划地拿物,逆来顺受;国人言行举止,顺则为民;二顺合一,是为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交给拆字先生,“顺”字最合。但这些治国精华,多不为普通百姓所知,他们“不明真相”,向来如此。他们的做顺民,多是向楷模人士学习,躲当“渗透对象”,避作“危险分子”的结果。八国联军进北京砍下兔首鼠首的时候,优秀的市民就贴出“顺民贴”。日本人再进北平的时候,优秀的市民又打出膏药旗。不久,顺民生俊杰,俊杰出精英,解读贴贴打旗,说是为了市面平稳,商业繁荣,经济发展,俨然民生代表了。于是,奴才得道,奴隶作稳,桃新符旧,又一时代。再经日月穿梭,甲子巡回,血沃草碧,道古好歌,一时间觉得祖国真是爱国宝地,国爱情纯,在中式爱国的魅力中,醉意陶然了。
而在这样的陶然醉意中,九十年前的五四也就与我们愈行愈远,上个世纪初的一线晨曦,也变成了落日余辉,不久,就是狡黠的星空了。
这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但也唯有如此,才能纪念得了,纪念得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