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地芳草又在歪曲恩格斯的论断了

2025-02-23 学习 评论 阅读

大地芳草又在歪曲恩格斯的论断了

“大地芳草”在它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综合回答方天佑,海瑞两千与疯疯癫癫僧的有关“普世价值”言论(三)》中如是说:

“再有,恩格斯说;“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特殊的道德-----”这里“现代社会---各有自己的”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至于以下的结论,海先生及其同僚们的理解也是错误的: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里恩格斯是说明道德的普遍性还是特殊性?海先生和他的同僚们完全弄混了概念!这里所谓的道德的“普遍性,共性”,恩格斯是指明这三个阶级获得“自己伦理观念”的手段,基础和方法的相同之处,即各个阶级的道德观念都是通过一种途径---由他们所在的,所依存的经济基础,经济关系,经济环境中获得的!由于各自所处的经济基础,经济关系,经济环境不同,所以每个阶级必然获得各自不相同的道德理念!这不还是再讲道德的阶级性,特殊性吗?有些人连形式和内容都没有搞清楚?还虚张声势的蒙蔽别人!”

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对恩格斯下述论断的恶意歪曲:

恩格斯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看到,现代社会的三个阶级即封建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各有自己的特殊道德,那么我们由此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然而,在这里,“大地芳草”把恩格斯的这个假言判断式的论述,篡改成一个直言肯定式判断。

学过逻辑学的人都知道:假言判断的真假不能根据构成它的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来判定,而是要根据前后件之间是否具有被断定的条件关系(联系)来确定。

事实上,大地芳草和冯虞章先生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即:根据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来判定这个判断的真假。因此,大地芳草之流这样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

恩格斯在这里强调的的确是一种“共性”,这种“共性”是指:在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不管是 封建贵族、还是资产阶级本身、还是无产阶级,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道德评价体系之内来做自己的价值判断——使用的是同样的价值评价体系。 换句话说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封建贵族、无产阶级即便有自己的道德,也因自己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只能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附属物!而不是大地芳草说的那种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抗的道德 评价体系。

以“人人生而平等”这个价值观念来说:

这个观念是资产阶级(应该说: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共同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一道)提出来的,但是,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时候,也只能从这个价值观念出发要求自己的平等权利,在早期的工人运动中就表现为争取普选权的斗争。从这一点来说,工人阶级并不是反对“人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而是要求资产阶级兑现其所说的“人人生而平等”。(关于“民主”、“自由”的观念亦如此:工人阶级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求兑现民主,工人阶级不是不要“自由”,而是要求兑现:言论、结社、出版、集会的自由)

因此,那种把“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念,说成单纯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而加以拒斥,本身就是一种对工人阶级的反动;也是对人类的反动!

另,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只能自发地获得这样的伦理观念:“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个伦理观念是一种资本主义的伦理观念。而不是共产主义(无产阶级)的伦理观念。他们认为:无产阶级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必须通过教育(“灌输”),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才能从一个自在的阶级上升为一个自为的阶级(有阶级意识的阶级)。 试想:一个没有自己阶级主体意识的阶级怎么可能自发产生出具有本阶级特有的作为整个阶级的道德呢,即便有:那也只是作为个体的道德、分散地存在着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号召:全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又译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前不久,我在这里贴的前几篇文章里,就曾对此作过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理论阐述,始终是和历史发展阶段论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正如他在这段论述之后所说的:“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产物!”

这意思就是说:在任何历史发阶段内,任何阶级社会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并不存在独立于统治阶级道德评价体之外的被统治阶级的道德评价体系。在封建社会,只有封建地主或领主阶级的道德评价体系,而不会有农民的道德评价体系;在资本主义阶级社会,只有资产阶级的道德评价体系,而不会有无产阶级的道德评价体系。无产阶级的道德评价体系只有到了否定了资本主义的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才会出现。

道德的阶级性质是同它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只能有一个道德评价体系,不可能有第二个道德评价体系。否则,一个社会就会出现道德评价的双重标准,可能吗?那社会不就乱套了?

恩格斯还说:“只有在被压迫阶级变得足够强大时”,道德才“代表被压迫者对这个统治的反抗和他们的未来利益”! 这就是说:在这个时候,(正是旧的价值评价体系“乱套”的时候):原有的道德的评价体系才会遭到破坏,但新的道德评价体系尚待重新建立——对已经崩溃的原道德评价体系作新的结构组合,废除那些不适应新社会发展要求旧道德或对旧的道德做新的改造。

标签:道德   阶级   评价   体系   恩格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