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怎么“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2025-02-23 学习 评论 阅读

请教发改委张主任:你怎么“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

云淡水暖


《京华时报》报道“中国将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报道说: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中国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社会群体来说,靠劳动吃饭而不是靠资本吃饭是他们不二的法则。之所以说现在内需不振,与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也就是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说不增长、负增长相关。大多数人无钱或者钱少,消费当然就难以振兴。

但是,要提高大多数人的收入,就要在分配机制上打主意,就是说,社会财富的蛋糕,是大多数人切大头,还是少数人切大头。而目前看来,是少数人切了大头,因为0.4%的家庭拥有70%左右的社会金融资产。

新华网2008年3月18日报道,广东初次分配过多地向企业倾斜,居民所得占GDP比重下降过快。…从美国、英国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看,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占GDP比重有升有降,但总体比较稳定。与之相比,广东的分配曲线正好相反,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2004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7.3%、51.2%、55.7%,亚洲的日本为51.4%,明显高于广东2004年39.5%和2006年38.7%的水平。

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是与所谓“初次分配”相关的,而“初次分配”就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分配,通过税收的然后再对居民实现的分配为所谓“再分配”,想必发改委的张主任悍然认识到,要想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靠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来实现,是难以做到的,属于“蜻蜓点水”、“小恩小惠”。

然而,张主任同时应该认识到,大多数人的初次分配,恐怕发改委做不了主,为什么呢?因为所有制。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在初次分配中,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毋须讳言的是,其中最主要的、处于支配地位的是资本要素,也即是资本家,也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政府不直接、也不可能直接干预企业的初次分配。

现在的情况是,在国营企业改制为国有股份制企业之后,形成了一个所谓高管也即高薪阶层,其收入是普通劳动者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据说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产物。而实行了私有化改制或者一开始就是私有制的企业,劳动力值多少钱,绝对是老板也即人格化的资本说了算,这更是与市场经济“融合”的产物。

草民以为,张主任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法无比正确,但是,在现实中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草民想请教的是,根据统计,目前占国民经济成分中,公有制充分仅有10%左右(大概,具体数记不得了),就算张主任们可以对公有制企业说了“算数”,但怎么“要求”私营老板们心甘情愿地“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简直无异于“与虎谋皮”,甚至可以设想,如果把老板们逼急了,人家干脆关厂走人,把吃进去的吐出来,门儿都没有!

标签:分配   比重   初次   劳动者   收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