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通钢工人爆发所需能量的聚集过程

2025-02-23 学习 评论 阅读

通钢工人爆发所需能量的聚集过程  

  

国企改制以来,令工人最痛心的就是大量工人下岗;其次就是随着国企的深化,工人那强忍在心中的不公平感是越来越强烈。国企的每一次深化,给工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为了拉大管理层与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总之国企的每一次深化,工人都将可能成为牺牲品,至少工人不可能占到任何便宜。工人是多么的希望国企也能为工人们深化改革一次,哪怕一次也好。在国企工人虽然永远都是大多数,但工人在改制后企业的地位,决定了工人的种种无可奈何。这样的无可奈何,表面看来风平浪静。但一次次风平浪静的背后,则是爆发所需能量的一次次聚集。(工人们痛心也好、感觉不公平也好,等等。一般也只好选择忍,但工人忍的时间越长,忍的次数越多,发起怨气来也就越大。所以忍的过程,完全可理解为是一种能量的聚集)当所聚集的能量达到饱和时,也就是忍无可忍时,爆发也就开始了。  

  

下面就以通钢为例,看看通钢工人爆发所需能量的聚集过程。(在这里主要谈三次大的能量聚集)  

  

一 爆发所需能量的首次聚集  

  

重组后的通钢注册资本38.83亿元,其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的股权,建龙钢铁持有36.19%的股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14.6%的股权,通钢集团的管理层也持有2.57%的股权。  

  

从以上股权安排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完全不顾工人利益的重组。重组后的通钢工人实际上以成了企业的边缘人,他们随时都有下岗的可能。但好在建龙集团没有控股,所以通钢工人在相信政府的前提下,报着看看再说的心态而强忍心中的不平。这说明通钢工人是十分顾全大局的。  

  

二 爆发所需能量的第二次聚集  

  

改制启动后,通钢工人发现情况不对和强烈的不公平感,导致爆发所需能量的再次聚集。  

  

在建龙集团并非控股股东的前提下,建龙在短时间内,把通钢集团及通化钢铁的总经理、财务主管等重要岗位都换成了自己派出的人员,其中包括后来担任通化钢铁总经理的陈国君。通钢工人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十分担忧。  

  

改制后的通钢领导层实行高薪,有的年薪高达百万,在管理层实行高薪的同时,而工人则裁员减薪。一个小科长一个月拿的钱赶得上工人一年的工资,这是工人们感到最不公平的。尽管吉林省政府的说法是,通钢重组后效益上升、成绩显著,但是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一位通钢中层员工的话说,自2005年通钢改制后,通钢职工的工资就没有涨过。企业一贯提倡职工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如果吉林省政府说的是事实,那通钢工人的收入怎么没有增长呢?通钢工人在具有强烈的不公平感的前提下,再次选择了忍。  

  

三 爆发所需能量的第三次聚集  

  

建龙无情无义的可耻行为和通钢工人对政府有关部门“不计较”的不理解,导致爆发所需能量的饱和。  

  

2008年,钢铁行业一度出现全行业亏损,通钢最需要建龙共度难关的时候,建龙却打起了自己的“大算盘”。今年初,建龙集团提出控股要求,否则将退出通钢集团。吉林省国资委也许担心建龙亏的太多,(现在回过头来看,完全可以这样解释,否则很难解释三个月后吉林省国资委的不计较。)于是今年3月与建龙集团初步达成分手意向。当建龙集团撤出通钢时,通钢工人就像过年一样,鞭炮齐鸣。(这充分说明了建龙在通钢是不得人心的)更让通钢的工人们惊喜的是,在政府4万亿资金的拉动下,钢铁业形势好转,一直亏损的通钢集团也在6月实现盈利4279万元。 然而,工人们还没有从摆脱建龙集团的喜悦中走出来,吉林省国资委居然毫不计较建龙当初的无耻行为,又与建龙集团达成新的协议:建龙集团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有66%的股份。达到目的后的建龙集团,心里一定在对反感他们的通钢工人说:“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这一次通钢工人实在是忍不住了。因为他们怎么也不可能接受“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现实,(关于这一点,吉林省委和吉林省国资委是应该可以想到的)于是能量聚集达到饱和状态的通钢工人,终于在7月24日这一天爆发了。所以通钢事件,绝不是什么所谓的通钢工人“不明真相”而被少数人利用所导致的。就算政府查明通钢事件的确存在组织者,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通钢在重组过程中不顾工人利益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因此通钢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才是通钢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所以谁损害了通钢工人的利益,谁就应该站出来为通钢事件负责。  

  

通钢事件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教训应该是深刻的。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还执迷不悟,还继续认为通钢事件是什么“不明真相”,是什么“被少数人利用”的话,(不错!工人长期聚集的爆发能量,的确存在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可能,不过这绝不是问题的本质,所以更不能成为有关部门推卸责任的理由。如果工人的利益有保障的话,工人会轻易的被利用吗?)那么通钢事件决不是最后一次,而是今后无数次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曾经有一份“来自上海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如果不是工人的利益长期受到损害,怎么会只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呢?政府早就在为农民减负了,这是多么好的事啊!现在政府有关部门也该考虑如何释放掉工人长期聚集的爆发能量了。否则当爆发所需能量大规模的达到饱和状态时,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再次提醒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国企改制也好、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好,必须要考虑到工人的利益。不顾工人利益的做发,其实质就是在制造企业的不稳定和社会的不稳定。  

  

  

标签:工人   能量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