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危言:土地私有化正在暗渡陈仓
警世危言:土地私有化正在暗渡陈仓
作者: 炮郎
一
资本天生就是逐利的,而中国的资本习惯于追逐暴利。一百多年以来(特别是1949年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工人农民)辛勤劳动所积累起来的财富,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地产开发魔术,大多已转换为少数人手中的资本。土地的确是财富之母,当今中国的富豪榜上,有几个不是靠房地产暴发的?如今城市的国有土地已经开发殆尽,习惯于暴利的资本又没有耐心在农业、制造业和商业中踏踏实实地寻找出路,又没有实力和本领在国际金融界运筹搏击。张着血盆大口,睁着发绿的眼睛,中国的资本准备吞噬肥沃的农村土地,其不安分的利爪已经偷偷地扯下了不少肥肉。“私有化!私有化!私有化!”资本所雇佣的啦啦队在狂呼。据说啦啦队员都是独立董事,这名字取得没学问,应该叫“伥”。私有化的鼓噪惹恼了老百姓,大家过去一阵痛骂,伥们才安静了下来。他们私下商量:怎么办?资本已经急不可耐,而老百姓也不好惹。“名者,实之宾也!换个提法就行了”,一只伥叫道。众伥纷纷点头,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二
土地公有制,即城市土地国有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是中国人民历经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革命而取得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目前繁荣稳定和今后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为了取得这个成果,中国人民所经历的鲜血淋漓的历史,往往是后来人掩卷不忍卒读的。这其中不仅有革命烈士的鲜血,也有无辜者的牺牲。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们学历史的人,只因为这种行动不可逆转(今日纵解散人民公社仍不能恢复到1948年前的状态里去),也不能再来,才大胆的指出它在历史上的长期的合理性。……过去的行动必曾包含着无数对个人不公平之事迹。例如昔日之将地主打死,……我们只能以最沉痛的心情,对无辜受害者以及抗战内战以来的阵亡将士,……同样的纪念着,没有他们的牺牲,中国即无法完成其革命”。
然而在土地革命的成果能否逆转这一点上,黄仁宇言之过早了。从中国当前的形势来看,如果中国老百姓不觉悟、不斗争,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坚持,那么土地革命的成果是很可能逆转的。创业艰难,败家容易,崽卖爷田不心疼。
温铁军是中国目前反对土地私有化最力的经济学家。他长期研究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曾经到印度、墨西哥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考察。他有两个结论,一是土地私有化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不仅自身流离失所,也威胁社会秩序。二是土地私有化必然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环境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以用水为例,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约为农村居民的二十倍,中国贫乏的水资源支持目前的5亿城市居民已经勉为其难,无法支持加速发展的城市化。温铁军曾经参与高层经济决策,有一次曾向温总理陈述私有化之弊,总理回答:我只能说,在我任内不会实行。
不知道温铁军有没有注意到,当他在力阻土地私有化的时候,他的对手们早已经换了提法。
三
《中国经营报》2008年9月7日发表题为《土地改革将迈历史性门槛 4.3亿亩农用地或入市》的报道,“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已经正式列入将于10月份举行的中央重要会议的立法规划,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将会出现转折性变革。......据他(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土地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在保持关于现行国家和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建立起城市与农村不同的土地拥有统一使用权的体系,要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保为法定不动产,其转让过程也要按照不动产进行转让,而由此也将形成全国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法律体系,将体现平等性、有偿性、期限性。在实行的具体方式上,此次改革可能将遵循“总体保障、分期实现”的原则,就是将通过法律的修改来实现农民住房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商品化。......据国土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农民的住房面积在200多亿平方米(约合0 .3亿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面积是4亿亩。”
农村土地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其中建设用地包括乡镇企业用地、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和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先是,农业用地承包经营权已经进入市场流转,地方政府甚为积极,例如湖北省竹山县提出“大流转大发展、小流转小发展、不流转难发展”的口号。但资本对农业用地的兴趣目前还不是很大,因为依法不得变更农业用地的用途,而中国的资本显然不喜欢务农。至于农村建设用地,由于可以开发商用,资本早就垂涎欲滴,一旦《中国经营报》所言变成现实,必定会引发一轮圈地狂潮。
一个农民,如果已经将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又将宅基地使用权出售,那么他实际上已经与他的土地失去了联系。转让而得的现金哪有土地牢靠?温铁军所担忧的土地私有化的后果,在这个农民身上必将发生。这样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际上已经和私有制差别不大了。
一个村庄,如果象这样的农民多起来,村民组织就失去了依托,而乡村权力结构也将为之改观,其影响尚难逆料,恢复到黄仁宇所谓“1948年前的状态里去”是很有可能的。
兹事体大,覆水难收,土地问题决不是单纯经济问题,必须从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经济各方面综合考虑,尤其需要上升到政治高度来考虑。不然,危矣。
(2008年9月9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