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灾区防疫建言:配发中成药霍香正气水

2025-02-20 学习 评论 阅读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一名中医,所提建议谨供参考。欢迎中医界有识之士和广大网友批评指正。


  为震区防疫建言:可配发中成药--霍香正气水(丸,胶囊)尤其是参与救灾的人员,可以防暑解暑
  向天清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一般来讲,赈灾与防疫是并进的,特别是地震灾害。

  由于山崩地裂,地下瘴岚之气散发,加之环境卫生条件恶化,空气污浊,又正值初夏高温高湿,微生物繁殖旺盛,容易引发风寒湿性外感,出现头疼,发热,恶寒,喉痛,恶心等等症状;或者饮食不节(洁),导致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症,即中医所谓的肠胃性感冒,西医的急性肠胃炎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集中在人体脾胃旋转的枢机因受风寒湿邪的阻滞,升降不利,旋转不力,上下内外,难以透达,因此出现湿邪之气上攻,呕吐,舌苔白腻,恶心,头疼,发热,恶寒,喉痛等等,往下导致肠鸣泄泻等。也就是说在上表现为外感;在中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差;在下表现为腹泻等等。

  针对这些情况,在众多的中成药中,能够同时解决此证的药物首推霍香正气水(丸,胶囊)。

  本方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白朮、半夏、陈皮、姜厚朴、苦桔梗、炙甘草诸药组成。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症,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本方功专宣化湿浊,调和胃肠。方中以藿香为主,辛散风寒,芳化湿浊,和胃悦脾,辅以行气燥湿之品,使风寒解而寒热除,气机畅而胸脘舒,脾胃和而吐泻止,邪气去而正气复。《删补名医方论》云:“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正不正之气也”。故以“藿香正气散”命名。

  同时,还有防暑解暑的作用,并且携带方便。

  对于蚊虫叮咬,斑疹也有很好的疗效。

  另外,还可预防霍乱等肠胃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可以讲霍香正气水(丸,胶囊)将是赈灾第一中成药。

  目前在震区发现的气性坏疽早期即属此适应症: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气性坏疽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此类感染发展急剧预后严重。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附文:南京著名老中医为灾区开出防疫药方
  发布时间:2008-5-23 08:54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谢静娴

  “针对灾区可能出现的疫情,我特地开了两张处方。”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学家周仲瑛(2007年被聘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汶川地震让这位老人一直十分挂念。这几天,他拟定了两张防疫药方,献给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

  周老介绍说,灾后最常发生的疫情包括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还有一类为呼吸道疾病,如流脑、麻疹、流感等。这次开出的两张药方主要是针对呼吸道和消化系统两类疾病。

  用药可预防也可治疗

  “这两方药既可以预防,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周老告诉记者,如果身体健康,也可以服用一些,起到预防作用。如果已经出现一些症状,也能服用。

  为了方便起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根据药方首批赶制了6000服颗粒剂,紧急送往灾区。

  ■附两个方剂

  方剂一:防治呼吸道疾病

  方名:防疫清解方

  组成:蚤休10g、贯众10g、淡豆豉10g、青蒿12g、连翘10g、一枝黄花15g、前胡10g、光杏仁10g、桔梗5g

  功能:疏风解表,清宣肺气。

  主治:适用于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疫毒犯肺,症见发烧、浑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

  用量:2次/日。

  方剂二:防治消化系统感染

  方名:防疫化浊方

  组成:炒苍术10g、白芷10g、苏叶10g、藿香10g、陈香薷5g、清水豆卷10g、厚朴5g、法半夏10g、陈皮6g、石菖蒲9g

  功能:芳香化浊,解表和中。

  主治:适用于防治消化系统感染,胃肠不和疾患,秽浊伤中,主要表现为头昏沉、胸闷呕恶、腹泻等症。

  用量:2次/日。

标签:出现   正气   防疫   症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