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武船集团敬立毛主席铜像,高12.26米,毛主席挥手永向前!
刚刚传来又一喜讯,12月11日上午11时16分,武船集团(青岛)北船重工在新建办公楼前伟人广场举行毛泽东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据了解,此尊毛泽东铜像由武船集团和园服务公司负责建造,铜像重5吨,通高12.26米,寓意着毛泽东主席12月26日诞辰。
铜像坐北朝南,毛主席身着大衣,目光炯炯,正视前方,挥手致意,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
铜像基座高5.14米,寓意着1953年5月14日武船被国家定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发展项目。
毛主席生前曾十四次莅临武船,从武船下水横渡长江,写下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宏伟诗句。
基座正面镌刻着毛主席题写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1966年7月16号,毛泽东以他73岁的高龄再次畅游长江,这次他游了一小时零五分钟,畅游长江之后的毛泽东留下了这张著名的照片。 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壮举,极大提高了当年参加游泳运动的人口比例,水中的毛泽东如鱼得水,不讲规则和技巧,想怎么游就怎么游,因为他太熟悉水性。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他42次畅游长江,其中17次是在武汉。武汉市的横渡长江活动也一直被沿袭下来。 1966年的这次畅游长江活动,得到了广泛报道。此举,是毛主席面对国际国内险峻形势,发出的战斗号角;跟随着毛主席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成长,激励着那个时代一代青年人的万丈豪情! 从此,7月16号也被确定为毛泽东畅游长江纪念日,以后的数年,这一天被定为全国游泳日,每到这一天,全国众多城市都会举行横渡江河或游泳活动。 据报道,此次敬立毛主席铜像仪式由武船集团北船重工党委副书记徐云友主持,党委书记王国海代表北船重工党委、总经理韩兵代表武船集团北船重工分别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出席仪式的全体人员向毛泽东像三鞠躬,并瞻仰毛泽东铜像。 在谈到为什么要敬立毛主席铜像时,武船人的说法让人感动。 他们说: 毛泽东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始终为百姓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座历史的丰碑。 毛主席生前曾十四次莅临武船,树立毛泽东铜像是为了激励北船人永远进行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拼搏奋斗。 毛主席挥手,武船永向前! 毛主席与武船、毛主席与武汉都结下了不解之情缘。 武汉有毛主席工作战斗的地方——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 武汉是大革命时期,毛主席与杨开慧共同生活与奋斗过的地方。当年,他们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并且在这里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 毛主席在武汉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献。
有人说,毛主席钟情武汉有三大理由:
第一是乡情。湘鄂皆为楚,毛泽东一直把湖南、湖北当做一家。
第二则是因为爱水。从1956年毛泽东第一次游长江,到1966年最后一次畅游,11年间,毛泽东实际横渡长江40多次。能在长江里搏击波涛,是毛泽东喜欢武汉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杨开慧,这段家庭生活温暖美好,成了毛主席永远的回忆。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武汉惠济路口,有个《武汉老通城》馆的分店,《老通城》以特色豆皮闻名,当时武汉人称: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五芳斋的汤元,筱陶袁的鸡汤为四大名小吃,而老通城豆皮不过两角到五角钱一盘,是普通百姓喜欢的小吃。
一九五八年夏天,毛主席便装简从到《老通城》分店这个百姓小馆里吃豆皮,尽管极力低调,还是被市民发现,高呼:"毛主席万岁",人群蜂涌而至,毛主席微笑招手向大家致意,并同身边的群众握手,并顺便视察了餐馆,和服务员、厨师交谈,然后在群众目送中步行回到住所。
据说,当时和毛主席握过手的人,其他人争相和他握手,有人甚至不忍洗手……
毛主席在人民心目中就是有如此大的分量!
今天,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3年了,但人民对他的思念,却越来越浓烈!
秋收起义的呐喊,
井冈山上的红旗,
长征路上的艰难,
宝塔山下的峥嵘,
坚决抗战的奋起,
西柏坡边的决胜,
中南海里的恢弘,
滴水洞中的焦虑,
……
毛主席是殚精竭力的伟人!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魂!
毛主席是中华复兴的根!
吃水不忘挖井人,
人民想念毛主席!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