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发改委纸上谈兵 遏通胀初战败北

2025-02-19 学习 评论 阅读


国家发改委上周二刚宣布,对包括牛奶在内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多种重要商品激活临时价格干预措施,部分生产商旋即向这个主管宏观调控的部门作出挑战,上海、长春、拉萨、济南等地一夜间掀起奶类制品加价的狂潮,部分产品的涨幅更逾三成。手足无措的发改委,除了一句「进一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施工作」的废话外,对各地民众指其遏止涨价风不力的批评,并无作任何响应,令百姓对发改委打击通胀的能力,以及当局平抑物价的成效,产生极大怀疑。
发改委日前提出要求,部分企业一次提价百分之四以上的,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书面报告,还煞有介事地列出了必须作出申报的即食面、食用植物油和乳品三大行业的十二家企业。然而,在这两天全国奶类制品的涨价狂潮中,加价最肆无忌惮的就包括了三家「榜上有名」的大型乳制品企业。可见,这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将发改委放在眼。

发改委在推出相关措施的同时一再强调,目的并非冻结价格,而是要抑制不合理上涨,并称此举「不改变企业自主定价的性质,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此番「表白」,等于告诉那些贪得无厌、在近几个月的加价潮中浑水摸鱼、食髓知味的厂家,自己手上拿的不过是把「软刀子」,既不能杀人,更不会见血,如此模棱两可、不痛不痒的取态,与自废武功何异?

后知后觉屡交白卷
内地通胀肆虐非一朝一夕发生,去年初以来,由于猪肉、禽蛋等副食品价格飙升、因国际油价上扬导致的生产成本急涨,带动起波及全国的加价热潮,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官方数字显示,去年十一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幅已近百分之七,创下十一年来新高;专家估计,今年相当一段时间的CPI增幅,仍将在百分之五至六的高位徘徊。

然而,发改委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竟于去年底批准多家垄断油品及电力等市场、长期牟取暴利的大型国企加价,给炽热的通胀火上加油,令百姓生活百上加斤。今年初,中央因应严峻的通胀形势,由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实行临时价格管制和干预措施,让百姓有了可以喘口气的希望。至此,发改委才急就章地推出了姗姗来迟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但是,发改委的官老爷们依然后知后觉,措施草草出台却没有具体操作的细节,相关的宣传解释也欠奉,以致部分企业以「国家发布的目录面又没有我们的名字」为由,借机赶搭「涨价尾班车」。更荒谬的是,一些地区的物价部门对部分牛奶品牌日前突然涨价,竟「毫不知情」。主管宏调无力、遏止通胀无方,发改委这次交出的,又是一张「白卷」。

新春将至,如何稳定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让百姓过个安稳年,是这些官员的「期末考试」,若再「肥佬」,三月份「两会」时乌纱不保事小,惹起民怨、导致社会动乱,发改委如何向国人交代?

标签:价格   企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