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不再“摸石头”的发展宣言
“过河”不再“摸石头”的发展宣言
廖德凯
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而十七大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阐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誉。10月22日的《文汇报》就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意味着中国的发展将在科学、自觉的层面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正在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告别。(中新社10月22日电)
改革发展不再“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经过近30年的发展探索后,在发展理念层面产生的巨大转变。不过,这个“巨大的”转变,正是经过多年“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在一切微观层面做好了理论和实践准备的结果。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政治文明和以人为本的需求,使科学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而科学发展观的正式确立,使发展不再靠“摸石头”,标志着中国的发展理念迈进了新的阶段。
“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背景下,以极大的魄力所作出的形象化的操作原则。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长期的思想禁锢,在“解放思想”的迫切需要下,如果没有更为宽松与允许犯错误的宽容精神,必然会让人们每迈出一步都提心掉胆。因此,公开承认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为解放思想提供了最好的切入点,而“摸着石头过河”则与“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语言,这两句名言所隐含的发展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内在源泉。
然而,时代的发展进步,总要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摸着石头过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国情下所作的权宜之计,在“过河”时“摸石头”只是在没有掌握规律的时候进行摸索规律的过程,其本身有着一定的盲目性,机会增加的同时,风险也在增加;在成果增加的同时,成本也大大增加。而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体系,应当在机会面前降低相对风险,在成果面前降低相对成本。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使中国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摸了”近三十年的“石头”,已经使中国对如何“过河”有了规律性的认识,科学发展自然成为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新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纲领,是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仍然是发展,这符合另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经济发展思想。但这个发展已经摒弃了主要追求经济效益的片面发展理念,而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和谐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总结和把握发展中的规律,并运用和依靠规律来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求把握规律性,摒弃盲目性。科学发展,不代表不“摸石头”,但是,这种探索规律的过程也应当具有规律性,而不再盲目。
可以说,正式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纲领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告别,正是中国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宣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经过长期摸索,在把握发展规律上的信心、以更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发展的决心,以及与片面发展观告别的决心。如果说上一个发展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现在开始“修桥过河”——更稳定、更安全、更科学,成本更低、风险更低。而在“修桥过河”的过程中,更关键的是秩序,一个科学的发展秩序正在形成!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