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邓小平讲话拉开中国住房改革序幕》有感
读《邓小平讲话拉开中国住房改革序幕》有感
云淡水暖
新浪《读书频道》上有一篇文摘,题目是《邓小平讲话拉开中国住房改革序幕》,从文中来看,此序幕的拉开,甚至早于一首歌中颂唱的“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的那个春天。并且,这个序幕是分两次拉开的。
文中说道:
【1978年9月,中央召开的城市住宅建设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同志的一次重要谈话,大体精神是: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建筑业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位置。…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就住宅问题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自此揭开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按照邓小平的构思,可以看出几个基本方面:
其一,邓小平的整个构思是基于“居者有其屋”的理念,核心目标是“解决住房问题”,而为此服务的“建筑业”,是为了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增加国家积累的企业,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邓小平在1978年6月就提出“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草民觉得比较具有前瞻性,1978年6月,正是作为改革开放里程碑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说明什么呢,说明仅仅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从1976年10月起算),改革开放的大幕尚未拉开,老百姓就从“共同贫穷”达到可以有钱“私人建房”、“私建公助”,就有钱可供“动员出来”了。想必邓小平同志是言之有据的,那么当时哪些个人有能力自己建房,有钱可供动员呢,草民想不明白。
其三,按照邓小平的设想,住房制度的改革,是在一种国家可调控的状态下进行的,比如“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如果房源不在公有的状态下,谁买调整房租的帐。邓小平同志所设想的“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的政策,显然只适合于国家可以调控福利政策的国营企业(当时叫“国营”而非“国有”)。
其四,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提出的“分期付款”的设想,是基于职工在除去生活的其它正常开销之后,能够通过分期付款在10年,15年的期限内付清,1980年的职工平均收入水平如何呢,《广州市志》资料表明,1980年人均生活费收入554.52元,按三口之家计算,户均年收入1663元,扣除必要生活开支,假设以户均年1000元节余计,10年,15年也不过万余元,可见当时邓小平同志对房价的估计水平。
从“邓小平同志讲话拉开中国住房改革序幕”到如今,弹指一挥间,29年过去了,房改的正剧是否按照邓小平的蓝本演绎下去了呢。
其一,房改催生的中国房地产业,诞生了中国诸多领域最多的“首富”,今年的杨首富,身价估计达到1200亿,但“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邓小平语)的重任似乎没有担当起来,因为每年的纳税排行统计,房地产都公认是“纳税侏儒”。
其二,国家房对地产的调控能力明显弱化,京城房地产“大鳄”任志强说了句大实话,“国家越调控,我们越高兴”,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上涨一节。
其三,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一万六千六百七十五元人民币,就是城镇职工的“平均”月收入达到了1852元,那么“平均”年收入为22224元左右,据北京市统计,北京2006年的职工人均年收入为3万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北京为例,平均万元/平方米的房价,能够达到“平均数”的职工,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只够买3个平方,10年,15年不吃不喝,不病不灾,勉强买得起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的住房。但30、40平方建筑面积的住房,开发商们不屑一顾,“不为穷人盖房”。据中国社科院的“非官方发布”,说“上海月入5350元北京月入5000元算白领”,按照“白领”的生活预期,建筑面积100平方米的住房,不吃不喝、不病不灾要20、30年,实在遥不可及。
现实情况是,刚刚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9%,创今年新高。这还是在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的背景下的结果,如果不调控又如何。
房价高高在上,财富的集中效应在房地产资本的推波助澜下愈发彰显,房价成为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的长痛而不是短痛,房价成为极少数人盘剥绝大多数人的利器,房价成为挟持金融体系的暴力,草民想,邓小平同志当年设想尽快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良好愿望,在某些通过房地产聚集了财富的既得利益者的演绎中走形了,如果邓小平同志看到这种局面……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