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北宋覆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评袁腾飞《历史是什么玩意儿》之五

2025-02-18 学习 评论 阅读

北宋覆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评袁腾飞《历史是什么玩意儿》之五  

北宋为什么覆灭,袁腾飞给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答案。  

有一答案是:手握兵权的赵匡胤趁后周世宗柴荣驾崩之际,发动陈桥兵变,夺得了政权。赵上台后,深感跟自己一起在军区大院长大的一帮哥儿们也学自己的样发生哗变,就想出了一个削去他们兵权的主意。于是借喝酒庆功之机,答应满足他们一切物质要求,“要房给房,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歌女给歌女”,条件是:“回家待着去”就这样雪去了他们的兵权。这还不放心,赵又害怕后来的统兵将领发动武装叛乱,便又采取“三衙”措施,把军队统领权一分为三,统军不能调兵,调兵不得统兵,而且经常变换统帅驻地,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用袁腾飞的话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¼¼搁今天的话讲是连排级干部”,“练枪的被练足球的人欺负”。这样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使北宋的国防空前的空虚,弱不禁风,一旦“虏骑所过,莫不溃散”。那些开国重臣虽没了兵权,除及个别开明外,大多成为乡绅恶霸。“造成的社会第一个危机就是贫富分化,差距越来越大。富人有弥望之田,穷人无立锥之地,到了这个地步,国家还不管,最后矛盾就指向了政府。当外族入侵时,老百姓就不支持他,觉得他比金军、辽军还混蛋。¼¼见着老百姓如狼似虎,见着敌人就耗子见猫那种感觉,御敌无方,扰民有术。”故袁腾飞说“北宋的灭亡,就是因为上面那些看起来可以巩固江山的政策”¾《历史》第155页。本人赞同这一说法。  

另一答案本人甚感不妥。袁腾飞是这样说的:“原来朝廷的矛盾没这么厉害,现在一下子各种矛盾都给王安石激发出来所以他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甚至有人说这北宋灭亡都是王安石惹的祸。”我们看,袁腾飞在这里是如何歪曲历史的,是如何嫁祸于人的。本来是北宋政府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国内老百姓和政府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导致辽、金的大规模入侵,导致朝廷内部主战和主和两派一直争论不休,就是在这种国难当头的背景下,王安石挺身而出,经神宗帝认可,推行变法,目的就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就是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变法的核心内容:“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但要增加国家的收入。具体措施:向老百姓低息贷款以堵塞官僚地主的盘剥;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征收免役税,要官僚地主交钱;按土地的肥瘠多少收税,增加地主税收;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待市场短缺是再卖出,以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保甲法、将兵法旨在减少军队开支、军队驻地固定、充实边防。说实在的,此法若能顺利推行,于国于民都是幸事,只能有效的减缓官民矛盾,有效地增强国防实力,不仅不会加速北宋王朝的灭亡,而且有可能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整个宋朝都是投降派在朝中占主导地位,在国内官僚地主和老百姓的矛盾始终尖锐,在王安石变法前是这个样子,变法被司马光坚决反对失败后,还是这个样子,官僚地主阶级站在维护本阶级利益的立场上,攻击变法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百姓利益,本在情理之中,可作为我们教历史的高级教师,在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当政的社会主义中国,却和官僚地主们一唱一和,也来攻击王安石变法加剧了社会矛盾,也说此法危害百姓(显然危害的是官僚地主)岂非怪事!我们应该说,不管此法是否以失败告终,王安石都无愧是位有胆识,对国家民族有强烈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袁腾飞说王安石变法是官与民争利,假借他人之口,把国家灭亡的责任推给他,并说他是宋朝的奸臣实乃属于黑白颠倒!  

【原帖地址:http://club.mil.news.sohu.com/newsmain.php?c=102&b=shilin&a=3049948】  

  

  

  
   
   

                                         

标签:矛盾   变法   腾飞   北宋   地主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