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别动不动就让人聆听最高指示
在为期半个多月的北京奥运盛会圆满落下取得硕果累累的帷幕后,中国的经济学人们也开始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忙碌的重头自然是赞誉与颂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斐然成就为使命,也就有了,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主要由著名经济学人所参与的《市场化三十年》论坛粉墨登场了,张五常、吴敬琏、江平、茅于轼、秦晖、周其仁、樊刚、张维迎等知名学者齐集一堂,共赞辉煌。每年,中国经济学人总能出奇不意地创造一些出奇迹来,包括造句,张五常便是承接往年年会同志般的光荣传统,以一语惊四座的口吻掀起论坛层层涟漪和震撼威力不亚于汶川地震级别的大胆断言,张五常说:“中国已形成人类历史上最好制度”,无独有偶,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所的主办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年会上,本次会议的主题名为“新阶段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挑战”,吴敬琏也有惊世之作发表,他题为:“目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确面临着崭新的阶段,需要对过去进行认真的反思,对未来进行慎重细致的规划”一说,与张五常最好论是大相径庭,我们仿佛看到了张五常是在用矛刺向吴敬琏的盾。
我们暂且不论好坏一说,但,我们的经济学人们用上了巅峰一词,就足以让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因为最好的对立面一定存在着最坏。比如:上海人年均收入为25000元,平均房价为150万;美国人年均收入为25000美元,平均房价为20万美元,这自然不能用最好与最坏来证明或论证出一个制度的优劣差异,但人们的感受却能体验到最好与最坏之别的。很显然张五常的最好论,是在对吴敬琏不必反思的佐证,因为:生产关系决定并给予了他们在言论上的无比正确和不可辩驳的利器与法宝。
那么,这大名鼎鼎具有一字号称之的主流经济学家吴敬琏——“对改革进程中缺陷的反思”要反思什么呢?我们先不妨看看:
第一,从经济领域说,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生产关系等因素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
第二,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
第三,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
最后,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也难于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由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行政腐败扩散等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并引起了部分群众对现实生活中消极现象的强烈不满。
我在这,暂且先不说吴敬链先生他所论述的经济和他所诠释的是对还是错,我们先不妨让他先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1) 请问吴敬链:利率调控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的计划行为?
2) 请问吴敬链:资源的开采是市场行为还是政府的统筹计划行为?
3) 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番所使用的是市场杠杆还是政府调控的计划杠?
4)美国政府为什么要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怕外资收购这两家优质资产公司还是别的目的?
我想以上三个问题,对于我们这位如今来说是家喻户晓骁勇善战百战百胜的吴敬链来说,这类问题也的确是个小儿科了,甚至是可以不屑一顾——请注意若不好回答也不必勉强,但千万别说是“无稽之谈”。
以上我所开列出的三个至关重要的三大问题,吴敬琏在本次论坛研讨会上也作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精彩回答,他是用这样的口吻来描述的:“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也难于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由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行政腐败扩散等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并引起了部分群众对现实生活中消极现象的强烈不满”。
我们纵观一下此次吴敬琏对“改革缺陷反思”的言论就不难看出的是,吴敬琏所陈列的“反思”四项缺陷中,最后一席不但是开诚布公,而且也是近来我们社会公众们极少能听到吴敬琏那严力和锋芒铿镪的陈词中,少有的激动和“良心发现”,【吴经济】再明白无误的告诉了我们:吴敬琏在此次论坛中的几席话,不就等于是承认了——计划经济的重要性了么?!
是的:要消除我们社会各成员间间贫富差距——惟有计划经济能来梳理!这就是我们平民百姓们,目前所发出的强劲时代音符的呐喊声,那就是——平民百姓们,非但不是改革进程中的绊脚石速度的助尼器以及是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恰恰相反的是:平民百姓们所企盼和拥护的是——我们全社会各成员间要以一种普惠制形式下的改革之路和改革思路!
张五常你错就错在:让百姓聆听最高指示。吴敬琏你昏就昏在:经济学不是科学它是一门经验学。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