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保住黑土地--纪念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发表四十周年

2025-02-17 学习 评论 阅读

为了子孙后代,我们要保住黑土地
——纪念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发表四十周年


1970年5月,我怀着理想,怀着激情,奔赴位于小兴安岭余脉的嫩江平原——拜泉县建国乡参加农业生产,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呆就是七年,那是一段艰辛而峥嵘的岁月,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1976年的初春,嫩江平原还是呵气成霜。冰天雪地的季节。建国大队队部{现在叫村办},一间有火炕,两张办公桌,几把旧凳子的茅屋,四十多号党员,大小头儿挤挤嚷嚷,正在合计一场造福当地千代万代的大战——生态林建造工程。已经是党支部副书记的我,做着记录,县委副书记于子良{蹲点干部,品貌都像焦裕禄}做着动员“有人说,何年成林哪,不就是十三年吗?有两猴年呢”,把大伙逗的前伏后仰。当地年年刮春风,“斗大的石头顺风走,黑土满天飞,种下的种子全刮走。夏天下大雨,黑土顺着大水流”。顺口溜道出当地的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一百年以后,黑土层将不复存在。于书记对准生态病症开出的药方,大规模建设生态林。彻底改变生态环境。毛主席早就作出过“以林促农”的指示,要干,就来大的,大队拿出一千多亩土地,道路林,河岸林,田边林,来个园林化。少不了有人心里犯嘀咕,“又要发疯了”。有人打起了小九九。年年少分多少钱那。我走了神,忘了记录,屋里烟味太辣,拉开点儿门。“干了,别到了共产主义,黑土田没了,咱得给子孙留点儿”。满屋子群情激昂,困难少不了,人少田多,劳力缺少,资金不够。建国公社党委书记王树清{现为中共齐齐哈尔市常委,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生态一等奖受奖人}当即作出安排,公社机关,直属企业,中学师生全力支援,资金缺口由信用社贷款。会开的很晚,散会时,我看了看手表,凌晨两点。

那年春天,大伙儿在于书记,王书记的带领下,风风火火地大干了一场,五十万棵树苗的种栽哇。那时的干部,真叫干前一步,王书记在田头昏迷。两天后,我到县里开会,代表全大队的社员去县医院看望王书记,我身体也不怎地,像霜打茄子——蔫巴了。有知青狠狠地跟我打赌,“你不倒,我爬回上海”。1977年春天,嫩江地委在建国大队召开了林业工作现场会议,推广“建国生态经验”。尔后,黑龙江省委授予“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其中,绿色万里长城生态项目,也叫三北林带项目,像一条巨龙,从甘肃至小兴安岭,浩大的工程建成以后,必将改善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国大队正处在龙头上。我扪的实干,符合国家的宏观规划。用时髦话讲,可持续发展。与全国很多地方砍树毁林所相反,王树清县长带领拜泉人民苦干十年,终于建成了生态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典范。”

十年后,有农村朋友告诉我,“树林长成了,风不刮了,水土也不流失了,黑土地保住了”。那该是一片何等壮观的土地,纵横几百里,绿油葱葱,那儿,有我的青春,有我七年的汗水。有我深深的蹄印——我曾是世界级生态奖项的项目领头羊之一。

黑土地,我魂萦梦牵的地方。


{本文献给勤劳而执着的拜泉人民,献给好公仆——已故的于子良同志}

标签:生态   黑土   建国   书记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