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和“从紧”货币政策对输入型通货膨胀有效吗?
浅议当前的通货膨胀与“从紧”货币政策
武坚
当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是什么?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由于美元和美国国债最近几年的大量增发,导致全球的“流动性泛滥”,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由于中国政府坚持强制结汇制度,导致人民币与流入外币的高度联动——即流入中国的大量外币推动着中国的中央银行增发大量本币,从而产生“输入型通货膨胀”。
鉴于目前中国国内监管机制极不健全,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作为少数能够实现政府意图的手段,强制结汇制度仍然需要维持一段时间。在这一前提下,中国只能正视“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现实、接受而不是消除输入型通货膨胀。
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背景下,加息和“从紧”货币政策有效吗?
如前所述,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因此加息和“从紧”货币政策不会化解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加息的预期会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而引入更多的境外热钱。我们认为:在全球流动性泛滥和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试图用加息的方式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无异于负薪救火!
此外,加息和“从紧”货币政策的另一个潜在负面效应是增加生产企业的借贷成本,从而挤压产业资本。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详见郎咸平最近几次的演讲——《郎咸平福州演讲:卖地的GDP使经济崩溃》、《2008年来临前大陆面临的八大危机》。
输入型通货膨胀下的政府行为
在《滞胀是社会公正性困境的经济性后果》和《对近几年中国经济现象的解读》等文章中,我们已经阐述了这样的观点:通货膨胀是政府聚敛民间财富的武器,如果政府聚敛的财富能够以公正的方式重新投向社会,那么通货膨胀不仅不会激化社会矛盾、反而能够平抑贫富分化。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被权势阶层控制的政府在平抑贫富分化方面没有大的作为”,通货膨胀的出现激化了“贫富分化”——由于工资提升缓慢、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通货膨胀的成本事实上正在转嫁给社会中下层。
现在值得政府忧虑的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包括贫富分化在内的公正性困境:如果政府依然在平抑贫富分化方面没有真正有效的作为,那么比89年更剧烈的全国性动乱就将指日可期。政府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利用通货膨胀这一现实手段,实现公正分配社会资源、平抑贫富分化的目标”。
作为建议,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从“限富”、“济贫”两个方面展开行动。在“济贫”方面,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国有股全流通,国有股收益全部划归社会保障基金;强化社会救助机制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尽速建立(有效的而不是流于口头宣传的)廉租房机制和基本卫生保健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投资,使得义务教育真正成为政府的义务。在“限富”方面,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个人资产监管,硬化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措施,开征股票和房地产增值税;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审计,压缩地方政府开支、惩处热衷于形象工程的地方政府官员;土地转让权收归中央政府,切断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放商的利益关联,清查土地市场的违规交易。
2007年12月5日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