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质疑“吴敬琏”现象——捍守真相、尊重科学和扶持良知真会“万劫不复”吗?

2025-02-17 学习 评论 阅读

质疑“吴敬琏”现象——捍守真相、尊重科学和扶持良知真会“万劫不复”吗?
小彭忠义

质疑“吴敬琏”现象——捍守真相、尊重科学和扶持良知真会“万劫不复”吗?
——关于转型期社会人格健康值的一点思考

众所周知,年过古稀的吴敬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主力号手,是中国“无为政府”和“美式民主社会”的前沿呐喊者,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主要材料编写人和传播者。

这一切事实的形成背景,知情人可能都知道:是“游计划,吴市场”的那段“上层建筑”搏弈史,因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及走向了“一边倒格局”的结果。

作为后来人,我不想对历史予以过多的评说。只是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人,我自觉有必要依据客观事实说点真话:把吴敬琏看作学者,我个人对之除了鄙夷不再有其他。把他当作一名“老人”,我觉得我很难做到对他的起码尊重……

我对吴敬琏态度的形成,可能有人认为我“过激”。但我自觉一点也不。因为事实证明,他确实不配获得“人”的尊重。因为他对真相的扭曲,对科学的回避,对良知的践踏,足以证明其失却了为“人”的资格,以致我不得不质问其:你如此癫狂,难道捍守真相、科学和良知真会“万劫不复”吗?

我对吴敬琏及其同类之态度的形成,主要依据的是在他们看来十分 “辉煌”、“伟大”和“欢欣鼓舞”的改革成绩描述,以及他们最近吹的越来越响亮的“改革政府”、“民主是个好东西”及“国退民进”等诉求——既不符合事实真相,也违背了科学精神,更践踏了良知。

关于“改革开放成绩”,归结到货币状态是客观的,毕竟国计民生是依存于经济成就上的。所以,将改革开放前未作价或基本未作价的资源予以变现(学术名称:存量资产盘活),是改革开放“成绩真相”的原点。因为这是改革的过程真实——通过这个过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个以资产转移为本质的改革到底有没有进步,从而得出吴敬琏等人目前的人格指数真实。

盘活资产一:土地。
  官方公布的2005年中国土地销售款为5800亿元,2006年预计增长10%,以05年的50%计量其保守值,改革28年累计收入为78400亿元。

盘活资产二:水库
  改革开放前中国拥有数十万个大型水库,目前用于灌溉的不到10%,其他均转作了商用——或国有商业使用,或私营商业使用。保守估计此项年收入约10亿元,28年合计280亿元。

盘活资产三:公路
  改革开放前,国家修建公路有投入但无收入,改革开放后几乎所有公路都采用了“建设—营运—移交模式”,以公里为收费单位,关卡为收费机构,预计年收入上千亿,以500亿计其保守值28年合计14000亿元。

盘活资产四:国有资产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已基本完成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产业结构,存量资产相当于3年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假设改革开放前的年国民生产总值是现在的2%(2005年为16万亿),其资产总值应为当时货币价值状态下的9600亿元,现在价值状态下的192000亿元。

盘活资产五:家庭非现金储蓄

  改革开放前,可纳入居民非现金储蓄的项目有耕地、房屋、牲畜和日用品,其如贴现会有多少呢,保守估计应该等同于2年国民生产总值,即按现在价值状态应是128000亿元。

盘活资产六:其他公共产业
  改革开放前,住房未作商品计量,教育、医疗和交通基本处于非赢利价格段位,按照当前上述产业的GDP份额,其等每年的收入应大于2万亿元,以1万亿的保守值计,28年来的收入总计应是28万亿。

  综合上述资源项变现过程及结果,中国近30年应该通过资产盘活“技术”增加了685200亿元财富,即便一半投入到了当前的国家和城市建设建设中,国库也会有292600亿元的储蓄……

  然而,当前的国库盈余有那么多吗?事实是“没有”——因为如果有的话,“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已足以让中国全面步入小康了。那绝大部分孩子上不起学的2亿民工,生活无着落的6000万灾民,不得不把未成年孩子送进血汗工厂或妓院的75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各城市并不鲜见的“残疾人化缘军”,常与“游行”和“自杀”相连的约2亿失业大军,就不会再是我们的现实国情主要构成元素。

所以说,吴敬琏及其同类,事实上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和“改革功臣”,而是扭曲真相、辱没科学及践踏良知的民族**!

独立经济及人文分析员:彭忠义
2007年1月6日

友联及责联
QQ:22761792
MSN:[email protected]
email:[email protected]

标签:资产   改革开放   亿元   改革   良知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