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矿难背后的魅影

2025-02-16 学习 评论 阅读

矿难背后的魅影  

  

从遥远的黑龙江又传来了令人震惊的不幸消息。1月21日,黑龙江新西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到目前为止,己有92名矿工遇难,20多名失踪。现在救援工作还在进一步进行中。  

从照片上看到从煤矿井下抬出的一具具烧焦的尸体的,不由的让人感到无比的心痛。在瓦斯爆炸前,他们都曾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他们或为人子、或为人夫、或为人父,或许有的还没有成家立业。在他们的背后都有着一大家人需要他们来养活,他们就是支撑起家庭的一片天。他们要赡养已经年迈的爹娘,要养育自己尚未成年的子女,要养活自己心爱的妻子。他们也许正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自己家庭的生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明天。  

可是,随着那轰隆一声巨响,伴随着坍塌和烈焰,一切都化为了泡影。他们还来不及向自己的亲人做任何的告别,就无奈地抛下了年迈的父母、心爱的妻子、年幼的儿女。92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为一具具散发着焦臭味道的尸体。  

对于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儿女来说,这是一种多么刻骨铭心的痛啊!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亲人瞬间就撇下他们,再也唤不醒时,他们怎能不放声痛哭?他们又怎能承受的了这失去亲人的巨大的悲痛?  

是什么吞噬了这92条鲜活的生命?不错,是矿难,是瓦斯爆炸,是无情的安全事故。  

可是一句无情的安全事故,并不能道出个中的真正缘由。所有的安全事故背后必然都会隐藏着忽视安全生产,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追求快速发展的动机和魅影,所有的安全事故背后都会隐藏着对财富的贪恋和对生命的漠视。  

众所周知,采矿业属于高危险行业,是安全事故的多发领域。特别是通过地下开采的煤矿更为严重。地下煤矿开采存在有瓦斯、透水和冒顶三大自然灾害。这些危害都是毁灭性的,往往可以造成群死群伤。因此,地下煤矿对瓦斯、透水和冒顶事故的预防是预防安全事故关键的关键。  

一般来说发生安全事故不外乎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两大类。透水、冒顶和瓦斯突出属于煤矿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设计的缺陷、制度不完备、教育不到位、职工思想麻痹,职工安全意识不高等原因最终都是属于人的因素。  

发生事故,一般最终都能追踪到人为的和管理的因素。因为,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人的因素据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人认识了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就能采取积极的主动的措施。关键看人的认识到位不到位,警惕性高不高,措施得利不得力。  

安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环环相扣,哪一环松了都不行,松了哪一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对于有着较长历史的国有煤矿来说,设计、制度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哪个矿山的经济责任制、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是一抱就是厚厚几大摞?制度有是有,但关键要看检查和落实的怎么样。  

有的矿山的责任制和制度仅仅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实际当中。  

有的矿山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于追求高额利润的目的往往忽视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安全投入严重不足。  

有的则对属于危险岗位的矿山井下工程进行层层转包。当施工队将工程揽到手后,由于无利可投,就压缩安全投入。  

改革开放初,企业一些苦脏累险的岗位,工厂的正式员工都不愿意去干,基本上都包给的当地的农民工。农民工们吃苦耐劳,而且需要支付的工资和正式工相比也很低,并且没有任何福利待遇负担。发生了事故处理起来也好处理。  

一般矿山仅仅把选厂等一些安全性较好的岗位留给自己的职工,由自己来管理。把矿山井下作业,基本上都包给了民营的采掘队。由民营的采掘队负责按照矿山的设计进行采掘工作。矿山按掘进和采矿量给采掘队结算。  

民营采掘施工队使用的钻工和搬运工,大都是招收的农民工。这样,人员的稳定性缺乏保障,人员流动性就非常大。这是因为,农民工不像企业的正式职工。正式职工有着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这些福利和保障可以拴住正式工,即使外面有较高一点的工资,他们也不愿挪窝。因为盲目的变动会使那些福利保障失去连续性。农民工本身就没有稳定的岗位。因此,是哪儿给工资高到哪儿去,再加上农村都有个秋麦两忙。遇见农忙时节,农民工要回家种地。种完地,到底还来不来,还不一定。说不定回到家里,有同乡介绍到更赚钱的矿山,连招呼都不用打,就不辞而别。  

流动性大,给安全管理带来严重的问题。一是工人经常是生手,尽管新手入矿进入岗位前都进行了必要的培训,可是新上岗的工人总得有一定的适应期,才能熟悉和了解工作环境。而适应的这段时间就是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二是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得不到持续的提高。一个工人刚来不久就走了,又来一个新的。因此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保持稳定。  

工人队伍较大的流动性和安全资金短缺,致使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给安全工作埋下了极大的隐患。  

国有企业转包,安全情况是如此。那些小型民营矿山就更不用说。在建矿初,有的民营小型矿山本来资金就捉襟见肘,因此,只能把有限的资金完全都投资于生产方面。对于安全方面的投资就形成了先天的不足。在安全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漏洞。有的民营企业急功近利,希望花费最低限度的投资在短期内资获得最大限度的回报。因此,他们就会自觉的降低本来应该用于安全方面的投资。在一些矿区,由于对那些小而乱的私营矿山缺乏统一的管理与规划。因此形成了胡挖乱采的局面。在一些矿床成脉状的矿山。一家沿着矿脉从这头往那头采,另一家则由那头往这头挖。到巷道接通时还不知道,结果最后一炮可能就会造成人员伤亡。有的在下一中段采,有的在上面采,下面的快要采透上面的底板了,上面的还不知道。这种胡挖乱采的局面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山西过去就存在这种小型煤矿胡挖乱采的局面,因此,矿难频仍,事故不断。山西才决定花大气力对小型民营矿山进行重组,实行国进民退。  

从另一方面来说,从事矿山井下采掘的矿工大都是农民工。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这种高危行业,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贫困,是由于高工资的诱导。殊不知,这种高工资往往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过去听说一些偏远贫困农村的农民,看到同村的人到山西等地一些私有煤矿打工,要不了几年,用自己所挣的钱撑起了几层的小楼房。自己不觉心动,也一同前往,结果,没几年自己家的小楼房也撑了起来。可是,装修尚需花费一些钱。于是又去。结果被矿难夺去了生命。留下自己年经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妻子面对电视采访镜头,悔恨地说,如果知道是这个结果,她说什么也不会让自己的丈夫去。可是此时,一切都为之已晚!  

采掘队对农民工实行计件工资。他们的每天的工资收入是与他们完成任务的量相挂钩的。这些农民工除了通过劳动获得每天的计件工资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生活保障。一天不干活,一天就没有收入。在家庭生活重担的压力下,在多赚一点钱的心态的驱使下,一些农民工迫不得已,只好选择井下作业。当遇见危险的时候,往往就会把安全抛之脑后。甚至在受了伤后,轻伤也不下火线,也不停止工作。因为他们停下来一天就要坐吃一天。  

地下煤款都有瓦斯监测系统。可是再先进的设备,总是人在操作。操作设备的人需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  

有的煤矿,明明瓦斯监测仪显示器上有报警,说明瓦斯浓度超标,需要立即停止工作,将人员撤离现场,进行通风,抽出瓦斯气体,降低井下瓦斯浓度,使其达到安全要求。可瓦斯监测员却无端的怀疑是电脑中了病毒。由于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有的井下工人嫌瓦斯报警仪报警时发出声音刺耳并影响工作,竟然把瓦斯探头用泥糊上。  

这些错误的做法都曾经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要从根本上消除矿山安全事故,就必须首先斩除忽视安全,一味追求高额利润的魅影。加强对矿山的统一管理和安全监督,禁止胡挖乱采,实行规模化经营。对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不管是国有,还是私有一律关停,限期整改。建立一支长期的、稳定的、高素质的井下采掘队伍,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并不断对他们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操作水平。不断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有效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009年11月23日  

标签:安全   矿山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