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世界市场风云变幻看中国社会今天面临的挑战
从2008年世界市场风云变幻看中国社会今天面临的挑战
——因“两房”退市引起的思考
王今朝 龙 斧
武汉大学战略决策研究中心
“两房”退市牵动几十亿人的神经。它表明,面对经济规律的惩罚,任何个人和机构(美国财政部长不行,美国总统也不行,美联储不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行,世界银行不行,经合组织不行,发展中国家也不行)都无力回天,任何承诺都是空头支票。市场经济理论教给中国人的都是一些形而上学的守财奴一样的看似精明实则愚蠢的目光短浅的教条。如果中国的学子、学者、官员都以市场经济理论为圭皋,忘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那么,无论大事、小事都无法办好。这种亲痛仇快正好是西方许多学者(包括众多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批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如攻击马克思理论的逻辑性问题,而其实,即使马克思理论有一些逻辑问题,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性问题也远为严重,本质就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参见龙斧,王今朝(2010)。在我们看来,这里的“即使”并不成立(本文分析可作一个验证),许多人批判马克思理论存在逻辑性问题在最好情况下不过是由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产生的井蛙之见)所意欲达到的结果,而在主观上“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想象”的情况下以及从客观产生的必然结果看,不过是阶级斗争的表现罢了——阶级斗争不是你不提它就不存在。
受西方高楼大厦、衣冠楚楚、物质丰富的光环效应影响,受文革对许多缺少理论思维、抽象思维的人的近因效应影响,受错把无关当成有关、把相关当成因果的代表性启发式思维影响(龙斧,王今朝,2009),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这一基本原则,如今在国内许多经济学者那里是不予问津的,甚至被许多人视为历史的遗物。相反,只关心一组价格数字的存在性的所谓一般均衡理论却被国内许多学者、学子视为经济学的皇冠而备加推崇。不过,2008年的世界石油和铁矿石以及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却说明,国内甚至世界的学者们对一般均衡理论的推崇只是“叶公好龙”,根本就不能拿来用的——有哪位学者曾经运用一般均衡理论来推导出石油和铁矿石以及美元价格是否超出了市场均衡,从而让中国的大型企业得以避免发生巨额损失?姑且假设它正确,将其运用于分析这一问题面临着可怕的信息难题,待到所有方程建立起来并求出答案,价格可能早已深度回调,然而中国企业的损失也早就酿成了。
一般均衡理论根本是无法在现实中应用的,因为其关于偏好、技术凸性和市场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根本就不成立,这三种假设离现实的距离太遥远了。以最后一个假设为例,如果我们用时间来衡量它与现实的距离,那么,西方学者(如马歇尔)100多年前早就看到,西方经济已经不再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但并不排除经济竞争的存在)。如果早在100多年前,这种假设就不正确(请也不要忘记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科学结论),100多年后的今天,其距离可想而知了。这种距离的存在,即使怎样用所谓“参照系”作为托词都无法为之辩解——如果“参照系”理论成立的话,宗教界人士也就可以说,上帝创造出的世界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参照系,因此,我们又可以寄希望于来世了,因此政教可以如中世纪欧洲一样可以合一了。从逻辑上看,二者毫无差别。而拿破仑在九泉之下又可以安心了,因为醒来的睡狮又睡着了。
从理论的社会功能(即指导实践、指导政策制定)看,用一般均衡理论所得出的结果也很难作为政策制定的基础。比如,基于非常简化的一般均衡理论所得出的著名的萨缪尔森-斯托弗定理,作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的现代版,预期一个国家在自由贸易后,收入分配将会有利于该国相对丰富的要素。照一般的理解,中国劳动力是丰富的,那么,对外开放后中国普通的劳动力是否受惠了呢?恐怕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小的(不然富士康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跳楼事件。富士康的老板有娘,难道这些普通劳动者就没有自己的娘吗),也远比不上组织起来的公有制下劳动力所能得到的实惠(如8小时工作制、福利保障、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参与工厂管理、真正当家作主),不足以作为制定贸易政策的根据(仅仅是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就能免除多少家庭因为癌症等重大疾病所产生的灾难啊)。而中国正是把不该作为政策制定的根据作为了政策制定的根据,而且十分虔诚地遵照执行,才产生了这么巨额的废纸积累,才产生了“两房”退市所产生的恶果,才产生了2008年的巨额损失。孰重孰轻,相信高中毕业程度的人都应该非常清楚。根据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还可以预期中美两国的要素价格趋于均等(也许是100年后)。如果谁把这种抽象世界的规律当作是真实世界的规律,那多半是书呆子。真实世界太复杂了,影响因素太多了,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的不是那种做了太多抽象的模型,而应该是基于对世界主要矛盾的精确把握。如果中国人谁把这些西方学者的一孔之见当成永恒真理,那就等同于把中国古典的酸儒顶礼膜拜一样。萨缪尔森虽然得到诺贝尔,估计其伟大程度怎么也不比上孔老二。我们打倒了孔老二,却又崇拜上了洋人的孔老三。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入而不出便是奴”的奴隶心态盛行的结果。这种人心理上是奴隶,外表上却死也要象子路一样“穿戴好自己的衣冠”(“君子死,冠不免”)。
所幸的是,马克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精确分析工具,这个工具就是劳动价值论。不幸的是,许多人把劳动价值论看作是一个教条,而不是分析工具——只会背诵,不会应用。在我们看来,劳动毕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如果确定了劳动的价值,也就确定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供给和需求,也就确定了比较准确的各种劳动产品相交换的价值(交换价值、价格),这样看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就是一种“一般均衡理论”啊!相对于西方“一般均衡理论”,它用社会劳动时间这个自然世界中确定的简单事物(经济研究中不用考虑相对论的时空观)来衡量社会世界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其成立根本与主观的偏好、客观的技术、社会性的市场的特征毫无关系。这与德国大数学家高斯等人所推崇的数学之美多么一致啊!所以,劳动价值论不仅有力,而且精致,那些指称劳动价值论粗糙的人若非别有用心,就是学识浅薄,但通常是兼而有之,比例不同而已。然而,国内许多学者还是把它忘掉了,也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劳动价值论的这个特征。
根据劳动价值论确定价值与交换价值(即价格)之间的关系须遵循等价交换原理(纵然在竞争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但本文分析的问题如此严重,使我们可以不用考虑资本构成不同对价格的影响了)。两种产品如果包含相同的社会劳动,就应该具有相同的价值量。把它与其它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就应该换来同样数量和质量的社会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否则就是不等价交换。在自由的“理性”的产品市场交换(排除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中,总不能一方总是不等价交换中的“被剥削者”。因此,我们推断,不论是国内交易还是国际交易,价格应该(但不必然)反映价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只要交易的双方明确自己的产品的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劳动时间),产品的交换价值和货币价格就应该大致固定。
如果国内企业家知晓上述简单道理,我们就不会在2008年的国际石油和铁矿石市场上追涨。生产石油和铁矿石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根本不可能在一年内发生那样大的变化(上升一倍)啊!如果价格反映价值,那意味着波斯湾生产一桶石油、澳大利亚生产一吨铁矿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上升一倍。这怎么可能哪!因此,根据劳动价值论,只能得出结论:当时的市场价格根本不反映价值,而是远远高于价值。如果国内企业家知晓这个道理,哪里还会担心企业没有原材料供应的问题呢!如果国内的经济学家知道这样运用劳动价值论,哪里还会让中国的企业家们在国际市场上栽那样的大跟头呢!可是,2008年的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表明,国内实业界和经济学界把任意的价格都看成是价值的反映了(如果他还承认并记得劳动价值论的话),或者根本就忘记了劳动价值论了。——如果忘记劳动价值论,那就是忘记马克思了,而前面一种情况意味着误解马克思了。不管是误解马克思还是忘记马克思,这都不是第一次了,得到的惨痛教训也不是第一个了。
为什么价格并不必然反映价值?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应该反映价值,并且有的时候价格高于价值,有的时候低于价值。这正是马克思所经历的情况。然而,一旦市场中出现垄断(不管是列宁的意义上的垄断,还是西方学者琼·罗宾逊、钱伯伦的意义上的垄断,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存在重大差别),垄断厂商为自己产品所定的价格就会高于价值,而且这种状况会一直维持下去,直到其垄断地位受到其他厂商的冲击或者受到政府管制或者市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垄断情况下所观察到的价格就不会反映价值,市场上的交换也就不再是等价交换。微软公司生产的正版Windows操作系统以千元的价格在国内销售就是这种情况——国内人不查,错误以为唯有如此才能抵销其研发成本(研发成本早就抵销了,否则微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世界富翁呢),而不懂其实质是不等价交换(富翁就是靠垄断下的不等价交换造就的)。——这又是一个国内学者不懂马克思经济学的例子(如果懂得的话,就不会让这种错误在社会中流传)。
为什么2008年的世界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没有反映它们的价值?很简单,仍然是因为垄断。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期货市场。大家都很清楚国内期货市场在发展之初竞争性缺乏的状况。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正确的同时,大家却又以为,美国的期货市场一定是完全竞争的,一定是无法被某个人操纵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在无法被某个一般的美国商人操纵的意义上),这个观点是对的。但如果石油期货市场被政府官员盯上了,则举全美之力,是否美国纽约石油期货市场还是完全竞争的,因而这个市场上的价格还是对石油实物和未来价格的“发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正确认识,把期货市场“发现”的价格当作是等价交换的公道“价格”,就很容易发生2008年那种在石油价格和铁矿石价格最高的时候买进(不等价交换)的错误。在这个问题上,垄断就超出了西方经济学通常的定义,而有了列宁的定义的意味: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真实的世界是一个权力的世界!
2008年的世界市场风云变幻已经尘埃落定。在世界价格已经回调并已进入2010年的时候,还有什么必要回顾2008年的历史?一切似乎都是事后诸葛了。固然,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但如果忘掉历史,历史就会重演,而且2010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是2008年、2009年的继续。我们的外汇储备还在增加,我们国内的价格还在上涨,我们购买美国的国债仍然存在,我们还在试图通过改变汇率制度的弹性来应对挑战。总之大量工作都没有用劳动价值论去加以检验。我们的分析表明,在理解2008年世界市场风云变化的问题上,既不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是用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只要你看出问题的本质就行了。今天中国的许多其它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医疗改革问题、住房改革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工人地位问题、工人罢工权利问题、政府改革问题、教育改革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各种价格问题、黄赌毒问题等)都是如此(比如,用辩证法就知道,简单劳动可以转变为复杂劳动,这样一来,少数人拿高收入就没有合理性可言了,因为农民、工人这两类历来大多从事简单劳动的人,也可以从事复杂劳动,只要国家提供合适的条件,真正让工人、农民当家作主——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天经地义”的事。更不用说毛泽东以一个师范毕业生的“身份”为中国所作的贡献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