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共产主义战士水陆洲《学习毛泽东》主要提纲
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
赤胆忠心为人民 惊天动地新史诗 史无前例辛探索 斗私批修求大同
——为纪念伟大的导师 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舵手 伟大的统帅毛主席
与官权决裂 掀翻人肉宴席颠覆历史亲自发动和领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45周年及逝世35周年
读水陆洲《学习毛泽东》
于明德
(2011年9月9日)
由于一次粘贴不完,此篇主要为
【太阳最红 毛主席最亲——纪念老人家逝世35周年 读共产主义战士水陆洲所著《学习毛泽东》】文章的第七部分(七、主要提纲)的部分摘要。及其他部分的一些重复。
导读
一、水陆洲及《学习毛泽东》
二、主要书摘
三、世界精神领袖 人类终极信仰
四、继续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认真的演习
五、毛泽东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六、困局、危象的应对
七、主要提纲
八、附件
(一)链接:水陆洲 《学习毛泽东》各章
(二)著作链接 (1)著作(2)相关
(三)相关链接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唯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人类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们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论联合政府》1097页( 1945年4月24日 )
毛泽东是与官权决裂、避免历史周期律、掀翻人肉筵席、颠覆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历史巨人!
是信仰坚贞如一的殉道者!
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是全心全意尽忠于劳动大众,为人民服务的人!
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水陆洲及《学习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贯原则。领导我党和我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在反对国内修正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斗争中,在反对以苏修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在理论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的和国际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观点,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新思想、新结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它不仅为我国人民指明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而且具有伟大的深远的世界意义。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团结战斗、继续革命的胜利旗帜,是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革命人民的共同财富。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学说是永存的。
而水陆洲的《学习毛泽东》就客观、求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全书共22部分,前言、结束语,中间分20章,前言就是是总论,结束语再次提炼、概括、总结。
但第一章还可看做小总论,因为是讲哲学的,《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主要讲——学习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项原则的红线;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不可避免;现实社会两种世界观、方法论的斗争。
第十七章讲文革、第十八章讲反修防修。时间紧的话可先看前言、结束语、第一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
二、主要书摘
【Ⅰ】前言 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理论,继承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抓住灵魂、抓住核心。
毛泽东思想的整个革命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下篇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而在在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核心的、最新的、最重要的、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
有的人说的毛泽东思想,仅仅是指它的上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把它的下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却看作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而予以全盘否定。
有的人虽然也承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有许多重要贡献,但他们所说的“贡献”仅仅是他们认为“无害”的那一部分,而对他们认为是“有害”的部分,就加以抛弃、阉割、批判。他们所抛弃的“有害”的部分、所批判的“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恰恰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学习这个理论要抓住以下一些要点: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项原则的红线;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不可避免。
(二) 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过渡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总体上具有非对抗性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五)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党的工作的重点转到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较,社会主义可能出现“跃进”式的发展;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实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我国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
(六)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逐步完善各种公有制形式之间及其内部的关系,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相互渗透,大、中、小集体互相结合;逐步完善各种分配关系的形式,按劳分配试行工资制加供给制;逐步完善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关系形式,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
(七) 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换关系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家计划不要过于集中,主要搞好综合平衡。
(八)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经济条件。私有制的残余仍然存在;按劳分配、商品经济具有资产阶级法权的性质。
(九) 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十)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两类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阶级矛盾中一部分属于敌我矛盾,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一个总题目。
(十一)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的阶级结构。初期阶段仍然存在着两个劳动阶级和两个剥削阶级: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反动阶级的残余和民族资产阶级。
(十二)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仍然存在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基本上被改造,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仍然相当强大,资产阶级分子处在被改造的过程中。
(十三)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群体。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就其经济、社会地位来说,大多数人属于劳动者;就其服务的对象、政治立场、世界观来说,分属于各个不同的阶级;就其人员分布来说,在各个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历史时期,都会发生重大变化。
(十四)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阶级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阶级矛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劳动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另一类是劳动阶级内部的矛盾。在社会各种阶级矛盾中,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在政治路线上表现为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十五)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战略任务是解决谁战胜谁的问题、反对和平演变、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
(十六)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内部矛盾。社会主义时期共产党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是共产党已经成为执政党;共产党内矛盾产生有它的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阶级斗争必然反映到共产党内,党内斗争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清除党内腐败、反对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正确进行社会主义社会中党内路线斗争;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十七)社会主义社会中思想政治革命的新形式。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四大”,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纲领是斗私批修;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伟大成果;成立革命委员会、开展斗批改是改革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机构的一次重要试验;清除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伟大成果;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一步教育党员和干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批判右倾翻案风,保卫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十八)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反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正确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批判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全”的修正主义路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路线;批判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老子党”思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十九)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关系。维护国家独立,反对美帝国主义独霸世界;联合“第二世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帝国主义实行的“和平演变”策略;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共同谋求政治独立和经济发展。
(二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主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注意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特别是民族分裂主义;一定要解放台湾,收回香港和澳门。
学习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必须批判党内的修正主义思潮。当前要着重抓住以下一些方面:
(一)批判否定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修正主义思潮
1、批判所谓“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观点;
2、批判鼓吹一九五七年以后、甚至建国以来毛泽东执行了一条极左路线的错误观点;
3,批判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错误观点;
4、批判“彻底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观点.
(二)批判鼓吹剥削阶级消灭论的修正主义思潮
1、批判在中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再也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的错误观点;
2、批判在中国阶级斗争已经熄灭了、再也不会有资本主义复辟危险的错误观点;
3、批判在党内不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存在“走资派”夺权危险的错误观点;
(三)批判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修正主义思潮
1、批判瓦解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蚕食国有经济、无限罅发展私有经济的错误观点;
2、批判瓦解按劳分配制度、推行贫富两极分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错误观点;
3、批判瓦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把我国经济推上资本主义全球化轨道的错误观点。
(四)批判鼓吹在党内搞全民化的修正主义思潮
1、批判瓦解党的阶级基础、把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理人拉进党内的错误观点;
2、批判改变党的干部路线、把资产阶级分子和自由化分子送到各级领导岗位、让领导干部到私营企业充当代理人的错误观点;
3、批判篡改党的民主集中制、只允许少数人大发修正主义议论、不允许大多数党员发表拥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意见的错误观点。
学习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必须同广大工农兵及其知识分子一道,捍卫和执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路线;
(一)捍卫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2、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各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工作;
3、坚持政治上、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
1、恢复和发展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2、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国有制经济;
3、没收官僚资本,打击投机资本,扫除黑恶资本;
4、对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5、引导工商个体经济逐步走上联合经营的道路。
(三)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1、捍卫和发展我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内容;
2、捍卫和发展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3、捍卫和发展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享有劳动、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罢工等自由;
4、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卫生、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四)捍卫和发展共产党建设的正确方向
1、党的各级领导成员必须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革命同志组成;
2、依靠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群众运动和专门机构相结合,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污受贿;
3、把坚持剥削的资产阶级分子、坚持反动立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不可救药的腐败分子,清除出党;
4、在全党开展整风,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再教育,批判修正主义思潮;
5、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发扬革命的反潮流精神。
【Ⅱ】结束语 毛泽东的道路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世界革命、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道路,是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是二十一世纪世界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旗帜。
三、世界精神领袖 人类终极信仰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491页( 1949年8月14日 )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几千年来总是说: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自从马克思主义出来,就把这个旧案翻过来了,这是一个大功劳。这个道理是无产阶级从斗争中得来的,而马克思做了结论。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寿辰上的讲话》 1936年12月21日 引之 1968年8月26日 《人民日报》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是一个事实;有些人否认这种事实,否认阶级斗争的存在,这是错误的。企图否认阶级斗争存在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这些矛盾,只能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
“已经被推翻的反动阶级,还企图复辟。在社会主义社会,还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这种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P44注释5)
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朝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789页(1941年3月)
在中国一定不出修正主义?这也难说。儿子不出,孙子出。不过也不要紧,孙子出了修正主义,孙子的孙子就要出马列主义了,按照辩证法,事物总要走向反面的。
《毛泽东传》《 1962年8月9日 在中央中心小组上的讲话》
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能时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做的不深不透,各级领导权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则我国还要走一段资本主义道路。
《毛泽东传》《 1962年8月9日 在中央中心小组上的讲话》
文革中这些群众主要是年轻人、学生,正是杜勒斯们寄托和平演变希望的最年轻一代,让他们亲身体验斗争的严重性,让他们把取得的经验和认识再告诉他们将来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也可能会使杜勒斯的预言在中国难以实现。
我考虑发动群众,我把批判的武器交给群众,让群众在运动中受到教育,锻炼他们的本领,让他们知道什么路可以走,什么路不能走。我想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我也准备它失败。
《毛泽东传》第六册《毛泽东1966年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谈话》
一切革命者,一切革命青年,都应该经风雨,见世面。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中成长,要在大风大浪中去锻炼自己。
1966年8月7日 《人民日报》社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革命的政党,革命的人民,总是要反复地经受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经过比较和对照,才能够锻炼得成熟起来,才有赢得胜利的保证。轻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1967年11月6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文章《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我们希望一切同共同奋斗的人能够勇敢地负起责任,克服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有人议论讥笑,也不要怕向我们共产党人提批评建议。“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们在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斗争的时候,必须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412页( 1957年3月12日 )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全党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1438页( 1949年3月5日 )
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的头脑的思考,想一想它究竟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有道理?绝不能盲从,绝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整顿党的作风》823页( 1942年2月1日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斗争的继续,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继续。
1968年4月10日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社论《芙蓉国里尽朝晖》
美国帝国主义的官员们以艾奇逊这类人为代表,一天一天地变成了如果不乞灵于最无耻的谣言就不能活下去的最低能的政治骗子,这件事实表示了美国帝国主义制度在精神方面堕落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艾奇逊的通篇讲演都是以谣言掩盖美国侵略政策的实际。例如他说:“我们的利益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利益是符合的。”在提到中国时,他说:美国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是并行不悖的”。“自从宣布门户开放政策之时起,经过九国公约[2]之签订,以至联合国大会的最近的决议都是这一个原则,并且我们对它始终不渝。”这里没有一个字不是撒谎。用一切办法钻进中国来,将中国变为美国殖民地,这就是美国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驳斥艾奇逊的无耻造谣[1] (一九五○年一月二十日)
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管反动派怎样企图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并且必然取得胜利。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庆祝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1957年11月16日 )
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
四、继续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认真的演习
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有四个理由:
①过社会主义这一关;
②反修防修;
③战备;
④抓革命促生产。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的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
1966年7月,主席说:我们相信群众,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群众的先生,现在这个文化大革命是个惊天动地的事情。能不能,敢不敢过社会主义这一关?这一关,是最后消灭阶级,缩短三大差别。
1967年3月12日 主席会见新西兰共产党总书记威尔科克斯说:有人说中国已经搞了十几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文化大革命才开始的。
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唤醒了民众、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压制了专权主义和专权政治的逐步抬头。轰轰烈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取得了政治、外交、国防、农林牧副渔、工业、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水利、水电等各条战线的辉煌胜利,以1969年4月1—28日“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已过,基本结束。
“九大”领导班子,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占了大多数,当然,林彪集团成员占的比例大,这是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是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但毛主席经常身着解放军军装,这无疑时时提醒人们注意,毛主席才是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全国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行动的。所以林彪集团的膨胀是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司令部可控范围内的。
今天我们看得更清楚:从整风反右,到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到社教四清,到文化大革命,一直到文革后的改革开放,那几十年一幕幕变幻诡谲的风云、起落叠宕的潮汐,不是什么个人恩怨,不是什么个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也不是所谓“派性”,而是工农与官僚集团两个阶级的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出现在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是这种斗争的集中反映,文革是这场斗争的最高潮。
历史证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非常及时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四大”,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纲领是斗私批修;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伟大成果;成立革命委员会、开展斗批改是改革党的领导机关和国家机构的一次重要试验;清除林彪反革命集团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伟大成果;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进一步教育党员和干部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认识;批判右倾翻案风,保卫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不能等同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不能等同于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必修课,只有到达共产主义社会时这门课程才能结束,而文化大革命只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种形式,只是一次伟大的政治运动,它是有时间性的,“以后还必然要进行多次”;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指南,是前进的方向,是指路明灯,是指导社会主义整个过渡阶段的科学真理;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次实践总结性的理论,它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验证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性、真理性;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一次演习”,这次演习获得了伟大成功。
毛主席曾经说过,“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是阶级斗争嘛!”
毛主席说: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
周总理说:毛主席发动的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在中国搞和平演变的梦想。
毛泽东是与官权决裂、避免历史周期律、掀翻人肉筵席、颠覆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历史巨人! 是信仰坚贞如一的殉道者!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全心全意尽忠于劳动大众,为人民服务的人!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小农个体私有制——是农民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也是当今食品、交通、生产、环境、生态、能源、金融乱象,人兽不分、善恶不明、弱肉强食、国危民怨、囚徒困境的源泉)。要斗私批修,文革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目的是解决世界观问题,挖掉修正主义根子问题。
现在看,文革还有反资、反封建、反和平演变、解放人民的思想,提高人民的阶级觉悟、文化水平、政治智慧,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在大风大浪中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使无产阶级革命的千秋大业永不变色!建立大众民主制度的最终作用!
郎咸平说,文革是部天书,大陆能读懂的人极少!极少!!
主席晚年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真正能够永远当家作主。文化大革命贯彻的造反有理精神和斗私批修这一核心内容,就是老人家创造性地同全国人民一同筑起的一道永不倒塌的思想文化长城!一起共同谱写的超越四大名著的第五大名著——新史诗!
是社会主义大众政治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之一。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是超越四大发明的最伟大的历史发明,实现了“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的一大步。
文化大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部真正圣经!用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说,文化革命可能是拯救人类的一条真正出路!
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经过历史的正、反,不应该再“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光辉旗帜,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必须选择!
是人类斗私批修、走向大同、避免毁灭的必由之路!
五、毛泽东就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
六、困局、危象的应对
……
七、主要提纲
水陆洲:《学习毛泽东》目录 前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6583.html
作者:水陆洲 文章发于: 点击数:2445 更新时间: 2008-8-1
《学习毛泽东》(修改稿)
作者 水陆洲
目录
前 言 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理论 继承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14
第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8
第二章 毛泽东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34
第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58
第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75
第五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88
第六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98
第七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15
第八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产生新资产阶级的经济条件 123
第九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131
第十章 毛泽东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140
第十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50
第十二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 169
第十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177
第十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187
第十五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208
第十六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220
第十七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思想革命的新形式 229
第十八章 毛泽东论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 295
第十九章 毛泽东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安全 369
第二十章 毛泽东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387
结 束 语 毛泽东的道路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393
实际上连载
前言 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理论 继承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29
第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33
第二章 毛泽东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49
第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73
第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90
第五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103
第六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113
第七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换关系 130
第八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产生新资产阶级的经济条件 138
第九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146
第十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55
第十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 165
第十二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184
第十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192
第十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202
第十五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223
第十六章 毛泽东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235
第十七章 社会政治思想革命的新形式 244
第十八章 毛泽东论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 310
第十九章 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384
第二十章 毛泽东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402
结束语 毛泽东的道路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408
水陆洲:《学习毛泽东》
前言 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理论,继承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学习毛泽东之一: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习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
学习毛泽东之二:毛泽东论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学习毛泽东之三: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学习毛泽东之四: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学习毛泽东之五: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学习毛泽东之六: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学习毛泽东之七: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学习毛泽东之八: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产生新资产阶级的经济条件
学习毛泽东之九: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学习毛泽东之十:毛泽东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学习毛泽东之十一: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学习毛泽东之十二: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
学习毛泽东之十五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学习毛泽东之十六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学习毛泽东之十七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思想革命的新形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学习毛泽东之十八:毛泽东论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
学习毛泽东之十九:毛泽东论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安全
学习毛泽东之二十:毛泽东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学习毛泽东 结束语:毛泽东的道路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水陆洲:《学习毛泽东》CHM电子书下载
前言 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理论 继承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抓住灵魂、抓住核心。
毛泽东思想的整个革命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下篇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而在在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核心的、最新的、最重要的、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
有的人说的毛泽东思想,仅仅是指它的上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而把它的下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却看作是“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而予以全盘否定。
有的人虽然也承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有许多重要贡献,但他们所说的“贡献”仅仅是他们认为“无害”的那一部分,而对他们认为是“有害”的部分,就加以抛弃、阉割、批判。他们所抛弃的“有害”的部分、所批判的“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恰恰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学习这个理论要抓住以下一些要点:
(一) ……(二十)
学习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必须批判党内的修正主义思潮。当前要着重抓住以下一些方面:
(一)批判否定毛泽东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修正主义思潮
(二)批判鼓吹剥削阶级消灭论的修正主义思潮
(三)批判鼓吹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修正主义思潮
(四)批判鼓吹在党内搞全民化的修正主义思潮
学习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必须同广大工农兵及其知识分子一道,捍卫和执行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路线;
(一)捍卫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二)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
(三)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四)捍卫和发展共产党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一节 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一)矛盾着的两个侧面既对立又统一,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事物必须坚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1、 统一物由两个对立面构成,观察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两点论
2、统一物两个互相对立的侧面是统一的,观察社会主义社会要在它的统一中把握它的对立
3、统一体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侧面是对立的,观察社会主义社会要在它的对立中把握它的统一
(二)斗争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1、斗争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打破思想僵化
2、统一物的两个侧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3、矛盾解决以后又会出现新的矛盾,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规律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项原则的红线
(一) 社会主义社会中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社会中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前进和曲折的对立统一
(三) 社会主义社会中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四) 社会主义社会中现象和本质的对立统一
(五) 社会主义社会中可能和现实的对立统一
(六)社会主义社会中必然和自由的对立统一
(七) 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和业务的对立统一
(八) 社会主义社会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对立统一
第三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不可避免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永远斗下去
(二)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两种世界观、方法论斗争的认识原因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两种世界观、方法论斗争的社会原因
第四节 现实社会两种世界观、方法论的斗争
(一)有的人打着“实事求是”的旗号搞唯心主义
(二)有的人打着“实践标准”的旗号搞实用主义
(三)有的人打着“完整”、“全面”的旗号搞片面性
(四)有的人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搞“突破”马克思主义
(五)有的人打着“开拓创新”的旗号搞“突破”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章 毛泽东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起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建立
(一) 毛泽东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
1、社会经济形态--以国营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 社会政治形态──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3、 社会意识形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形态的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发展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心任务以及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步骤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
3、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和步骤
(二)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1,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过程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路线
(1) “一化三改”,主翼同时并进
(2) “三大改造”,逐步和平过渡
3、过渡时期总路线对革命转变理论的贡献
(1) 科学地分析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独创了中国的革命转变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一)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伟大胜利
(1)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关系
(2)在合作化问题上争论的总结
(3)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问题
(4)关于思想斗争
(5)若干其他问题
(二)中国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三)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在国民收入的结构上,一九五六年同一九五二年相比:
2、在工业总产值中,
3、在商品零售额中,
第四节 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过渡的社会形态
(一)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观点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小过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2、“中过渡”──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3、“大过渡”──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二)毛泽东关于过渡时期问题的这一思想变化,是怎么样发生的呢?
(三)问题在于对这个论断应当作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四)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形态的“过渡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
(一)马克思、列宁的有关论述
(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
(三)对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观点的分析
1、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观点,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的社会形态,既在本质上与共产主义社会相同,又保留资本主义的痕迹,既要区别于资本主义,又要区别于共产主义,它没有自己的独特基础。
2、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观点,另一个重要的论据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包括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
3、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的观点,还有一个重要论据就是,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形态的更替总是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行过程,在人类总体历史上,这一过程就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因此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否则就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的原理。
(四)承认还是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并不是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的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发展的。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长期的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57年):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大约需要五十年。
第二阶段(1958──1961年):建成一个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只需要十年。
第三阶段(一九六二年以后):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建成”
(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第五节 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论
第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包括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和非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征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1,首先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2,其次也包含了非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又相矛盾又相适应的情况。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1,首先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2,其次,非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则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问题。
2 、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
3、毛泽东还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性质、解决等作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这本身就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需要发展
1、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问题。
2、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问题。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社会主义时期各项政策的理论基础
2、应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必须经历一个探索的过程
3、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四节 评赵ziyang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以及解决办法
(一)赵ziyang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根本不适合生产力
(二)赵ziyang认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是对人民的专政、统治
(三)赵ziyang认为,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就是要发展资本主义,把中国纳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去
(四)赵ziyang认为,要使社会稳定就要形成中产阶级
(五)赵ziyang认为,要解决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要实行民主政治,结束无产阶级专政;要实行多党制,突破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第五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论述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基本相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上相适应,这就必然要求同时也有现实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
2,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的矛盾经常存在,只有通过社会基本矛盾才能实现和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毛泽东对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坚持
1、战争转变为和平,革命取得胜利,生产建设就成为一切任务的中心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经济建设的地位进一步突出
3、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工作的重点转到技术革命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方针和道路
(一)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二)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必须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1、要处理好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2、在农业内部要处理好粮食和其他各业的关系。
3、在工业内部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等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三)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步骤
(四)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我们的基本方针
2、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具体方针。
3、勤俭经营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
(五) 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评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六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第一节 逐步寻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一)全民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探索
1、毛泽东从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中,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中央、地方、生产单位三者关系问题。
2、社会主义联合劳动在国家这个基本层次中,又包括有许多中间层次:中央、省市和各部、地县、区乡等等,可以归纳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社会主义联合劳动在“企业”这个基本层次中,也包括有许多中间层次,如分厂、车间、工段、班组、个人等等,可以归纳为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二) 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
1、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
2、关于集体所有制的基本核算单位
3、关于包产到户
4、关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由基本队有制过渡到基本社有制。
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
第二节 逐步寻找分配关系实现的适当形式
(一) 关于一九五八年以后,毛泽东提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的问题
(二)一九六零年,毛泽东进一步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物质刺激和精神鼓励的关系
1、 关于积累和分配的原则
2、 关于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三) 一九六一年,毛泽东同意取消分配上的部分供给制
(四)一九六四年以后,毛泽东提出反对奖金挂帅、物质刺激,对工资制度只能加以限制
第三节 逐步寻找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关系实现的适当形式
(一) 不断地改进和变革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二)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三) 劳动者管理企业是劳动者最大的权利之一
(四) 实行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第四节 现实社会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解体
一、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被瓦解
第七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换关系
第一节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一) 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保存和发展商品生产的必要性
(二) 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关于商品生产的目的
2,关于商品关系的范围
第二节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调节和计划调节
(一) 毛泽东高度评价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二)毛泽东肯定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价值规律起着调节作用,但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
第三节 毛泽东论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
(一)毛泽东强调制定计划要以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为根据
(二) 毛泽东强调计划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搞好综合平衡
(三) 毛泽东提出计划工作只能实行必需的、必要的、但不是过分的集中领导、计划和控制
第四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一、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二、经济体制改革
第八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产生新资产阶级的经济条件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私人所有制的残余
第二节 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
一、关于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二、关于集体的物质利益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消极作用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是误解?
一、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上述观点,并把这些观点提高到防修反修、防止资产阶级复辟、反对和平演变、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
二、有人批评毛泽东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误解
三、参加起草历史决议这段话的人后来改变了观点
四、改革领导人的宣言和特色社会的实际
第九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第一节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一九四九年六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
(二)一九五四年,毛泽东发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和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深刻阐述了有关我国宪法的一些重大问题
(三)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关于民主范畴的实质。
2、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3、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
(四)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毛泽东发表《在中央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批判“全民国家”的谬论
(五)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在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批示中,毛泽东强调要不断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节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毛泽东一贯强调必须学习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毛泽东一贯强调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三)毛泽东一贯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四)毛泽东一贯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五)毛泽东提倡研究宗教
(六)毛泽东一贯提倡学哲学用哲学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逐步向资本主义演变
第十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阶级结构
(一)八大政治报告对当时阶级结构状况的分析
(二)八大二次会议党中央的工作报告对当时阶级结构状况的分析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
(一)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剥削阶级仍然存在?
1、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时期毛泽东的论述
2、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时期毛泽东的论述
(二)怎么样才算是消灭了某个剥削阶级?
1、关于阶级定义问题
2、关于阶级分析问题
3、关于阶级划分问题
4、关于阶级消灭问题
5、关于剥削阶级消灭的时间问题
第三节 现实社会的阶级结构
(一)官方的观点
(二)官方学者的观点
(三)民间学者的观点
(四)现实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
第十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仍然存在着资产阶级
第二节 在社会主义社会,有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
第三节 现实社会中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
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这个新的资产阶级内部分成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
私营企业主阶层
外资投资者阶层
经营管理者阶层
投机资产者阶层
黑恶资产者阶层
官僚资产者阶层
第十二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第一节 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里,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地位,是一个重要问题。
(二)正确判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和思想属性
第二节 知识分子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建设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一)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又红又专”道路。
(二)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毛泽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第三节 现实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发生了大分化、大改组
(三)对知识分子实行依靠、团结、教育、改造、批判的政策
第十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初期阶段的阶级矛盾
(一)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阶级矛盾的关系
(二)社会阶级结构与社会阶级矛盾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一个认识过程
(二)为什么说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
(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的重点是什么?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不发达阶段,做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项工作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
(一)毛泽东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过程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含义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第五节 现实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一)有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阶级结构与阶级矛盾
(二)有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各种阶级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三)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性质各有不同
1、私营企业主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2、外来投资者阶层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3、经营管理者阶层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4、投机资产者阶层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5、黑恶资产者阶层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6、官僚资产者阶层和工人阶级矛盾
第十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
(一)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时期
(二)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时期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战略任务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二)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反动阶级复辟的现实危险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形式
1、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的重要形式
2、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重要形式
3、党的领导集团自身发生和平演变,是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可能性的最危险的因素
(四)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三大差别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各个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一九五六年以后,毛泽东关于经济领域里阶级斗争的论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全部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坚持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坚持社会主义经营管理体制和思想,反对资本主义经营管理体制和思想
(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1、关于一九五七年夏季的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
2、关于与右派之间矛盾的性质判定
3、关于对右派的划分、戴帽和点名批判的问题
4、关于反右斗争的形式
(三)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1,意识形态领域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是长期的。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在政治、法律、伦理、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学科内,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之间的斗争。
3,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
第四节 现实社会阶级斗争的新形势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的评价
(二)现实社会的阶级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工人阶级带领广大劳动者在阶级斗争中保卫社会主义果实、保卫自身利益
1、在经济战线上:
2、在政治战线上:
3、在思想战绩上:
第十五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第一节 共产党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及其产生的根源
(一)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是党内矛盾的新特点
(二)党内矛盾的产生既有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又有认识根源
第二节 清除党内腐败,反对党内错误倾向
(一)党内矛盾大量的表现在部分党员中存在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和错误倾向
1、毛泽东一贯重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2、毛泽东一贯重视反对贪污腐化的斗争
(二)处理党内矛盾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第三节 党内矛盾的最大危险是中央领导机关出现机会主义
第四节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如何防止在中国出现修正主义?关键在于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一)培养和选择接班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
(二)培养和选择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
1、要搞马列主义
2、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
3、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
4、要搞民主作风
5、要勇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三)接班人是在革命大风大浪中成长的
第五节 新时期共产党内部斗争的新形势
(一)党员的社会成分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党员的素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党的领导机关的组成人员成分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党的领导干部的政治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党的领导机关的领导权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六)党的领导机关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十六章 毛泽东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第一节 正确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两类矛盾
(一)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人民、敌人是两个历史范畴
2、要注意区分敌人与人民
(二)社会主义社会中区分人民和敌人的方法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状况和阶级关系。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主义社会中区分人民、敌人的原则
第二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两类矛盾
(一)用专政的方法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
(二)在一定条件下,两类矛盾可以转化。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应变化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一个总题目
(一)人民内部的矛盾具有丰富的内容
(二)用不同的方针解决人民内部不同领域的矛盾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总题目
1、就是要求全党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问题
2、就是要求全党正确理解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涵义
第四节 现实社会中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变化
(一)敌我关系的变化
(二)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的地位变化
(三)解决敌我矛盾手段的变化
第十七章 社会政治思想革命的新形式
第一节 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际依据
(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分析
(二)毛泽东对国内政治形势,特别是中央领导机构状况的分析
第二节 制订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方针
(一)牢牢把握革命大方向
(二)放手让群众自己起来革命
(三)让广大领导干部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
第三节 排除各种干扰把革命引向胜利
(一)批判《海瑞罢官》,批发《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1、批判《海瑞罢官》,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处理“罗瑞卿事件”
3、批发《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二)批判《二月提纲》,发布《五.一六通知》
(三)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炮打司令部》
(四)成立革命委员会,搞好斗、批、改
1、成立革命委员会,实行革命的三结合
2、批判右倾思潮,排除极左派的干扰
3、搞好斗、批、改,建立革命新秩序
(1)开展革命大批判
(2)清理阶级队伍
(3)整顿党的组织
(4)精简机构
(5)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
4,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全部成立,召开九大总结经验部署新的革命任务
第三节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
(一)围绕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展开的夺权与反夺权斗争
(二)庐山会议上反潮流,开展批陈整风运动
(三)粉碎反革命政变,林彪集团自我爆炸
(四)批林整风,批极左还是批极右的争论
一九七二年八月二日,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摘录):
(五)召开十大,批评周恩来的错误
(六)开展批林批孔 调整政策 批评江青的错误
(七)筹备四届人大,酝酿新一届政务领导班子
第四节 邓小平大搞“全面整顿”,毛泽东部署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一)召开十届二中全会 召开四届人大
(二)坚持继续革命,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三)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四)落实政策 反攻倒算
(五)批评修正主义——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
(六)评《水浒》 反对投降派
(七)批判邓小平 反击右倾翻案风
(八)天安门事件 华国锋任第一副主席
第五节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探讨
一、全盘肯定;二、七分成绩三分错误;三、基本正确江青错误;四、理论正确、实践错误;五、彻底否定
(一)是一个,还是两个?
(二)是两年,还是十年?
(三)是成功,还是失败?
(四)是革命,还是动乱?
(五)是功勋,还是罪过?
第十八章 毛泽东论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
第一节 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正确处理苏东事件
(一)评论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1、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
2、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评论秘密报告
(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1、毛泽东提出撰写文章的基本观点
2、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的要点
3、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发表以后的反映及工作
(三)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1、毛泽东主张正确处理苏波关系
2、毛泽东主张正确处理匈牙利事件
3、毛泽东提出要认真总结波匈事件的教训
4、《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的要点
第二节 出席一九五七年莫斯科会议,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
(一)与赫鲁晓夫谈话
(二)三次大会上的讲话
(三)莫斯科告别讲话
第三节 反对赫鲁晓夫侵犯中国主权,搞美苏共处主宰世界
(一)反对赫鲁晓夫侵犯中国主权
1、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的谈话
2、在北京与赫鲁晓夫会谈
3、毛泽东在郑州会议上谈中苏关系
(二)反对苏联在中印冲突问题上偏袒印度,反对苏美共处主宰世界
第四节 纪念列宁诞辰九十周年的三篇文章发表
(一)分析赫鲁晓夫的发展前途
(二)赫鲁晓夫提高反华的调门
(三)发表纪念列宁的三篇文章
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沿着伟大列宁的道路前进》
陆定一在列宁诞生九十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在列宁的革命旗帜下团结起来》
红旗杂志编辑部文章《列宁主义万岁》
第五节 布加勒斯特会议上的第一轮公开论战
(一)四国首脑会议破产
(二)布加勒斯特会议
(三)莫斯科会议上的争论
第六节 兄弟党会议上的围剿和反围剿
(一)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观点系统化
(二)中印边境冲突和美苏核对抗危机
(三)五国党代会上对中国发起新的围剿
第七节 两条根本对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
(一)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
(二)《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
第八节 公开论战
(一)中苏两党会谈,苏共中央发表《公开信》,苏美英签订部分停止核试验条约
(二)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三)就给苏共复信同兄弟党商量
(四)就停止论战与罗马尼亚党交锋
第九节 赫鲁晓夫发动新的反华运动
(一)苏共中央三月七日的信暴露“坚决反击”的预谋
(二)用拖的办法推迟分裂
(三)给赫鲁晓夫祝寿
(四)赫鲁晓夫发起新的反华运动
第十节 发表《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
第十一节 赫鲁晓夫被赶下台
(一)苏共急于召开国际会议对中共采取集体措施
(二)赫鲁晓夫下定决心要召开分裂会议
(三)赫鲁晓夫下台
第十二节 对待苏共新领导的方针
(一)从“一肯二看”到“一推二看”
(二)抗议苏修集团的新挑衅
(三)新的情况新的方针
第十三节 走向分而不裂
(一)不参加莫斯科三月会议
(二)不参加苏共“23大”
第十四节 反对社会帝国主义的斗争
(一)反对勃列日涅夫集团侵略阿富汗、捷克,出卖越南
(二)反对苏联边防军侵入我国珍宝岛地区、苏联妄图对我国实施核打击
第十五节 毛泽东领导我党反对苏联修正主义和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伟大意义
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发布: 2010-2-12 13:11 | 作者: 红日欲出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2713 |
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人民日报编辑部、红旗杂志编辑部
(1963.9~1964.7)
目录
一、苏共领导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九月六日)
⒈苏共领导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
⒉分歧是从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始的5
⒊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引起的严重恶果10
⒋一九五七年兄弟党莫斯科会议12
⒌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发展14
⒍苏共领导对中共的突然袭击16
⒎一九六○年兄弟党会议上两条路线的斗争19
⒏苏共领导修正主义的系统化22
⒐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逆流25
⒑附件一: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意见提纲(一九五七年十 一月十日 )31
⒒附件二: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布加勒斯特兄弟党会谈上的声明(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⒓附件三: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通知书的答复信中关于解决分歧、达到团结的五项建议(一九六○年九月十日)35
二、关于斯大林问题――二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九月十三日)36
⒈关于斯大林问题37
⒉第二部分39
⒊第三部分41
⒋第四部分44
⒌第五部分46
三、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⒈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49
⒉南斯拉夫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51
⒊资本主义在南斯拉夫农村的泛滥53
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蜕化为资本主义经济57
⒌美帝国主义的附庸61
⒍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别动队65
⒎从无产阶级专政蜕变为资产阶级专政68
⒏中共对南斯拉夫问题的原则立场71
⒐简短的结语74
四、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十月二十二日)76
⒈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76
⒉取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任务77
⒊取消被压迫民族革命的药方79
⒋反对民族解放战争81
⒌当代世界矛盾集中的地区83
⒍歪曲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领导权思想84
⒎民族主义和蜕化的道路85
⒏社会沙文主义的一个典型87
⒐驳“种族论”和“黄祸论”88
⒑老修正主义的借尸还魂90
五、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⒈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93
⒉历史的教训94
⒊最大的骗局97
⒋关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可能性问题101
核迷信、核讹诈是现代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指南105
⒌是斗争还是投降109
⒍保卫和平的道路和导致战争的道路112
六、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六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
⒈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115
⒉列宁和斯大林的和平共处政策115
⒊中国共产党坚持列宁的和平共处政策120
⒋苏共领导的所谓“和平共处”总路线122
⒌三个原则性的分歧124
⒍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要129
⒎苏美合作是苏共领导的“和平共处”总路线的灵魂132
⒏劝告苏共领导几句话135
七、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七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四年二月四日)
⒈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136
⒉历史的回顾137
⒊经验和教训140
⒋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143
⒌驳所谓“反苏”147
⒍驳所谓“争夺领导权”150
⒎驳所谓“抗拒多数的意志”、“破坏国际纪律”153
⒏驳所谓“支持兄弟党的反党集团”155
⒐目前的公开论战158
⒑维护和加强团结的道路162
八、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八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⒈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165
⒉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的门徒165
⒊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168
⒋我们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斗争170
⒌诡辩改变不了历史173
⒍谎言掩盖不了现实177
⒎驳所谓“议会道路”181
⒏驳所谓“反对左倾机会主义”183
⒐两条路线,两种结果187
⒑从白劳德、铁托到赫鲁晓夫190
⒒我们的希望194
九、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一九六四年七月十四日)
⒈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196
⒉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197
⒊苏联存在着敌对阶级和阶级斗争202
⒋苏联的特权阶层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207
⒌驳所谓“全民国家”211
⒍驳所谓“全民党”216
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219
⒏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教训224
第十九章 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
(一)世界范围的基本矛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局面。整个形势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方向发展
2、世界上明显地存在着两类矛盾,同时存在三种力量
3、存在着新的世界战争的严重危险
4、世界形势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
5、从一九七三年开始,毛泽东逐步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二)联合社会主义阵营
(三)支持一切被压迫民族
(四)与一切国家和平共处、互相交流
1、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就反复重申: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的条件下,与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2、一九五四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从一九六九年开始,中美之间关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谈判过程,充分证明了毛泽东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的成功。
第二节 维护国家独立,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
第三节 反对帝国主义实行的“和平演变”的策略
(一)反对帝国主义企图把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到资本主义的策略
(二)反对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集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第二十章 毛泽东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第一节 搞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搞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3、谨慎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
(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1、一九五二年初,在达赖上层反动集团的策划组织下,在拉萨市发生了反对西藏和平解放协定的示威活动
2、一九五八年六月,青海地区的反革命叛乱已经蔓延成为全局性的问题
3、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阴谋同帝国主义者和外国干涉者勾结,实现所谓“西藏独立“,在拉萨发动武装叛乱。
(三)既要批判大汉族主义,也要批判地方民族主义
第二节 加强国内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一)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1、一九五五年五月,周恩来宣布:“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2、为了打破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台湾归回祖国后,军政大权依然照旧,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二)我们一定要收回香港、澳门
结束语 毛泽东的道路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世界革命、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道路,是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是二十一世纪世界革命、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旗帜。
八、附件
(一)链接
水陆洲 《学习毛泽东》
前言 学习毛泽东的革命理论 继承毛泽东的革命精神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6583.html
第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6653.html
第二章 毛泽东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6795.html
第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6956.html
第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7496.html
第五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7977.html
第六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8561.html
第七章 毛泽东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换关系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8/49155.html
第八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产生新资产阶级的经济条件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9/49867.html
第九章 毛泽东论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9/50006.html
第十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9/50142.html
第十一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9/51079.html
第十二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知识分子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9/51852.html
第十三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09/52535.html
第十四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0/53686.html
第十五章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中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0/54534.html
第十六章 毛泽东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0/55254.html
第十七章 社会政治思想革命的新形式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0/56109.html
第十八章 毛泽东论批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思潮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1/56671.html
第十九章 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1/57495.html
第二十章 毛泽东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1/58389.html
结束语 毛泽东的道路是走向胜利的道路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0811/59198.html
(二)著作链接
(1)著作
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7/70350/4950598.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著作选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02/71303.html
矛盾论(1937年8月)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7/70350/4950599.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著作选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 (一九六三年――一九六五年)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7/70362/4769769.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著作选登>>毛泽东文集第八卷
论十大关系(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新华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30/content_2393996.htm
论十大关系[1] (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7/70361/4769605.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著作选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硬石头:两个不同版本的“论十大关系”之差异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06/159863.html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 (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0190/70197/70361/4769631.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人物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著作选登>>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MarkTwin:也谈整风反右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修改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7/249306.html
甄岩:整风反右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修改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003/138300.html
(2)相关
(三)相关链接
毛泽东历史真相专题导读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1106/236894.html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