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国企退休高工的心声

2025-02-15 学习 评论 阅读

国企退休高工的心声  

国企退休高工们的维权已持续多年,理性,平和,宽容,谦恭,哀而不怨,苦而不争,大有古之谦谦君子的遗风。可政府官僚就是不予理睬。区区五十万退休高工们,早已是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受到如此冷遇乃是意料之中事。五十万退休高工们,至今仍然被一小撮官僚玩弄于股掌之上任其宰割,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政治权利与公平正义的严重缺失。

政府官僚们不满足于大量的灰色黑色收入,还要明目张胆的监守自盗,自己决定给自己执行高工资,高补贴,高福利,高退休金,纳税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把他们无可奈何。纳税人政治权利的缺失,导致出现变态的官僚政府,畸形的经济,病态的社会。

全国5000万企退职工,月人平均基本养老金仅仅1200元,全年共7200亿元。而全国三公消费一年就高达10000多亿。

建议国家压缩三公消费5000亿元,给企退职工月人平增加1000元。这样可以缩小机关,企业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促进社会和群体之间的公平。

国企退休人员多年流传这样的顺口溜:阴着脸,叹着气,告别工厂退回家。踏上坎坷羊肠道,满腹辛酸一路洒,个个闷声不作响,个个满眼流泪花,敢问世道今何在,谁人能给回企退答?你伤心,我受压,人格受辱待遇差,一生辛劳无人问,无私奉献成笑活,天天挥汗如降雨,个个伤病屡屡发,敢问宦心良何在,谁能回答企退人?你拉着手,我说着话,声声鼓励激奋发,雪欺霜打仍精神,一剪寒梅傲天下,番番春夏又秋冬,串串酸甜和苦辣,敢问圣路在何方,路在无边与天涯。敢问出路在何方,国企退员齐回答,出路就在与资改派的长期抗争上!

曾记否,教师待遇过低的问题,也是在全国各地教师07-08年罢课后,国务院才召集各部门研讨的,决定从09年起给每个教师每月加千元的绩效工资。给企业退休高工大幅加工资也只有国务院才能拍板决定。明年一月事业单位退休的也要加绩效工资了,不过他们叫生活费补贴,这样差距又大了。差距可达到5-6倍,事业单位退休的一个月的退休金,相当于国企退休高级工程师半年的工资。

而且国家对退休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态度是至今根本不管。国企退休高工申诉十多载,泥牛入大海,国企退休高工万人签名书,一去了无踪,积累遭盘剥,权益受侵害,企高黄连苦,何人能理介?贱民喊破嗓,官僚闭闭眼,上级不哼声,下属慢吞吞,斗胆问首长,你们管不管?何时还公平,静侯您回声。

政府官僚们无须讲雾中花水中月,纳税人为了社会安宁、国家安全,出钱雇佣政府来负责必要的公共事务,政府收了纳税人的银子,就要对纳税人负责,诚心诚意为纳税人办事,并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政府官僚若有不称职者,理应就会被纳税人解雇。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致富是全民致富。正因为如此,所以政策是不使社会导致两极分化,不会导致富的越富,穷的越穷《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

中国近年来从国企退休的约40~50万高级工程师,这批人才是目前国家最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每月只能拿一千多元工资,在城市生活中,早已沦于贫困线以下。肉类营养品是吃不起的,菜只能捡最便宜的买;不敢上医院看病,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检查费,只能自己到药店买药凑合治,因此落下很多后遗症,真痛苦呀!这些曾经而且现在还是中国最优秀的人始终想不明白,国企退休高工他们没得罪中国政府官僚们,中国的各级官员为什么看不见他们如此低下的工资?政府高层为什么对他们的呼求和申诉长期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还在各种自由信息上封锁他们的声音,他们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吗?为什么可以这样随便地、毫无道理地剥夺他们的工资和福利?为什么可以这样任意地贱踏他们的权力?

1949年以后的中国,可以被分成两个三十年,前三十年的主题词是革命,后三十年的主题词是发展。如果单看后三十年,自认居功甚伟。但如果把前三十年也合并起来一起看,那就不是那么一个看法了。因为在1949年以前,中国本来就是市场经济,也是对外开放的。那么1949年之后,经过三十年天翻地覆的一番大折腾,再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六十年后,在经济体制上,中国实际上是回到了六十年前的零点、起点。

中国改革的对象并不是革命前的体制,而是革命后的体制。被改革的不正是革命的成就吗?改革的成功恰恰是对革命的彻底否定。因此,改革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补过。如果改革是辉煌的,那么革命哪来成就可言?如果革命不容贬低,那改革又何来正当性?

当然,革命、改革、开放,都不过是手段而已,最终是服务于发展的。如何评价中国60年来的发展,从不同角度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有一种结论: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扩大,生态环境恶化,贪污腐败蔓延。

到底怎么看中国的发展?其实,发展毕竟只是一个过程,它本身不是目的。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在中国现在是一个大家缺乏清晰认知的一个问题。发展的目的是经济高增长吗?当然不是,增长不过是手段;发展的目的是增强国力吗?那是郑腐的目的,不是国家的目的。如果把国民当作国家的根本,把国民的需要视为国家的终极需要。那国家的发展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真正服务于它的大多数国民。也就是说,国民如何从发展中受益,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道路优劣正误的唯一标准。当然不能只看占人口很小部分的个别社会群体,而要看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群体如何受益。

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表明,发展的果实大部分落入谁的袋中,是一小部分权贵成为主要获益者,还是大多数国民都成为主要获益者,主要还是取决于政治与社会结构的进步与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快慢。经济增长率比较高,并不能自动证明发展模式的正当性,只有当经济增长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公正分配,这样的发展才算是具有正当性的良性发展。

那中国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从1953年到2007年,中国54年中GDP年平均增长10.1%。这是很高的增长率。那么来看一下中国最大的的社会群体农民,就是农村居民。从1957年到2007年这五十年间,他们的人均年消费水平的平均增长3.27%,仅仅是国民经济增长率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一种增长意味着什么?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为3,223元,人均日消费是8.83元,相当于1.16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关于2005年全球生活贫困线的标准,人均日消费低于1.25美元衡量,也就是说,中国连续五十多年经济年平均增长10%的情况下,2007年的时候,中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日消费支出还处在全球范围的贫困线以下。也就是说,总体上平均而言,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到2007年仍然属于在贫困线上下挣扎的贫困人口。

世界上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国家多半是在非洲等地经济停滞或者战乱的国家,唯独在中国,数亿农村贫困人口与经济建设上的辉煌成就并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并不是中国的经济停滞不前,而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增长和发展背离了社会公正。在这过去的短短二十多年中,中国的权贵们在几乎没有任何祖产的情况下突然暴富起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几乎是从零点起步,二十来年就达到了世界上几乎最严重的程度。那么这样一种在社会不公情况下发生的经济增长,最后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政府官僚们敢于每年公款消费12000多亿,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必被弹劾而下课。别小看这12000亿,它可是5000万国企退休职工年退休金的2倍之多,政府官僚敢于制定退休金双轨制这些荒谬的伤天害理政策,恰恰说明政府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官不民选,官必不为民,这么个简单的道理,中国的老百姓都懂。

自从讲了发展是硬道理之后,中国从来就没有在政策上、概念上真正理清过应该怎么发展,更不允许公开自由的讨论。其实,从发展模式的角度看,社会公正不是一面偶尔拿来点缀“盛世风光”的彩旗,也不是一个用空话充填的宣传口号,它是一个关系到国运的政策目标,也是一个衡量发展模式优劣的标准。发展不能背离社会公正,发展观的核心要义是为谁发展、让谁获益。所以,中国郑腐目前提出,用“科学的发展观”去替代“增长挂帅”,其实是文不对题。

长期的社会不公、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对经济构成多大的威胁呢?其结果必然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畸形化,影响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因为,权贵们的财富再多,他们的日常消费也无法支撑国民经济,何况他们最大的兴趣是到国外消费。这样,中国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就只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但这又造成外汇储备过大,风险与机会成本过高;一旦出口停滞、国内消费疲软,唯一的经济增长点就只剩下房地产和公共工程了,但房地产的过度炒作势必营造出极为危险的泡沫经济,令银行系统命悬一线;若盲目拉动经济,则通货膨胀会压缩绝大多数国民的消费能力,造成内需进一步萎缩。

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果长期背离社会公正,在经济规律的支配下,这种发展模式很可能最终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这个困境的根源就是长期收入分配严重不公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对中国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而言,一旦经济结构失衡成为定局,是不可能像小国那样,靠外贸来加以调节。因为,中国常年有几亿劳动力只拼命生产却基本上很少消费。

中国一方面大量出口,一方面对发达国家大量放贷。也就是中国外汇储备存到西方国家,把钱借给西方国家,让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帮助中国解决难题。可惜的是,中国决策当局没有看清楚,除非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都变成像欧盟成员国那样的关系统一货币、取消关税、自由移民,否则,经济全球化也不能充当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的永久救生船。中国这种增长模式,其实是一种剥夺本国多数居民、却让外国居民受益的经济增长,这怎么可能持续不衰。

所以,中国这种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国民的过度借贷,通俗地说就是西方人越肯花钱,中国借给西方人的钱越多,中国的老百姓越穷,中国的经济才能持续高增长。但是,一旦西方人转向节俭,对中国来说却成了坏消息。

以公权力为背景的特殊利益集团,呼吁中国高层与其切割,但能切割得了吗?血肉相连的利益相关,能知道某些矿山资源不是被高层的亲戚掌握了吗?官僚资本再加上利益的权力阶层,上大学四年加研究生共七年,也不如去部队当几年兵,当兵时津贴也不低,一晃二、三年过去就是义务兵,票子最少也是二千多,转业后兵令也算工令,当官的就更不用说了,全是高薪。

国外是全民义务当兵,唯独中国财大气粗,还是半义务半雇佣,谁在这上面算过账呢?看看满街警察、警车,还有交警,很多都是三、二人在一个地点指挥,还有公安、特警及车满街巡逻等,煞是热闹,这些职业稳定、钱挣得舒服,谁不愿意干呢。

国家有困难?那为什么对有些人大手大脚?牺牲一部分人,为什么总是企业老的退休人员?为什么不能和号称吃苦在前的先进分子轮换一下?公平公正和谐难道是一剂麻醉药。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公正的实现或显著改善,往往不是统治精英恩赐的结果,而是社会进步状态下,国民积极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压力的结果。民主是通往真正的社会公正的必由之途,排拒民主则必然导致社会不公的固态化或者社会不公的扩大化。

政治高压是无法解决因社会不公而造成的经济发展困境的,自然也就无法消除社会不满和国企退休高工们的不满。从这个意义上讲,背离社会公正的发展模式,最终必然把经济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政治化。这样,解决发展难题也就不可能单纯从经济社会领域寻求出路。

国企退休高工们的系列心声,充分体现了国企退休高工们的强烈抗议,用特色社会大量的不公不正的事实,无法消除国企退休高工对政府官僚们的不满与期待。特色社会难道就是让国企退休高工们成为城市中的贫困阶层吗?  

标签:中国   发展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