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相晓冬-重新评价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2025-02-14 学习 评论 阅读

重新评价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2011-09-11

——谨以此文献给毛泽东逝世三十五周年

  1

  什么是个人崇拜?

  别看很多人都会拿着这个名词来否定毛泽东,但要分析这一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这些人也都会沦为无能之辈,就像很多追名逐利沽名钓誉之徒不懂得名和利的转化规律一样。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兼具多重的社会角色,毛泽东也不例外,他不只是国家领导人,也不只是人民领袖,不只是思想家、书法家和诗人,他还是一个家喻户晓名满天下乃至名垂千古的巨星。

  是明星就有自己的粉丝,就会有自己的受众群,就会有自己的支持者和拥趸,但与娱乐明星、体育明星只能以其声色以及体育技能娱乐大众不同,作为明星的毛泽东所影响的是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影响的是中华民族乃至亿万人民群众的命运。

  当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向着中国乃至世界发出那句穿越历史的雄音时,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必将铭刻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乃至国际共运史中的伟人,这个改变了中华民族近代史并深刻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民族英雄、千古圣贤必将赢得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崇拜不是别的,崇拜就是得到了民心,是民心来拜,是民意来爱,实在不是毛泽东搞什么个人崇拜,而是他挡不住人民的崇拜,挡不住千秋后世子孙后代的崇拜,他挡不住人民的热爱和拥戴,就像现在很多在思想上背弃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权贵官僚挡不住人民的唾弃、诅咒和谩骂一样!

  2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老百姓也都知道,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共产党。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创建的历史功勋不仅在于其生前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更在其离世三十五年后的今天也一样在发挥作用,看看这一群高高在上图谋篡逆的权贵官僚富豪精英阶层,不论他们如何欺压百姓激化党群矛盾,不论他们怎样散布谣言,广大的人民群众却依然对他一手缔造的这个政党、这个共和国而心存期许。

  不但在生前的革命年代建立卓越的不朽功勋,而且死后也依旧能够保卫自己的人民,即使躺在天安门却不妨碍他屹立成整个中华民族的坚固柱石,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伟人吗?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又有哪个民族有如此伟大作用的民族英雄?

  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帝王和圣人一直分道而行,帝王追逐权力、利益和地位,他们热爱功名利禄,以争夺天下江山为目标,就像现在的企业家门追逐市场份额一样;而作为思想家的圣人则悲悯苍生,他们将个人的追求融入人民的渴望最终投身时代的洪流,他们为民忧、为民谋,乃至为民而奋斗,他们属于汇聚了民心、民情和民智的精神领袖,孔子、孟子等中国的古圣先哲们大都如此。

  由于帝王们都掌握着军队等政治资本,中国的古圣先哲们只能将自己的才华卖与帝王家,并纷纷辅佐帝王以安天下,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他们大都没有机会自主创业,造成的结果是掌握权力的帝王高居庙堂之上,而拥有思想的圣人却遗落四野。

  直到毛泽东的出现,才使得中国历史从帝王专权而进入了圣人执政,毛泽东也因此而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中圣人第一次战胜帝王而驾驭权力,而由于圣人能知民心、领民意、采民智,因此,圣人执政必然意味着民心开始反过来决定历史,而民心,不正是精神和心灵的民主吗?所以,实现圣人执政就是中国式民主,当圣人汇聚民心和民智的时候,也是民用心智参与了社会管理。

  3

  孟子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得民心,必须奉义、用智、唯实,而不能只斤斤计较于个人之名利。

  民意不代表真理,真理必定能赢得民意,要赢得民心,要重视民意但不能迎合民意,而是要通过民意来发现和认识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则不能被民意所裹挟,而是需要决策者独立思考以产生系统性全局性的大思想大智慧,它甚至需要力排众议,进行独断,而只要决策证明行之有效,就会最终赢得民心,

  要得民心,需要决策者心怀大义、大爱、大德、大勇和大智,需要放眼事业发展大局而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形成系统完整治国方略,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需要决策者跳出个人名利的窠臼而不怕反对、不怕挨骂、不怕非议。

  只追求自己的权力、地位和名利是得不到民心的,只能吸引眼球而得到民眼,要得到民心,需要心怀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这一大义,需要追求做大事而非追求做大官,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人民,毛泽东是真正赢得民心了的,毛泽东得民心,也是共产党得民心,同时,也是民心反过来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共产党。

  人民群众崇拜毛泽东,正是毛泽东得到民心之后的表现,正是共产党赢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表现,那种认为毛泽东大搞个人崇拜的观点,在本质上是没有看到民心、民意和民情,看不到个人崇拜的实质是个人赢得民众的崇拜,谁有义、有智、有德,人民群众就喜欢谁进而崇拜谁,这岂能是个人搞得了的?除了毛泽东,有谁能搞成个人崇拜,又有谁会搞个人崇拜?有权不一定就能赢得崇拜,崇拜权力的只是奴才,而人民所崇拜的则是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爱大德。

  4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站起来吧!这一句话一语洞穿了个人崇拜现象的原因,那就是民众在思想精神上普遍存在的奴性,他们对伟人和英雄的崇拜,恰恰暴露了自我意识的卑微。

  在毛泽东所谓个人崇拜的周围,不正是这样一群自我意识卑微的民众吗?他们学习毛泽东,却不能将自己学成小毛泽东,只能学来一点皮毛,他们学习毛泽东,只会背诵语录,却不能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真谛。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想改变中国民众的奴性的,是想让这些从封建社会走来的带有强烈小农意识的民众心怀天下关心国家的,是想通过文化运动而培养出一大批象自己那样的小毛泽东的,但思想的龙钟再次在中国的土地上收获了跳蚤,那群无知懵懂的红卫兵们,都成了毛虫,我把毛泽东的粉丝成为毛虫。

  结束了文革之后的中国,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对文革以及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否定动摇了中国民众内心的归属感,没有了可以崇拜的伟人,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崇拜物了,以至于在拜金主义还没有发展起来的80年代,“崇拜自我”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

  从伟人崇拜转向自我崇拜,这是民众自我意识和个性的潜滋暗长,这是摆脱奴性而进化为民的必经一环,是值得肯定的社会进步,但很快,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中国,拜金主义、拜权主义等物性的崇拜再度甚嚣尘上,以至于在名能取利的今天,又产生了名声拜物教,即拜名主义。

  崇拜伟人,尽管是自我精神的卑微,尽管是一种精神的奴性,但还算得上是对精神的崇拜,而拜金主义、拜权主义、拜名主义,则是对物质的崇拜,是物性奴役了人性,于是我们看到,财主、富豪和精英取代了道德模范而成了新时代的英雄,美其名曰财富英雄。这到底是英雄掌握了财富,还是财富压住了英雄?

  只是有钱不是真英雄,有义才是才是真英雄,才是大英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所有的英雄都是奉义而行,即使失败了,也是失败的英雄,义的精神魂魄也构成了我中华民族评价英雄的价值标准,成为衡量英雄的价值观。

  只有在信息时代,精神形成智本并进而变成物质之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民众,才会在走过对物性的崇拜之后,转而走向对精神的崇拜,这一次,将不再是对毛泽东这种精神领袖个人的崇拜,而是将伟人精神中的大仁大义大智大勇等圣贤气吸纳到自己的心胸,并向整个世界喷薄,那是人的精神对道义、良知、责任和智慧的崇拜,那是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爱。

  5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个人崇拜在本质上是一种非权力影响力,与权力通过奖惩赏罚而管理支配人的行为不同,非权力影响力则靠思想、道德、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发挥作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心灵和精神的力量。

  权力影响力是通过权力的强制性以影响人的行为而实现管理目标,而非权力影响力则是在尊重个人人身自由的前提下,通过思想精神的力量而影响人,它在本质上是率人心、驭人心、管人心的一种以人的心智为本的管理方法。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发动起来,则正是毛泽东这种非权力影响力发挥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明星对粉丝力量的组织和运用,也只有毛泽东这样获得民心的巨星才能发动得起来,尽管文革是一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这个错误中,也依然存在着可以吸取的精神营养。

  个人崇拜只有在伟人奇缺和庸人太多的特殊社会环境下才能产生,在个人崇拜的一方,是一个如毛泽东这样值得人们爱戴和敬仰的千古英雄,而在另一方则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奴性十足头脑不发达的普通民众,民众对毛泽东个人的崇拜甚至超过了对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拥戴,造成的结果必然使得毛泽东个人的影响力超越了中央集体的影响力,个人压倒了集体。

  这应该是至今有人指责毛泽东独断专行大搞家长制作风的原因。但这种现象不应该只归咎于毛泽东个人,而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实现政治大跨越之后的必然症状,封建社会消灭了,但封建主义的思想遗毒却仍然在民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6

  由于民智的普遍开启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因此,中国社会的管理模式也只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循序渐进的变革,从封建社会的“家天下”到一党执政制度下“为民做主”的党天下,再逐步过渡到未来“让民做主”的民天下,这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管理模式,才是中国特色的民主道路。

  但在这一过程中,只要是集体领导,就必然在领导集体中存在着个人和集体的矛盾,个人组成集体,集体包含个人,如何让一个领导集体协调统一甚至团结成一个群体的人,从而让领导集体实现集体领导,既不能抹杀个人,又不能让个人压制集体,从而实现群策群力同心同德齐心协力肝胆相照,使得共产党成为一个可以汇聚民心、重视民意、采集民智的群体型的圣人,以实现中国社会的圣人执政,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当前乃至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就需要运用辩证地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温家宝总理为例,温家宝一个人身兼两种属性,一个是他自己,即温家宝本人,一个是作为总理的温家宝,作为总理的温家宝,其言行代表的是国务院,应该体现国务院的整体意志、思想和立场,而作为温家宝个人,其言行只代表其个人。

  作为个人的温家宝可以在特定的媒体和场合发表个人的言论,但这只是温家宝的看法,不是温家宝总理的看法,而作为总理的温家宝,其言行就应该受到国务院的节制,温家宝个人的见解只有诉诸国务院的决策议事程序才能形成温家宝总理的言行,这种管理思想如果变成相应的制度,就能够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使得个人领导集体而转向集体领导个人,从而杜绝任何个人权威和话语凌驾于领导集体之上,这样,才能使领导集体发挥出集体智慧。

  我们曾经担心集体负责会最终变成无人负责,并为此强化什么一把手负责制,但一把手在独揽责任的同时,也独揽了大权,而这样的后果则是愈发难以控制的专权和特权现象,事实上,集体领导和集体负责并不矛盾,因为在领导集体之中,也有责权对等的分工体系,集体的责任也应该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即每个人都有与其相对应的责任,对于责任的管理和追问,不应该只是事后追求,而且应该伴随着事前事中乃至整个过程。

  7

  毛泽东时代,我们党没有对毛泽东个人和中央领导集体进行区分,以至于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代替了中央的政令,形成了毛泽东个人凌驾于领导集体之上的局面,这种现象不单是毛泽东个人的问题,整个领导集体和广大群众也有责任,即我们党在集体领导和决策过程中,一直没有找到一种处理个人和集体矛盾的有效方法,以至于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谁威望高谁就一言九鼎。

  集体对个人失去制约的结果是,权力大的个人成了集体的老板,而集体则成了打工的员工,成了个人领导着集体,而非集体的智慧领导着个人,看看全国上下的各级政府,只要新领导上任,都会否定上一届的成功经验,不惜造成浪费以推倒重来另搞一套,以显示自己的能耐,这种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的现象是专权和特权现象滋生的根源。

  民主集中制,包含着一个民和党、党和官、官和民的循环链条,是民通过党而管理国家,党通过选拔任用官而实现代民执政为民执政,这是一个类似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社会管理链条,只要这三个环节形成畅通的信息流,形成环环相扣的制约机制,吏治就能得到有效的整饬,否则,如果等着官的势力做大做强,这个链条就丧失了平衡,吏治就会走向腐败,而官僚主义就会企图反过来削弱党、祸害民,图谋破坏党群关系、党民关系,最终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个人和集体,是部分和整体、局部和全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他们应该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系统合力,而不是相互推诿、各自为政、互不干涉,集体内部应该是分工协作关系而不是分开关系,绝对不能把治国安邦的大权分封成权力诸侯的势力范围和权力领地,领导集体要形成真正的集体智慧,就必须在重大问题上形成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治国方略,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正确认识个人思想和集体思想的关系,集体思想是吸纳个人正确的思想后得到集体确认后而形成的理论体系,集体思想来自个人思想,又反过来指导个人思想,而个人思想既吸收集体思想,又通过个人的认识而反过来丰富集体思想。

  毛泽东思想也经历了从个人思想到组织思想的演变,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智慧被实践检验并证明为真理之后,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承认,从而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思想,这并不是毛泽东凌驾于共产党之上,思想即是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它是共有共享的,个人所独占的只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毛泽东写过的文章、出版的书、以及选集只是毛泽东思想的表达形式,因此,既是毛泽东用自己的思想指导了共产党,而同时也是共产党吸收采纳了毛泽东的思想,称之为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以冠名的形式纪念毛泽东。

  因从,领导集体要实现真正的集体领导,重要的是在于理想、思想、智慧和精神的汇聚,只有摒弃个人的名利欲而众心合一,才能使领导集体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汇聚民心民力和民智的领导核心。

标签:毛泽东   个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