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不能引进美国的金融人才
中国决不能引进美国的金融人才
郭春孚
中国决不能引进美国的金融人才,因为这样做就等于从华尔街引进金融风暴。
中国决不能从华尔街引进金融风暴,因为这样做就等于从美国引进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我看来,西方的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以及相关的人才,都是在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读的就是那本书,大多数信奉和推崇的就是自由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是一种“否认计划调控、排斥国家干预、依靠市场调节、放任自由发展”的模式。由此可见,他们是将人排斥在经济之外,甚至将经济凌驾于人之上,不仅将市场看成是万能的,而且完全不要由人组成的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排斥权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无限地夸大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经济,更不会有市场经济。作为人的经济,离开人是不能存在的,所以,在人口聚居的地方才能形成市场,在人口多的地方才能形成发育比较完善的市场。一般情况是,城市的市场比农村的市场、大城市的市场比中小城市的市场规模更大、发育水平更高、功能更完善,因而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更大一些、更重要一些。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也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然而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右派学者却极力否认。闭着眼睛不承认,并不等于事实不存在。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具有集镇规模的居民点较少,至今多数农民仍以小村庄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遗留着家族式的特征,难以形成现代市场。在辽阔的草原上,人口居住比农村还要分散,相距几十里才有一个牧民点;在浩瀚的沙漠里,人口密度更小,相隔几十公里才有一户人家……我国西部、北部的情形大体就是这样。在这样的地区,几乎没有任何束缚,与鸟一样自由,但无论多么自由都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所以,当地政府应该实施转移集中战略,引导农牧民走转移集中发展的路子。
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相对于老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讲的,它是当代右翼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适应当代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转变的要求而形成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
尽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但就其主流学派的核心观点而言,可以归纳为“四化”: 一是私有化,即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二是市场化,即实行完全市场化;三是自由化,即非调控化;四是一体化,即世界经济全球化或一体化。也可以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内涵具有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体化的鲜明特色。
所谓私有化,就是极力主张全面的私有制,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唯一合理的永恒的经济制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全都是极力主张和推销彻底的私有化的。他们认为,只要实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就不能对私人的经济行为加以限制,从而可以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率,而且实行私有制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他们认为私有制比公有制具有太多的优越性,因而总是竭力反对公有制,视公有制为万恶之源。他们的目标就是企图使资本主义制度永恒化。
所谓市场化,就是将市场看成是万能的,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运行。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一部能自动运转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万能的机器,生产要素、产品、劳务等都应商品化,全部经济运行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所谓自由化,就是反对一切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让市场放任自由发展。他们认为,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充分的经济自由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个人自由是市场制度的保证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只有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才能使经济效率达到最高。新自由主义将市场规律的作用和个人自由主义奉为至高无上的信条。因此,新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反对任何形式的计划,推行无政府主义的经济模式。
所谓一体化,就是按照以美国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体系来设计和安排世界格局,使全世界的国家都实行私有制,使资本主义制度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西方化。全球化的规则是美国人制定的,显然这样的一体化实际上是美国化。
2006年,美元经济已经表现出不景气;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显现,可是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还在鹦鹉学舌地为自由市场经济唱赞歌,还在秉承其主子的意图像卖狗皮膏药似地推销资本主义制度。当国内的“精英” 伪装成“会哭的孩子”,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标榜为完美无缺的“圣女”,纷纷指责中国市场化程度不够达到甚嚣尘上的时期,中国政府减少了计划调控,甚至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产业放弃了宏观调控,任其自由发展。结果是:美国华尔街的一只蝴蝶扇动着翅膀垂死挣扎,我国就出现了通胀,还伴生着经济下滑。可笑的是,这种既滞又胀的毛病,只能用中医的手段、中药的配方来医治,有的专家却仍在公开场合声嘶力竭地贩卖自由市场经济的那一套货色。
我国政府应对因货币流动性过剩、结构性过剩、输入性过剩引发的滞胀,最初采取紧缩银根、加快货币回笼、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的对策,以及打出了以政策性手段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组织货源、保障供应等“组合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以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过快为标志的食品、粮食、能源等物价明显上涨的态势受到控制,由趋稳走向回落;此后,比较从容地安排了对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金融结构、外贸结构等进行调整,目前这些工作仍在进行中。
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恶性的,要从根本上治愈是不可能的,因为制度性弊端就像恶性肿瘤一样,要想治愈就须动大手术,而美国统治者是不可能改变其根本制度的,只会小修小补。所以,尽管在黔驴技穷时采取了“社会主义”的政府救市的少有举措,但治疗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在治疗的同时也为下一次发病埋下了祸根,埋下了“定时炸弹”。我国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可控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这是一种良性的病变,只要措施得力是可以治愈的,而且还可能成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契机。
让我更为忧心的是,一些人叫嚷着让中国引进西方的金融人才。中国有这样的人在叫嚷,外国也有这样的叫嚷声。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近日访华时表示,亚洲,特别是中国,是未来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他建议中国吸收一些西方失业的金融界精英,并投资一些非金融领域。
傅思途曾在伦敦金融城工作了45年,这是他所见过的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伦敦的金融行业有5万人失业,他们和华尔街那些失业的金融专业人士不妨到中国来试试。他还笑称,他已向上海市政府建议,到伦敦金融城和华尔街去设个招聘处。
他认为,中国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不大,因为中国的金融业还不够发达,但中国需要建立成熟发达的金融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很大。
傅思途感觉到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对引进海外金融机构和到海外投资更加谨慎。他认为,中国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不必只看金融投资,可以多考虑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多样化很重要。
虽然中国经济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滑到个位数,为9.9%,但傅思途对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非常有信心。他认为,中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有数亿农民将成为工业生产力。对于英国来讲,有2%到3%的年经济增长就会很高兴了,但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就是目前对世界经济的最重要贡献。
傅思途把金融危机比喻成一本“用几万亿美元写出来的教科书,免费供中国使用”。实际上也并不免费,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减少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傅思途认为,对于英国和美国,这将是一次程度较深、可能持续两到三年的衰退期。
英国政府10月13日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劳埃德TSB和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注资370亿英镑,将其部分国有化。此前,英国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和诺森罗克银行已被收归国有。
对于英国将一些银行国有化的措施,傅思途说,这实际上是采用了瑞典上世纪90年代为挽救其银行业而采用的同样方法,即先将其国有化,再用6到7年的时间使其恢复私有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监管体系的改革。
傅思途说,金融工具本身都是很好的,问题的根源是对金融工具的不当使用,“在期权上面加期权再加期权”。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政策制订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设计监管体系,在避免风险的同时,鼓励金融创新。
由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金融专业人士都是受的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教育,极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把美国金融搞到了崩溃状态,把英国金融搞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他们来到中国,还不把中国金融彻底搞垮了?
我坚决反对从英美等西方国家引进金融人才。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出现房利美、房地美和罗曼兄弟。
2008年10月30日星期四于北京安贞北里
电话;010—83701573
手机短信:13522382072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