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拯救美联储:美国经济“倒金字塔”坍塌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拯救美联储
时间: 2009-3-28 | : 张景宇 | : 中国经营

  

  
美国自顾不暇,伯南克“撒钱”遭遇“货币陷阱”

  

    一直充当“最后借款人”角色的美联储,面对金融危机不得不走上前台,充当起投行角色。
  3月2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披露,该行在首次公开收购国债活动中,收购了价值75亿美元的国债。这是伯南克宣布“启动1.2万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后迈出的第一步。
  在未来的半年内,美联储还将共计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并购买8500亿美元与“两房”相关的抵押债券。
  “如有必要,就用直升机撒钱。”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一年前在国会上的演讲犹言在耳,事实证明他不但说了,而且也正在做。

  

   流动性陷阱:伯南克的救赎

  

  为了应对这场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匮乏,自2008年11月开始,坐在“直升机”上的伯南克拼命扩大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同时创造了历史上令人恐惧的货币发行量。
  资料显示:1913~2008年,美联储95年间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只有7500亿美元,而从2008年11月开始,美联储在4个月时间内增发了同等数量的基础货币,使基础货币量达到1.535万亿美元。截至3月19日,美联储资产项规模已高达2.09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4750亿美元,机构债480亿美元,房地产抵押债券2360亿美元,与救市有关的买入资产高达4690亿美元。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伯南克为挽救经济危机所做的努力。”麦健陆顾问公司分析师裴培告诉《中国经营》记者。
  事实上,学者出身的伯南克是一个偏执的货币主义者,这位以研究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而著称的美联储掌门人,相信货币手段可以挽救这场金融风暴。他认为在上世纪的那场经济危机中,如果美国政府及早采用货币手段,就能让经济衰退消于无形,甚至不必采用政府投资拉动等手段。
  “不过这一次,伯南克的理论将受到考验。”裴培认为,美国现在的问题在于货币手段遭遇流动性陷阱。

  

   美国经济“倒金字塔”坍塌

  

  “如果把全球的资产按流动性分类,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呈倒金字塔的结构,最底层是各国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只占2%左右;再往上是股票、债券、房地产等投资品,占流动性的10%至20%;最顶端是衍生品,如信用违约互换、利率掉期等,占70%。”裴培对《中国经营》记者分析,据统计目前的信贷违约市场规模约6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10年的GDP,扣除各机构交叉持有的部分,净头寸约6万亿美元。
  事实上,伯南克遇到的难题在于美国经济“倒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出现坍塌,而美联储只能控制基础货币的发行,它对衍生品市场的控制力很弱。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调节,是通过增减货币供应来实现控制的。美联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入基础货币,银行再将这些货币借贷出去,利用乘数效应,最终影响实体经济以及衍生品资产。”裴培认为。
  然而,伯南克的货币刺激手段在银行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由于次贷危机引发衍生品市场的去杠杆化,银行手中有货币也往往不敢贷款,而是采取超额准备金方式,重新流回到美联储手中。以往,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商业贷款后,通常要将这些贷款打包证券化,变成债券卖给投资者,回笼资金后重新用于借贷。但是当市场陷入流动性紧缩后,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根本没有投资者接手,这一回路被截断。
  美联储公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08年9月时,美联储账上只有620亿美元各金融机构存入的存款准备金,而到了2009年3月19日时却高达1.08万亿美元。

  

   美联储:央行“降格”投行

  

  事实上,美国财政部此前经济刺激计划所投入的大量资金,只是反映在银行的存款账户中,并不能直接支持经济活动,而只有通过银行变成贷款,奥巴马拯救美国经济的目标才能够达到。
  但不幸的是,美联储这个“印钞机”似乎出了故障。“目前美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美联储单纯投放基础货币的传统手段已经失效。”裴培告诉记者,M2是指通过银行变成贷款从而真正支持经济的那部分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不得不亲自出马,充当“投资银行”的角色,直接下场参与贷款支持债券的买卖,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
   购买8500亿美元与“两房”相关的抵押债券,很显然是这一政策的结果。
  面对日益“降格”的美联储,独力难支的伯南克无能为力,只能把美国财政部也拉下水。3月23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由财政部出资750亿至1000亿美元来购买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这也成为奥巴马政府为恢复信贷流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的最新步骤。
  从“TARP”到回购美国国债和抵押债券,再到收购银行有毒资产,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你方唱罢我登场,频频抛出越来越令世界瞠目结舌的金融救助计划。他们似乎忘了,最后的买单人正坐立不安地在一旁观望,这个名单里不只有中国、日本,还有美国自己的国民。

  

  国际资本超配美国股市

  

  时间: 2009-3-28 | : 卢远香 | : 中国经营

  

  金融危机让全球股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但美国作为金融海啸的旋涡中心,最近却正成为资金流向的集中地。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觉得美国股市到了抄底的阶段。”3月24日下午两点半,美国普信集团副总裁林羿在深圳福田香格里拉大酒店接受了《中国经营》记者的专访。
  对此,美国普信集团——这家管理着约300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大(以市值计)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应对策略。“从估值角度看,美国股市已经到了非常便宜的地步。投资美国市场的机会已经到来。”林羿向记者透露,国际上一些大型的退休基金、主权基金正开始大手笔投资美国。

  

   抄底企业债和指数基金

  

  普信集团管理着不少全球配置的股票基金。与2008年底相比,这类基金的配置策略正悄然改变。去年下半年,全球基金小幅减仓美国市场,超配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巴西的矿业资产。但进入2009年,前期超配的矿业资产遭到减持,改为低配状态,而美国市场成为资金的新流向。
  “即便在全球范围内,我觉得美国股市也到了抄底阶段。”林羿介绍,普信一些全球策略基金已开始增加对美国市场的配置,而且,“对美国市场超配的趋势还会延续。”普信集团的资金流向,正是大型投资机构回流美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林羿了解到,全球一些大型主权基金、退休基金等,正开始比较大手笔地投资美国的指数或指数增强型基金。“他们看好美国股市的表现,但又琢磨不透哪些板块有比较好的机会。”林羿透露,自去年底以来,普信集团的指数基金和指数增强型基金很受欢迎。
  除了主权基金、退休基金这些正规军外,记者还了解到对冲基金对美国市场的信心也得到恢复,不少机构正筹集资金到美国市场淘宝。
  就林羿看来,全球资金持续流入美国有其内在的原因。“在发达市场中,欧洲的经济比美国还糟糕。从美国复苏的情况来看,他们更看好美国。”林羿直言,欧洲存在很多类似次级债的问题。在前两年市场红火时,东欧国家发展迅速,西欧国家的银行纷纷贷款给原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但如今,这些东欧国家的币值迅速贬值,造成企业没有能力支付贷款,也就出现了不是次级贷,但类似次级债的问题。
  而从有关数据来看,资金重新流入美国的迹象从1月份就开始逐渐显现。来自晨星的统计显示,美国的共同基金在2008年12月净流出400亿美元之后,2009年1月终于获得了资金的净流入,净流入的金额约为83亿美元。该数字不包括ETF、货币市场基金和组合投资基金(FOF)。而ETF获得的资金净流入约为20亿美元。
  除了指数基金,企业债也成为资金集中回流的目标。
  率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亚洲区投资的基金经理彭宣衡向记者表示,自3月以来,很多对冲基金四处筹集资金到美国购买破产债券,理由是美国的部分资产很便宜,有淘金的机会。据他了解,资金募集规模从几亿美元到几十亿美元不等。目前,还有不少对冲基金正积极地募资。
  “目前,大部分企业债和国债的利差达到11%~12%,有些甚至是15%。”林羿介绍,在金融海啸前,这两者间的利差为4%~5%。而今年以来,有部分高质量的企业债,例如美国的一些电话电信公司也在发行企业债,收益率达10%以上。为此,普信集团近期也推出新的债券基金,集中投资于美国AA级别以上企业债,并在BB级别企业债中挑选高质量、高回债券。
  此前,金融海啸爆发以后,很多资金从企业债市场撤出,转而到国债市场避险,并造成国债的收益率急剧下降,如10年期国债利率才2.77%。与此同时,30年国债和5年、10年国债的利率也在拉平,利差只有1%~2%。由于人们的这种避险情绪,造成了企业债收益率一度高高在上。

  

   金融危机第二波之争

  

  资金持续进入美国市场正成为一个趋势,但他们对金融股的态度却有众多分歧。
  “花旗银行跌到1.4美元企稳后,很多对冲基金买入花旗、美洲银行等金融股。”曾经在对冲基金做自营业务的知情人士表示,对冲基金买入的理由是银行股非常便宜,其基本面不可能再坏到哪里去了。而且,他们坚决相信,花旗银行不可能被国有化。
  而美国一家管理着百亿资金的对冲基金亚洲区高级副总裁也认同这一点。“花旗银行并不仅仅是大型的银行,也是一种象征性的精神支柱。虽然银行股基本面仍有一些不明朗因素,但不管如何估值,银行股的股价都太便宜了。”这位高级副总裁表示,不少对冲基金认为美国政府处理“有毒资产”的计划是“对症下药”,因此他们开始介入银行股。
  数据显示,3月以来的反弹中,道琼斯指数的成交量放大为平常的1倍左右,但金融股的成交量则放大为平常的5~6倍。另外,资金在权证衍生品市场也极为活跃。“我所关注的一只花旗银行的认购权证,在短短3天的时间内,价格就从7美分涨到了0.56美元,翻了8倍。”前述对冲基金亚洲区高级副总裁说。
  如今,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共同基金公开表示看好银行股。但林羿依然持谨慎的态度。“我们现在还是避免银行股,介入银行股还为时过早。”林羿认为,“奥巴马拯救银行业的计划刚推出两星期左右,这些计划能否奏效,还没办法下一个结论。”银行股之所以暴涨,根本原因还是游资的短线炒作。
  3月初,花旗、美洲银行、汇丰控股等银行股的股价暴跌,国内曾以此猜测美国第二波金融海啸的到来。“银行股的这波下跌跟基本面是相脱节的。”林羿认为,因为奥巴马公布的拯救银行的计划缺乏细节,市场非常失望才出现了非理性抛售,而并非公司的基本面突然恶化。因而,不能称之为第二轮金融海啸。
  在林羿眼中,第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源于与美国住宅地产相关的次级债危机,而第二轮金融危机将可能始于商业地产出问题。寿险公司的资产主要投向商业地产,如果商业地产价格出现大面积下跌,可能引发寿险公司的相关投资出现亏损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真有第二波金融海啸,将可能会倒闭一批寿险公司。”林羿说,如果对以消费为主的信贷市场(如信用卡)没有进一步激活,而是出现恶化的情况,危机可能会蔓延至商业地产,并波及到寿险公司。
  在金融板块里面,产险公司是普信集团看好的行业。与寿险相比,产险事故的频发率比较高。因而,产险公司的资产配置要保证充分的流动性,其投资更为保守,很少投资商业地产和股市,而是投资国债等相对稳定的品种,也就没有危机爆发的隐忧。如今,还没有迹象显示危机向商业地产蔓延,但林羿称他们还是对银行股和寿险公司持观望态度。“以保守的观点看,明年第一二季度是介入银行业的较好时机。而乐观一点儿看,今年三四季度也许就有好机会。”林羿预计。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美国   银行   基金   美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