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纳尔档案》与《记者无疆界组织人所不知的一面》
《梅纳尔档案》与《记者无疆界组织人所不知的一面》
郑若麟 文汇驻巴黎记者
这是两本揭露法国非政府组织《记者无疆界组织》及其“终身”秘书长罗贝尔·梅纳尔的书。我与梅纳尔有过一面之交,曾彼此交换过对记者和新闻自由问题的看法。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火炬接力来到巴黎时,梅纳尔会走得如此之远。去年梅纳尔其实曾到中国进行访问,与中国有关方面似乎有过接触。但显然没有如在台北陈水扁那样拿到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当然,这样说不一定公平,也许小看人家了。不过,读了这两本书以后,任何人都能自己得出结论。
本来,人员不过25名的《记者无疆界组织》仅仅是世界上诸多非政府组织中的一个。然而这次这个组织却借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之机,在雅典点燃圣火的仪式上、在巴黎4.7 火炬传递上,孤注一掷地挥动黑旗“历史性地一跳”,遂“竖子成名”……在连续几周内,在巴黎人们言必谈“记者无疆界”;电视上出镜率最高的,正是该组织秘书长罗贝尔·梅纳尔。甚至超越国界,在全球也大大露了一番脸。问题是,名声最大却并不一定就代表着真理在握,就像裸奔球场并不意味着进球获胜一样。恰恰是因为《记者无疆界组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借奥运抢出风头,也使其露出了漂亮裙子底下隐匿着的狐狸尾巴:这是一个背景极为“复杂”的组织。难怪就是在法国的网络天地里,也有很多善良的人们在告诫世界:天真的人们啊,你们千万要小心上当呀!
说起来,写这篇文章的念头,源于一次在法国电台上的公开辩论。当时由于《记者无疆界组织》的五手铐旗“黑”遍大半个法国,因此记者便想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组织。在探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组织在法国触角深入到媒体的每一个角落,令人叹为观止。我遍寻网络、书店,最后发现了这两本书:一本题为《罗贝尔·梅纳尔档案:为什么记者无疆界组织疯狂攻击古巴》,是让—季·阿拉尔,出版于2004 年;另一本是《记者无疆界组织人所不知的一面:从中央情局到五角大楼的鹰派》,为马克西姆·维瓦。在这次辩论节目中,在结束时应邀佳宾可以推荐一件他心仪或厌恶的事或一本书,供听众参考。电台三次致电给我,问我将推荐什么内容。我心坦然,便告之,我将告诉听众我正在阅读维瓦所著《记者无疆界组织人所未知的一面:从中央情局到五角大楼的鹰派》一书。令我吃惊的是,当最后我在电台直播中向听众介绍此书后,立即就有一位“听众”直接致电:这是一位《记者无疆界组织》的成员,他来电就是为了“批判此书内容失实”。我当即询问辩论主持人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电台方面事先了解了我要说的内容后,直接通知了《记者无疆界组织》,让他们来电“消毒”,因为他们认定我一定会大肆攻击该组织。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人并不如此行事,我只是介绍我正在阅读此书,并推荐所有对该组织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读一读而已。这一小插曲足以令人看到该组织在法国的势力有多大。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两本用法语写成的、涉及一个法国的非政府组织的书,都不是由法国出版社出版的,前者是加拿大朗克多出版社出版,后者是比利时亚当出版社出版。法国国内的出版社居然都不敢出一本有关梅纳尔的书,由此也可窥该组织在法国的“至尊”地位,以至于无人敢对其说个“不”字。
在私下场合,很多人告诉我,“我讨厌这个组织,特别是其老板”。我的一位多年在媒体工作的老朋友,一位非常著名的记者曾对我说,“多少年来我定期向《记者无疆界组织》捐款,但现在我断绝了与之所有的联系,因为这个组织已经成为梅纳尔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当我问道,为什么你们都不在电视或电台或刊上公开发表你们的这些意见呢?所有的人都顿时哑口无言。法国著名参议员梅朗松与我有着同样的印象。他在他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法兰西文化电台上参加有关西藏和奥运的辩论。当我提及梅纳尔时,我的两位同台辩论人员马克·克拉维兹和亚历山大·阿德莱(均为著名记者和作家)都闭上了嘴……但在私下他们都对这个人物及其使用的方式不以为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贝尔·梅纳尔才真正成了法国媒体上的“活佛”:谁也不敢公开反对他。甚至就是一些政治家和记者敢于表示一点不同意见时,也仅仅局限于“你的事业是高尚的、你的方法是不妥的或可商榷的……”
然而实际上该组织的事业是否真是“高尚”的,今天即使在法国也存在着很深的疑问。只是这一疑问至今仍然未能在媒体上反映出来而已。这首先涉及法国媒体与该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很多观察家们都已经提出,《记者无疆界组织》历来攻击对象是“有选择的”。如很多法国记者批评梅纳尔“从来不披露法国记者面临的问题”。熟悉内情的人员告诉我,这是非常好理解的。法国很多大财团如布依格、拉加代尔等都拥有很多刊和电视电台等传媒,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这些财团大多都每年定期向梅纳尔“捐款”……这一点就是一些非法国人和组织也已经了解到了。如台湾陈水扁就对此心知肚明。据台湾媒体道,2007 年台湾即以民主基金会名义授予梅纳尔勋章,以及一张十万美元的支票……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梅纳尔的声音就很难在法国主流媒体上出现。在法国只要到网上去找一找,反对声音并不少。但在电视等主流媒体上,则基本不见不闻。
据《罗贝尔·梅纳尔档案》一书的披露,该组织的工作流程大致是有规律的。他们往往到工作对象国秘密招募人员,要求其提供该国“违反新闻自由和人权”的事例和内容,再根据这种披露授予披露者各种名誉和奖章,并提供发展资金。该组织特别鼓励这些人员冲撞法律边缘。一旦驻在国发现而根据法律对其进行惩罚时,《记者无疆界组织》就会以“记者人身自由遭到威胁”为由,而反过来进一步攻击对象国。书中对此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梅纳尔于1998 年来到古巴,与被招募的对象、一位名叫巴盖的“古巴独立记者协会”主席见面。书中描述他们是如何在一个公共场合见面的,如何偷偷地将一台手提电台交付巴盖,如何在一辆不停在大街上兜圈子的汽车上交待任务的……此后,巴盖与该组织就通过电话联系。“他们总是嫌我对政权太温和”,“他们要求我将卡斯特罗称为‘杀人凶手’,甚至要求我撒谎……当我不肯时,他们就很不满意我,去另外找了其他人……”这一次之所以《记者无疆界组织》失了手,是因为巴盖本身也是一位特殊身份者:他是一位古巴的特工。正是通过这位特工,《记者无疆界组织》的有关手法才得以被揭露出来。当然,这样招募来的人员并不是为该组织白干的。书中还详细描述了他们是如何通过银行给巴盖支付金钱的。其中有一个细节非常令人吃惊:该组织只向那些提供了对他们有用的信息的人值钱,哪怕是谎言;而提供的信息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则一分不给……这与一个正常的人道组织的正常的工作方式差距实在太大。
该书还详细介绍了《记者无疆界组织》与世界上一家名列前矛的大广告公司的密切关系。这家公司这家广告公司不仅与法国政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许多演艺界名流关系密切,而且控制着法国主要刊《世界》与《解放》的40% 以上的广告;同时还控制着法国大部分其他刊上的广告。正因为这一层关系,法国刊和媒体大多都不敢批评梅纳尔。反过来,梅纳尔也对与这家公司有着良好关系的媒体网开一面……
如果说《罗贝尔·梅纳尔档案》一书问世较早(2004年出版),《记者无疆界组织人所未知的一面:从中央情局到五角大楼的鹰派》则刚刚于去年底发表。这本书着重分析了《记者无疆界组织》的资金,与美国《民主基金会》及其旗下的各式基金会的复杂关系,与一些大财团如索罗斯等人秘密资助该组织的原因与后果……特别是披露了《记者无疆界组织》对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进行疯狂攻击的深层原因。该书一开始就指出了《记者无疆界组织》的一个理论上的悖论:捍卫记者的自由,而非公众的知情权。也就是说,记者发表任何言论的权力才是该组织关心的核心;而所发表的言论是否真实,则不是该组织的问题。这就解释了梅纳尔是如何将《记者无疆界组织》这个本应是纯粹的人权组织演变成一个政治工具的。捍卫公众的知情权,意味着记者既有权利亦有义务,权利是指记者发表文章,而义务则是所发表文章必须符合法律和事实。而捍卫记者的绝对的发言权,则是将记者变成了一个超越法律的“圣人”。《记者无疆界组织》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挑起一些与西方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内部的冲突的。汉学家多梅纳克最近在发表在《费加罗》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有55 万名记者,其中有30人在监狱里,而且大多不是缘于政治而是刑事原因,怎么能说中国是一个“大监狱”呢?但对于梅纳尔来说,则只要有记者在狱中,就是“不自由”。至于什么理由入的狱,则不是他的问题。
事实上,梅纳尔和《记者无疆界组织》在这次圣火事件中风头出尽,已经露出了“下世”的迹象。越来越多的质疑正在法国网络上汹涌翻滚,总有一天会冲破媒体的封杀的。反对该组织的团体和人员也在增加。就在雅典事件前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宣布不再与《记者无疆界组织》进行合作,退出该组织发起的“网络自由表达日”活动。其原因就是拒绝该组织将这样一个活动“政治化”。据当时道,教科文组织批评《记者无疆界组织》“追求轰动效应”、“任意攻击发展中国家”……教科文组织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公开批评过该组织,但后来仍然在一些项目上继续保持着低水平的合作。这一次,据一家通讯社引用教科文组织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的话说,联合国已经决定“永远断绝与《记者无疆界组织》的任何合作”。而更直接的批评则来自其他一些真正的非政府组织,如当年与梅纳尔一起创办《记者无疆界组织》的罗尼·布洛曼就曾公开揭露该组织在梅纳尔领导下已经“堕落”、“屈从于外部势力”、在内部“采取独裁统治”等。布洛曼为此于1994 年宣布脱离该组织,另创《医生无疆界组织》……
最近形势正在逆转,最近梅纳尔和《记者无疆界组织》已经开始遭遇反击。《观点》杂志本周刊登了作家帕特里克·贝松的一篇文章,严厉抨击梅纳尔自以为“高于法律、高于国家、高于人民”,称这个“以记者无疆界”为名义而“东征中国”的人,与当年“拿着圣经去攻击中国,以为自己给中国带去更先进的文明”的殖民者性质是一样的!这还是法国主流媒体上刚刚出现的真正的“反梅纳尔”潮流。尽管这样的文章还不多,但却是一个非常说明问题的迹象:梅纳尔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就在梅纳尔前往希腊干扰圣火的几乎同一天,他得到了由法国总统萨科齐颁发的共和国骑士勋章,以表彰他23 年来做出的“功勋”。曾有记者问我如何看待此事,我的回答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还不能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的话,我们可真是有眼无珠了!在这种形势下,应该说推荐这两本书是有必要的,只要读过这两本书,便会对梅纳尔和《记者无疆界组织》的性质和手法一目了然,不再上当。
最后顺便提一笔,梅纳尔曾一度威胁要将《记者无疆界组织人所未知的一面》的维瓦告上法庭。但实际上一直只说不做。熟悉内情的人告诉本记者,实际上梅纳尔不敢这么做,因为此书内容几乎全部属实。真要上法庭,将会使梅纳尔一败涂地。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是,此书出版已经四个多月。在梅纳尔等势力的控制下,此书不仅未能在法国出版(是法国人),而进入法国后也遭到媒体的一致“冷落”。没有任何主流媒体进行道和书评。在这种情况下,此书销售当然十分有限。然而梅纳尔没想到的是,经过4 月7日火炬接力巴黎受阻一事后,此书突然畅销!这大概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当代版吧………
相关文章 奥运圣火风暴后中国纳什在哪里?《纽约客》:中国新保守民族主义者郭海强:中国人的“爱国”究竟需要何种“理性”?他们为何决意与北京奥运为“敌”?中国怎么样和怎么样中国—西藏、奥运会及其他从西方“反奥运潮”说起—批判反思“塑造敌人的文化”杨连旭:人民的胜利和30年邦交政策的失败欧美反华现象的文化分析“80后”扛起“护国运动”大旗“颜色革命”策动者阴谋中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