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主席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目标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在毛主席看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而且是广大人民共同富裕。   

  毛主席、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天下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消灭剥削和压迫,人人过上平等美满的幸福生活。建立一个理想的、和平安宁的新社会。

  

  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就是要让穷人得到翻身。那么,要怎样才能让穷人真正得到翻身,这是毛主席为首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所思考的核心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彻底消灭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具体怎样才能摆脱贫穷,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且尽可能地缩小贫富差距。这是老一辈革命家最为重视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毛主席最早提出要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目标。早在1944年,毛主席就第一次提出“共产党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为此,他特别强调“谁要是不认识这个最有发展、最富有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的力量,谁的头脑就是混沌无知。”“如果我们不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第一次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并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思考。1955年,毛主席指出:“在土改后,农民发生了分化,如果我们没有新的东西给农民,不能帮助农民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来,那些穷的就不相信我们,他们会觉得跟共产党没意思……为了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的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

  

  在毛主席看来,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而且是广大人民共同富裕。他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基础巩固的重大问题。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发展明确将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作为共产党人的目标相提并论。

  

  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以毛主席为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所研究探索的经济建设理论。

  

  四个现代化的完整理论的提出经历过一定时期的研究完善过程。最早在1945年,毛主席在党的七大政治告《论联合政府》就指出:“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建立民主主义国家而奋斗,而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奋斗”,并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1954年6月14日,毛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又说:“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化、机械化……”,同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次把工业、农业、文化、军事并提。195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个现代化的概念。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959年至1960年,毛主席在谈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时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这是毛主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内容。

  

  1960年周总理在谈《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时,把毛主席提出的“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

  

  这样,毛主席通过长期研究的“四个现代化”的经济建设理论正式形成。

  

  那么,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在1963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使我国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同年11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总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政府工作告》中重申了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告》提出的两步走,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叶剑英在1979年国庆三十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十年来,我国水利设施、化肥农药、农村用电、农业机械等大大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有了不少改进。全国粮食产量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1.7倍,棉花产量增长3.9倍。我国的钢铁、电力、石油、煤炭、化工、机械、轻纺等工业部门大大加强,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前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目前,全国工业企业达到35万个。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固定资产达到3200亿元,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积累的工业固定资产的25倍。从我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1952年算起到1978年,我国工业发展尽管经历过几次起落,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达到11.2%。我国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改变了许多地区原来交通闭塞的落后局面。随着生产的增长,我国贸易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在工农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人民的生活比解放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立了可以依靠的前进阵地。”

  

  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发展最美好最崇高的理想境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