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博奕
冷战结束了美苏东西两阵营对持的格局。但国际局势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平静。相反,全球地缘政治因为苏联的瓦解和美国的独大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后冷战年代,北约东扩打破了冷战时东西两阵营的军事平衡。国际矛盾焦点由军备竞赛、意识形态输出、和局部代理人军事冲突转向经济领域角逐。
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然后蔓延全球。危机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一次。西方发达国家长期过度消费、次级货款引起的房价泡沫、和金融机构过度融资的衍生工具是直接引爆危机的导火线。从宏观分析,它也是后冷战时代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本着自身经济利益在自然资源、石油、贸易、金融、货币等进行着多边博奕下的必然结果。
无论这次金融危机有多大威力和持续多久。尽管从多方衡量美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都将会减少。但美国将会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继续成为主导地位角色不会改变。对此,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里辛斯基有精辟论述:
在冷战束之时,美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毛额总和的比重,尤其是它在全世界制造业产值的比重,己稳定在约30%左右;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头几年的例外情况,这个比例在本世纪一直是如此…
美国精通明日产业,也代表其技术优势不会立利被超越,尤其是在经济上有决定性的领域,美国正维持或扩大它与西欧及日本对手在生产力方面的优势。
布里辛斯基出书后,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和伊、阿战争;10年后,美国经济因金融危机受重创。金融领域是〞经济上有决定性的领域〞之一,事件的发生无疑给美国对全球政济和经济的影响力再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是布氏始料不及的。
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道琼工业指数由高点14,000下跌至至6600点。美国政府急促动用数以万亿的巨款抢救咽咽一息的三大汽车生产商和第一大保险商AIG。所有大银行由于持有巨额无法算清的有毒资产和过度融资而必须接受政府稳定金融计划数以万亿的救助。大型投资、储蓄银行相继倒闭和贱卖。
第一个轰然到下的是贝尔斯登,这家拥有660亿美元资产,闯过了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的投资银行,最终以市价的10%给摩根大通银行收购。接下来是雷曼兄弟的破产、美林证券的速售。谨存的高盛证券和摩根士丹利亦迅速宣布转营为商业银行。这些被称为资本主义灵魂,吒咤风云整整一个多世几的华尔亍投资银行在短短半年中丧失殆尽。
2008年和2009月初,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作出了空前的干预措施政策。
· 2008年9月16日,政府对AIG注资850亿。
· 2008年10月14日,前任政府财政部宣佈TARP,這计划將购入2000亿元银行和相关金融机构的优先股
· 2009年2月10日,現任财政部规划出金融穩定计划
·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国会通过的7870亿元刺激经济方案。
· 2009年3月18日,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伯南克宣布将购入3000亿联邦长期债券。
美国政府放手对市场大量注资。短期或会起一定作用,但长期的深层次影响很有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深远的不良效应。
这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但没有动摇他在全球主导的地位。美国GDP比第二的日本多3倍;全球500强企业占了153家。美国的军力、国土和资源决定了他不会象二战后的英国。国际贸易将断续以美元结算。纽约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对全球金融影响仍然没有对手在可预见的将来能望其项背;全球金融业仍将以美国华尔亍为中心。
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受到猛烈冲击。大量加工业企业倒闭,大学生失业。中国官方于2008年10月宣布第三季度GDP为9%,结束了多年双位数的增长。中国的出口占GDP38%。而总出口的40%是依赖美国市场。美国和发达国家消费的严重收缩无疑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严冬。据福比斯杂志2008年10月24日道,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和消费力速降导至出口型的中国加工业大受打击。重灾区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己有过10,000间工厂倒闭。预料将有20,000间在未来结业。这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的具体表现。同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动用5000亿美元加强基础建设,扩大内需。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汇储备冠全球首位,GDP居美日德国之后排第四。虽然发展潜力仍然强劲,但挑战十分严峻。出口型经济到了耍做结构性转型及调整阶段,政府必须面临因结构性转营而做成的产业过剩和失业问题。地缘政治矛盾、金融改革困难重重、极端民族主义意识抬头等等。这些都是中国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成了未来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21世纪开始中国在经济上有个流行讲法叫〞与国际接轨"。这是一种外交辞令也是“政治正确”,但概念比较模糊。先把它的概念理解为〞中国已经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参与的过程达到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力的目的。战略上是可取的。但接轨有很多形式,技术也有很多做法。如加入WTO组识在国际贸易上争取有利地位。又或最常见的与外国企业合作或合并式,通过收购和被收购把自身融入国际轨道;再或模仿式的接轨去学习或按照国际规范办事。无论是那种形式这种做法,风险的考滤是必耍的。加入国际组织受到组织限制;收购或被收购有市场风险和文化差异带来的效应;模仿和学习需耍投资人材和其它资源。〞与国际接轨"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界与国际接了很多轨,后果就不堪切想了。所以企业决策人不能为接轨而接轨。
但无论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有多大。中国的综合国力继续上升的趋势不会变,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中国在钢、煤、水泥、和电视机生产量己在世界领先。本世纪初,中国有14家企业列入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市值为5300亿美元;上市公司有1377家。这也是因为中国国土、人口、地理位置和成功的三十年市场经济政策的结果。
中国人常说,有危必有机。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博奕中,中国如能把握机会,吸取以前经验不足做成的教训,契而不舍地进军国际金融领域。在残局过后,必能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掌握更多主动。
在大国之中,俄国在后冷战年代的经济发展是最不平衡的一个。简单地说俄国的整个经济是与石油共荣辱。俄国在本世纪不到10年间经济特飞猛进与国际石油价格飞升有直接关系。(参考油价图,图2)
石油价格从2007年11月的146美元一桶跌至2008年1月的38美元一桶。2007年,俄国GDP的20%是来自石油和相关行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估计,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占俄国出口总额的60%以上(2007年是64%),占外国直接投资总金额的30%。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明白为何俄国的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显得不堪一击。
俄国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伊万. 科罗勒夫在2009年2月的一个国际投资、贸易、企业发展专家交流会上论述了金融危机给俄国带来的冲击:
...... 在过去6个月中,中央银行卖掉2000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大约有60%成了资金外流。国内银行、非金融业公司、家庭大量买入外国货币。
股票跌80%。卢布从2008年7月至今贬值50%。估计2009年GDP为零增长。从多行业包括纲、有色金属、住房建筑、服装、零售、银行信用将会减少20%至30%的产量或销售。…….
有几种原因造成俄国经济在金融危机面前不堪一击:
脆弱的金融系统,
股票市场外资比重高,
俄国银行和企业向外国投资者举债过高,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于依靠出口石油价格,
超值的卢布。(从2001年升值145%)
由于石油价格暴跌和卢布迅速贬值,俄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入市干预大量购入卢布,令外汇储备在2008年4月止蒸发300亿美元。油价暴跌令财政预算剩余消失。俄财政部宣结动用300亿欧元以确保三大主要银行的安全和提高资金流通性。
除了金融危机威胁,俄国在地缘政治上也面临多方挑战。为争夺对能源的控制和乌克兰翻面和对格鲁吉亚动武。美俄关糸亦由于以上事件加上布什政府的〞战略防郅糸统"部署计划互相不妥协而到达谷底。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史蒂芬皮弗在布鲁金斯研究所2009年2月的一份告指出,这次经济危机考验和其它挑战将对俄国的外交政策影响巨大。极有可能是经济危机给俄国领导层带来机会,因为他们需耍一个〞美国敌人〝形象去鼓动民族主义和分散国民对国内经济困难的注意力。
布里辛斯基在他的“大国政治”中认为俄国的出路是放弃再倔起的雄心壮志向欧洲靠拢并成为欧洲的一份子。这是布氏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主现观愿望。认为布氏的观点是不客观亦不实际。俄国有崛起的自然条件;历史也证明俄罗斯也不可能是久居人下的民族。美俄关系有解不开的死结,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了北约东扩战略。俄国由于国力退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自从普京主政以来一直寻求复兴之路。在政治上,普京有效地利国民族主义情绪使他的民望如日中天,经济上,高涨的油价给俄国复兴之路加上动力。而北约东扩和俄国复兴是本质的矛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里,这种矛盾将更加激化。在布氏出书10年后,俄国己经从谷低爬起来了。这次金融危在给俄国再一次冲击,但他将利用他在能源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国际舞台上显示实力。
日本经济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泡沫化后一厥不震。日经指数由1989年12月的38,900点历史高位跌至2003年3月的8,000点。长达10多年的熊市使日本经济饱受煎熬。还未喘过气来,这次由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令千疮百孔的日本经济再带来百孔千疮。2009年2月,日经指数再创7,000点历史新低;同月出口量比2008年下跌48%。3月24日,华尔亍日道所有主耍日本公司继续看谈2009年全年经济;大型工厂生产指数由上一期是44.5跌至负66。
相比美国政府的大手笔注资市场,日本政府的干预计划是微不足道。除了在2008年8份宣布约1000亿美元,日本首相麻生在10月16日宣布追加约13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资金。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堀起,是民族性和政治结构成功配合的结果。战败国的日本下了军事帝国的包服;但坚韧不拔的民族性使他几乎把全部社会资源投入经济建设。二次大次前建立的军事工业转民用给日本经济堀起作出了重大贡献。
缺乏自然资源和就业终身制是日本经济的二大弱点。当经济发展到成熟阶段,弱点就无所遁形了。
没有任何国家比日本更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由于日本基本没有石油和天然汽储备,这个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耗国(第一美国,第二中国)耍从石油出口国买入90%以上的国内总消耗量。意识到本身的先天不足,日本政府对国内的石油工业加倍重视。尽管不是石油出产国,日本培养了大批世界一流的石油业专业人事包括石油开采和能源研究专家。这些专家在世界各地特别是石油出口国给各政府和石油企业出谋划策;由专业管理和高科技优势在世界能源舞台保持主耍角色。
欧州的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冲击下同样是焦头烂额。2007年8月美国次级按贷爆破后,欧州银行马上受到索连。各大银行立刻宣布抹掉3000亿美元的次贷资产。美国可以由联邦政府统一处理,但欧州必须协调各国不一样的金融危机效应。像美国8000亿的注资计划,在欧州不同国家的政治环境下很难有效机协调。
自从危机爆发以来,欧州各国都有不同声音。法国和意大利建议采取类似美国的救市计划,但德国和英国本着自身的具体状况对法意两国的提议有所保留。各国最后达成共识以减息和提高银行存款保险金作为首次应对措施。
但随着冰岛的破产,这些措施无补于事。由于信用流通性持续恶化。各国不得不各自为战。2008年10月5日,德国以679亿美元刺激地产业;荷兰和法国同日宣布用431亿美元注资富通银行。10月13日,德国宣布由950亿美元的银行资产重组计划增至4000亿;法国同日宣布田540亿增至4000亿以作配合。
欧州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系有复杂的地缘政治。在这经济体内虽以德法为垓心,但没有谁能支配大局。冷战结束后,西方阵营政治势力东扩同时也加强了欧州作力一个经济体系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上世纪90年代中以欧元作为统一贷币再提升了整体竞争力。欧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它的高端消费产品一直在全球占领先地位。在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中,欧州将在全球经济及政治议题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有如火山爆发,金融危机是后冷战时代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蕴藏己久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矛度到达极点的一次喷射。这是一次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没有国家可以幸免的经济危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保持经济和企业增长不断以借贷进行投资、消费和支付政府开支;以中国、俄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求经济发展一直以廉价劳工产品和开发自然资源来满足前者的需耍。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全球一体化"概念加剧了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危机己超出了金融范筹,由干信用缺乏流通必然给实体经济带来沉重打击。
这次金融危机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它只是后冷战年代不到二十年间列强博奕进入残局的一个序幕。不管主动还是被动,美国再次在满地血腥的华尔亍拉开了序幕,他将与中国、欧州列强、俄国、日本在这残局中撕杀。鹿死谁手?还看各自神通。谁在残局胜出将在未多边主义下的〞新世界序"格局中取得主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