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独臂部长余秋里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著名的话来自石油系统,出自此公。   

  1958年,中国还戴着贫油国的帽子,政治局会议常常召开石油会议。提起油,就发愁,真真逼倒英雄汉。

  

  没有油,飞机都飞不起来,雄心万丈的新中国缔造者们,要创造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怎么能让石油绊住手脚。当时,轰轰烈烈的“一五计划”,只有石油没完成任务,石油部仍在人造石油和天然石油之间犹豫不决,进展缓慢。这引起毛泽东的不满,他想起了余秋里。

  

  余秋里,和当下那位大文豪余秋雨没啥关系,不过这秋里的名字,倒有几分浪漫的味道。连毛泽东也好奇,这个从码头工人参军入伍的丘八,怎么还取了这么个名字。余秋里是江西吉安人,参军登记时,还没有个正式的名号,只知道自己是秋里出生的,管事儿的大笔一挥,就叫秋里吧。

  

  行伍出身的石油部长

  

  余秋里是谁典型的老红军。独臂便是身经百战的明证。

  

  1936年长征至云南乌蒙山区时,时任十八团政委的余秋里奉命率部截击国民党万耀煌部队,在选择进攻路线时,对方一排子弹射来,击中其左臂,余简单包扎后继续战斗。谁曾想在转移阵地时,左臂竟又被击中,骨头白桩已穿出皮肉,两根筋暴露在外,微微颤动。无奈条件所限,余秋里强忍剧痛,拖着伤臂爬雪山,过草地,行程两万余里后,伤口早已发炎腐坏,只好截肢。

  

  余秋里遂以意志坚韧闻名军内。随着职位攀升,其驭军严厉也令人胆寒,尤其是点名批评加罚站,毫不留情。及至由军队后勤转任石油部长,这样的风格也带到了石油系统。

  

  余秋里刚到石油工业部上任的时候,人们对这位独臂中将颇不以为然。刚刚到任的余秋里,也确实是个石油新兵,处处表现得谦虚谨慎,没烧什么火,没发什么话,整日里围着上任部长李聚奎,拿着小本本,熟悉石油部的业务。在很多下属眼里,这个新来的部长说话和气,表情和蔼,况且同样是丘八掌事,外行管内行,想必也没什么作为。

  

  一次部里的职工大会,余秋里大谈目前石油供应的紧张形势和中央对石油工作的重视。这些调调,在很多僚属看来全无新鲜感,所以听得兴味索然。开了一会儿,大家就开始交头接耳,聊上了小话儿……个把小时过去了,台上突然传来一句话,休息十五分钟。

  

  15分钟过去了,回到会场的人们突然发现气氛不对头了。台上的余秋里撤了笑脸,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瞪着眼睛扫射会场。嘭,仅有的一只拳头冷不丁地砸在麦克风旁的桌子上,整个会场嗡——的一声。

  

  “今天本来想讲石油生产的问题,现在不讲了,讲讲机关作风问题。”须臾间,余秋里用那只独臂举起一个大信封,那是一份石油部教育司发往外交部的公函。余秋里说:“大家看看,外交部的‘交’竟是郊区的‘郊’,教育司长来了吗”下边有人答:“司长请假了。”余秋里说:“副司长顾德勤呢站起来。”副司长顾德勤,当时已经年过半百,也只得乖乖站了起来。

  

  这一站,让所有人心惊肉跳。顾德勤是什么人1929年参加红军的老革命,也是江西老表,他当红军司务长的时候,林彪正是他的连长。一句话,这人资格老着呢。这样的阵仗,算是让部里的人领教了这位将军部长的厉害。此后,余秋里的脸一沉,调门一变,下面的人就得站着回话。

  

  某次大会,余秋里大声问:“解放军军械部急需四百吨擦枪油,为什么三个月没有回音”等了半晌无人应答,余点名问:“徐今强同志,你分管炼油厂工作,你说。”只见徐今强规规矩矩起立回答。徐今强是谁,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是党组成员。虽说论职位仅次于余秋里,但在余面前,都像小学生一样,战战兢兢回答问题。

  

  久而久之,石油系统人人皆知余秋里“不打肥皂就刮胡子”的厉害。凡余秋里主持大会,僚属们都有些惶恐,副手更是丝毫不敢走神,说不定下一秒,余秋里就突然点了自己的名儿。

  

  找油如打仗

  

  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四处找油。那时,天然石油严重短缺,中国还依赖成本极高、产出极低的东北人造油。所谓人造石油,是以一种叫页岩的岩石,通过干熘等大量复杂工序,从中提炼出与天然石油成分相近的人造石油来,成本为天然石油的十几倍。

  

  执掌石油部,余秋里仍如带兵打仗。最经典的战例,当属“萨尔图战役”。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采油大会战,大庆油田从此屹立。在一片荒原之上,没有城市为依托,等于没有根据地,孤军深入;缺吃少穿,等于缺乏后勤保障,没有给养;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等于武器少,装备差。

  

  既然是场战役,就得硬着头皮上。在大庆地区发现石油资源以后,余秋里亲自兼任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

  

  余秋里开会发言,常将秘书准备好的讲话稿念个开头和结尾,或弃之不用,主要内容均为自己动手,去掉文绉绉的套话,换上自己生动质朴的大白话。原石油部办公厅主任宋惠说:不怕枪不怕炮,就怕给余部长写告。因为你熬夜,他也跟着熬夜。一个告,改了又改,抠了又抠,多一个字不行,少一字也不行,结果是句句实在,没有一句大话。

  

  那个年代,口号的作用,总能振奋人心。所以余秋里提出:“只许上,不许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石油部副部长孙敬文提意见说:“这口号有点夸大主观因素。”这话余秋里听了进去,就加了四个字,改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后来,这句口号也成了铁人王进喜的口头禅,并随着影视作品遍传全国,老少皆知。

  

  光有口号当然不行。王进喜正是余秋里树的典型,这也是带兵时总结出的经验。余秋里本就以善做政治思想工作闻名行伍,铁人这个典型,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符号。

  

  据说,“铁人”这两个字,是驻地老大娘评价王进喜时说的话:那个王队长7天7夜不离开井场,50多个小时不睡觉,可真是个铁人啊。铁人这个词好,还有什么能概括石油大军应有的气质呢很快,油田会战指挥部发起了“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人人做铁人”的动员令。在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披红戴花骑马绕场一周,余秋里用仅有的右臂亲执话筒高呼:向铁人学习!人人争做铁人!

  

  大庆油田历经四载建成出油,到1963年,中国的原油产量一下子跃升到648万吨,其中470万吨产自大庆。周恩来在当年的政府告中称,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自给了。而余秋里7年的石油部长,也带出了一支善打硬仗的劲旅。

相关文章 怀念毛老师的第565条理由——“铁人”王进喜电影《铁人王进喜》首映式在北京人大会堂举行打工之思:由我国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地位说下去马玉峰关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准确翻译。王进喜——为劳动者历史价值正名的典范雪琴眼中的王进喜民族的灵魂——28集电视连续剧《奠基者》观后对电视剧《奠基者》中几个情节的疑问焦裕禄王进喜铜像该安放在哪?资改派对大庆铁人精神的亵渎和愚弄
标签:石油   铁人   没有   部长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