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美元拖累世界经济
弱势美元拖累世界经济
:甄炳禧
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拖累了世界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抢救美元,抢救世界经济”的呼声日高。究竟美元跌了多少?美元为何持续贬值?美元如何拖累世界经济?美元贬值损人不害己吗?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美元跌了多少?
自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出现了三轮贬值。第一轮是1973年1月至1978年10月,美元兑所有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21.9%;其中兑主要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14.9%;第二轮是1985年3月至1995年7月,上述两项指数分别下降34.5%和44%。第三轮是2002年初以来。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美元兑所有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24.5%;其中兑主要货币实际汇率(指数)下降32.3%。近来美元兑欧元和日元汇率不断刷新纪录。2002年1月31日1欧元兑换0.8594美元,到2008年3月27日, 1欧元兑换1.5798美元,即美元兑欧元贬值了45.6%,跌到1999年欧元问世以来的最低点。同样,美元兑日元的比价从2002年2月8日1美元兑换134.77日元降到2008年3月17日的1美元兑换96.88日元,即美元贬值28.1%,跌到近12年来新低。美元兑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有较大幅度贬值:美元兑人民币从2005年7月21日的1:8.2765降到2008年3月27日的1:7.0105,美元贬值15.3%;美元兑印度卢比从2002年2月13日的1:48.90降到2008年3月27日的1:39.95,美元贬值18.3%;美元兑巴西雷亚尔从2002年2月8日的1:2.4656降到2008年3月27日的1:1.7313,美元贬值29.8%。
美元为何持续贬值?
(一)美国巨额“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引发因素。每次美元贬值过程基本上都由美国“双赤字”引发。布什上台以来,美国“双赤字”特别是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启动了新一轮美元贬值进程。尽管去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有所减少,但仍占美GDP近6%。美国经济界认为,美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率要降到3%以下,全球经济失衡现象才开始缓解,因此美元仍须进一步贬值。
(二)美国次贷危机和经济下滑是美元贬值的催化因素。去年夏季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美金融机构严重亏损,出现信贷紧缩,加剧住房部门的衰退,逐渐波及到实体经济。特别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并可能滑向衰退。金融行业危机和经济衰退风险表明美经济基本面脆弱,使投资者对美元失去信心,从而增加了对美元贬值的预期。
(三)美联储大幅度降息是美元贬值的推动因素。为稳定金融市场和防止经济衰退,自去年9月中以来,美联储6次降息,特别是今年二、三月大幅度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到目前的2.25%。在美联储大幅降息的同时,欧央行日本银行等保持利率稳定,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甚至加息,这就导致美元与其他货币利差扩大。目前,美元短期利率为2.25%,而英国为6.01%,欧元区为4.72%,中国为4.5%,印度为7.29%。这就促使了国际投资者尤其是投机者抛售美元、减持美元资产,转而追捧欧元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为美元进一步贬值推波助澜。
(四)美国政府采取“口说强势美元,实质弱势美元”的政策也是美元贬值的重要因素。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及财长均声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但实际上,布什政府从未希望美元走强,也未表态要阻止美元贬值,而是对美元贬值采取放任纵容的策略。美国还多次阻挠七大工业国(G7)的财长和央行行长讨论支撑美元的办法。目前弱势美元才最符合美国利益,因为美元贬值给美国经济带来许多好处:纠正贸易失衡,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美国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美元贬值如何拖累世界经济?
美元是世界最重要的货币,其汇率的动荡必将干扰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更严重的是,此轮美元贬值与美国次贷危机、美国经济放慢共同发酵,对其他国家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世界经济。
(一)美元贬值造成其他经济体出口萎缩,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减速。美国经济放慢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美元大幅度贬值又进一步抑制了进口,因此,欧洲、日本及亚洲新兴经济体(简称“欧日亚”)对美出口遭受双重打击。一是欧日亚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回落。例如,2007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对美国出口较2006年同期下滑了8%;今年头2个月,美国消费开支疲软,又使这些经济体对美出口进一步下滑。二是欧日亚货币升值也制约了这些经济体对美以外地区的出口增长。由于出口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出口骤然减少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放慢。据估计,目前欧元贸易加权平均汇率已比2004至2006年的平均水平上升10%,这可能造成欧元区未来3年的年度GDP增幅累计减少1.2%。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预测,今年欧元区、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率将分别从去年的2.6%、1.9%和8.2%降到1.3%、1.4%和7%。
(二)美元贬值加剧了能源及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全球通货膨胀上升。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特别是今年初以来,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和110美元大关,黄金价格“破千”(每盎司1000美元),不少农产品价格也达到近几十年新高。商品价格上涨背后也有美元贬值的影子。由于国际市场原油及其他商品期货交易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方面会增加原油等商品期货对于持有其他强势货币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会推动部分持有美元资产的投资者转而买入原油等期货,以避免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据估算,近来美元贬值对油价上涨的“贡献率”接近20%。美元贬值也促使人们大量购买黄金作为资产保值手段,从而刺激了黄金需求和价格上涨。能源等初级产品价格猛涨,使世界各国通胀压力增大,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印度等初级产品进口的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比发达国家面临更大通胀压力,不仅因为其进口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且上涨的粮食价格在其消费物价指数(CPI)中占有较大的权重(40%左右)。欧元区今年3月份CPI较去年同期升幅达到3.5%历史新高,远远高于欧央行设定的不超过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三)美元贬值使国际热钱流向新兴市场,从而加大新兴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困难。由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趋向升值,加上为控制通胀使国际投机者预期新兴市场利率上升,这就加剧了国际热钱流向新兴市场,干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防止热钱流入导致货币大幅升值,这些国家不得不向市场投放本国货币,结果,又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从而抵限制了央行通过加息以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空间。
(四)美元贬值使新兴市场国家遭受重大资金损失。第一,新兴国家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其收益率极低,而新兴市场投资的收益率和利率较高,这就造成其巨大财政损失。据统计,这一国内外收益率的差别使印度2007年财政损失相当于GDP的2%。第二,美元贬值还使美元资产缩水,从而造成其他国家巨大外汇储备的损失。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最新告显示,美元每贬值5%,中国外汇储备实际损失达500亿美元。可见,美元贬值是美国减轻对外负债的有效手段。。
(五)美元贬值也是美国向别国转嫁危机并制约其他竞争对手正常发展的惯用方法。不久前英国《经济学家》撰文指出,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迫使日元升值,引发日本经济泡沫膨胀并最终破灭;眼下美国又在使用“弱势美元”的政策,向全球输出衰退,此轮美元贬值的主要对象是欧元和人民币。
美元贬值损人不害己吗?
最近英国《金融时》等西方刊批评美联储的做法“损人不利己”。尽管美国可从美元贬值中获益匪浅,但也为此付出不低的代价。首先,美元弱势本身就是不良的经济基本面,还波及美国其他经济领域。《华尔街日》署名文章指出:在美元陷入颓势的近7年中,美国经济基本面恶化,并造成了美元贬值—经济恶化—美元再贬值的恶性循环。其次,美元贬值导致全球能源和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也使美国进口费用增加,通胀压力上升,不利于消费者开支。再次,美元贬值导致欧日亚经济增长放慢,反过来不利于美国对欧日亚的出口。另外,从长远看,美元不断贬值会引发世人对美元的信任危机,从而动摇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例如,美元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从1999年3月的71.1%降到2007年底的63.9%;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8.1%上升到26.5%以上。近年来,一些石油输出国家采用欧元取代美元作为石油计价和支付手段,越来越多的东欧、印度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公司选择在欧洲金融市场而不是在纽约上市。有专家甚至预言,到2020年后,欧元将可能取代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当然,美元丧失全球霸主地位是个漫长的过程,且美元未来还会止跌回升。但总体看,美元贬值 “既损人又害己”是不争的事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最近指出,美国金融当局放任美元贬值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有损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却无法阻止美国经济衰退的发生。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