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中国究竟有没有通胀?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中国究竟有没有通胀?  

  2010-11-14 00:39:50

浏览 次|评论 196 条  

  提出这个问题很弱智。   

   仅从个人感受来看,俺生活在伟大首都北京,已恍如纽约客。过去只有面对房价才有这样的感受,现在是全方位的。

  

   有些生活必需品还比人家贵,本该为提前进入第一世界感到无比自豪,可惜收入和社保还远没法跟人家比。

  

   面对通胀的来临,有好心态相当重要,其实广大人民群众也是这么做的。在财产被一帮身份不明的投机客洗劫后,等待组织迟来的如加薪等甘霖降临——迟来的爱也是爱啊。

  

   鉴于通胀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经济术语,又事关政府决策方向,专家们近期又打起来了,竟然不是为缓解通胀压力支招,而是就中国有没有通胀展开激辩,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最近,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节目录制现场,专家们分成淡定派和遏制派死掐,将唯一的非专家——本人从脑子有点清醒搞到极度混乱。主持人胡一虎也表示,今后加强学习很重要。

  

   最有趣的PK发生在社科院,现在一年轻博士生以个人名义发表文章说;目前通胀率被低估甚至人为篡改,少了7%。

  

   统计局很生气,称现在数据很靠谱,想篡改俺还没有这技术呢。而且现在的通胀是结构性的,不足为惧。有经济界泰斗也认为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态势,物价涨个5%算个鸟。

  

   为了呼应组织,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疑似那不负责任博士生的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干脆就称中国当前不存在通货膨胀。理由很雷人:从今年初开始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产品减产,市场供应短缺,从而价格上涨,推动CPI高涨。

  

   其实这场学界乐此不疲的争执毫无意义。

  

   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数据,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贡献率在74%。其中,蔬菜上涨31%,水果上涨17.7%。对于收入未涨、社保不全、存款负利率的普通百姓而言,这都是要命坏消息。

  

   真如王国刚所言,罪魁是不会反驳的老天?

  

   真不怕遭天谴。

  

   其实,稍微有些良知的经济学家都知道,目前通胀的主要诱因是货币流动性过剩。过剩到什么程度呢?2009年,中国市场货币总量70万亿,而GDP才30万亿。前者是后者的两倍多。据经济学家测算,目前已扩大到三倍。

  

   也就是说,票子印多了,钱毛了。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一定是灾难。麻烦的是相当多的货币量变成了投机洗劫国民财富的大军。

  

   这支大军共分四个野战军。

  

   一是国家去年投入的4万亿资金和银行信贷9.6万亿规模,有多少被不差钱的垄断央企用来炒地皮并进行各类投机?今年有多少?

  

   二是由于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有多少缺乏有效监管的国际热钱来华投机,为泡沫推波助澜?

  

   三是实体不振下,缺乏国民待遇的民间游资进行投机炒作,今年又有多少从楼市退出转向了绿豆和大蒜等农产品?

  

   四是由于人民币汇率绑定美元,加上中国缺乏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多少中国产品变成了实质在贬值的外汇储备?

  

   我不知道。但似乎这些银子的目标都无法给中国百姓带来福祉,更像一场赤裸的洗劫。

  

   即使如此,也不一定是民生的灾难。假如货币的未来走向是转向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并推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并完善国家福利制度,适度的通胀反而能转化成经济增长的动力。

  

   然而,目前股市的急速升温和农产品的价格暴涨都是不祥预兆。

  

   财政部称,今年1-10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2亿元,增长21.5%,超过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前三季度GDP增速近一倍。而多数公众的收入仍在原地踏步,结合10月份CPI4.4%,和目前一年期2.5%的存款利率相比负利率程度进一步达到1.9%,即老百姓存1万元进银行,一年要“亏损”190元。

  

   刚刚启动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其财长盖特纳最近警告,若中国继续抵制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将面临高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威胁的背后也不乏善意的提醒。

  

   所以,经济学家们别争了,通胀来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恶性通胀——也就是滞胀。

  

   在《一虎一席谈》录制现场,一位观众问:我们普通百姓可能在为通胀买单,但多少是为国内买单?多少是为美国人买单?

  

   我是这样回答的:为国内买单可以理解成为发展承受阵痛,如果不能因此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你就亏了;为美国人买单如果不能获得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你也亏了。

  

   由于很多新兴经济体的人民都在承受高通胀的压力,并经常被一些御用经济学家拿来说事,我特担心他们会在责怪老天后,这样劝生活压力倍增的中国人民:想想津巴布韦人民。

60上一篇<<天上人间从良之路 近期相关评论 查看早期评论 添加评论 五彩装饰 [2010-11-14 06:56:44 AM]   

  我想,对是否通胀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街头菜摊前整天与菜贩们讨价还价的那些大婶们。

永远爱党 [2010-11-14 09:08:35 AM]   

  2010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人均收入达到3万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发达国家,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富足

TL60 [2010-11-14 09:39:06 AM]   

  我信,因为是“估计局”公布的

万有经济学原理 [2010-11-14 09:49:45 AM]   

  奥巴马说得对,美国通货膨胀很低!因为美国进口商品很多,这就要出口美元还债,结果是,国内商品多,货币少,当然物价低,当然通货膨胀不可能,极有可能是通货紧缩,当然应该加紧印钱。这一系列措施对美国是非常准确的!!结论:美国是进口商品,出口美元的国家,因此美国老百姓的生活很滋润。 外汇储备没有不行,太多了是祸害! 外汇储备就是国际贸易顺差的积累。贸易顺差说白了就是“应付货”,就是别人拿了你的货物,给你打了“白条”;请注意,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的真谛应该是以物易物! “应付货”多了,说明收支不平衡;付出的多,回收的少。其实是吃亏的! 因为,巨大的外汇储备,不可能想变现就能变现! 就是说,外汇储备不能随意换回等值的商品。尤其是巨量的外汇储备,市场上不可能存在等值的商品供给巨大的外汇储备购买。市场上永远是钱多东西少(因为印钱比生产商品成本低!),所以货币贬值是永恒的存在。 外汇储备必需有等量等值的人民币投放在国内市场。这就是,中国的商品流出,国内的人民币增加,钱多了,商品少了,物价自然上涨。再加上货币宽松的印刷,物价不可能不涨,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对应的措施,只能是缩小贸易顺差,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国际贸易的以物易物真谛,必需深入经济学领域的核心。另外,还必须明白,生活的改善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商品的,不是货币。

he-he [2010-11-14 09:50:34 AM]   

  这个题目犹如屁眼讲人话!

LYJason [2010-11-14 10:03:47 AM]   

  有些媒体不是在反美吗?既然反美就要反彻底,不要随便让利美国,而让中国百姓利益受损。(欢迎点评《推动民主是在累积功德》《两岸统一是否遥遥无期》等52篇原创文章)

LYJason [2010-11-14 10:04:42 AM]   

  体制已经不适应解决内忧外患的要求。

老实巴交的顺民 [2010-11-14 10:18:23 AM]   

  砖家的话啊??大多是做梦时说的

空空999 [2010-11-14 10:22:41 AM]   

  无德无能啊

空空999 [2010-11-14 10:23:20 AM]   

  谁都在捞钱色

标签:通胀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