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世界能接受一个美利坚帝国吗?
书摘:《美国的国防转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296页
周建明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定价:30元
购书电话:
第三节 全球化的世界能接受一个美利坚帝国吗?——军事力量的有效性与支持国家地位的局限性
如果在一百年甚至五十年前,一个超级大国把自己看做一个“帝国”,或追求成为一个帝国,还不会像在今天这样,在人们心中引起那么强烈的反感。但是,当历史演进到了21世纪,人类已经经历了冷战、正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追求目标,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帝国”,它将与其他主要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全球化的世界,能接受一个“美利坚帝国”吗?
美国把自己作为一个帝国的想法,是建立在对什么是国家的力量的迷失之上的,是建立在对军事力量的迷信之上的。
每个国家在追求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时候,军事力量都是不可缺的重要基础。军事力量代表着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整个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对于美国这样一个以称霸世界为目标的全球性大国来说,军事力量的强大更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国防转型计划的初衷。但是,在当今的世界上,军事力量的强大只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再强大的国家也有其脆弱的地方,“9•11”事件便 是明证。当未来的袭击者热衷于用自杀的方式来袭击你,当你的敌人只是一个“阴影”,那么新军事革命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国防转型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没有太大的威慑力。如果对手采用非对称的方式对美国构成威胁,那么就会对美国力图依赖军事实力来解决这些威胁带来极大的困难。如果美利坚帝国继续一意孤行地使用其强大的军事机器与世界交往并试图控制这个世界,它也就开始重蹈过去帝国的覆辙,离衰落为期不远了。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中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沃尔兹在1959年出版的《人、国家与战争》一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每一个国家无论如何界定其自身利益,都以其认为最好的方式去追求这种利益。由于不存在可以调解利益冲突的恒久的可信赖的机构,而无政府状态下的类似单位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利益冲突,因此,武力成为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手段。”武力即军事力量,这在现实主义者眼中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影响另一个国家的要素之一,通常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对军事实力弱小的国家起到威慑的作用。但是,军事力量并不总是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对此,向来重视军事实力的另一位著名的新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也认为布什政府的战略出了问题:“布什政府的政策朝着错误的方向在走,因为他太强调用军事力量解决问题,而把外交看得太轻。我认为如果我们真希望赢得这场对恐怖主义的战争,或者用更谦虚的说法,要改善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赢得阿们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心。”
赢得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心,所指的是赢得对美国所领导的国际体系和秩序的认同,消除恐怖活动产生的根源。显然,这不是只靠军事实力可以办到的。这就涉及到使用非军事力量以外的实力资源。曾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的自由主义学者约瑟夫•奈在最近的书中指出,实力是能影响别国行为从而得到本国所需结果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他对实力的定义与现实主义学者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他进一步指出,影响对象国的行为可以有几种途径:用武力威慑;通过物质利益诱惑;但也可以通过吸引使人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事。奈认为人们在考虑实力问题时,常常过于狭隘,只是从强制命令和威胁的层面出发,而忽视了其他层面。在国际关系中,当其他国家认为你的目标是合法的,你就完全有可能说服别国为你做事而用不着动用威胁的手段或通过利诱的方式。就像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对本•拉登的支持可能不是因为受到威胁或利诱,而是坚信本拉登事业的合法性。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奥地利的将军康拉德曾教训自己的皇上和政府说:“国家、民族和王朝的命运不是在外交会议桌上,而是在战场上决定的。”它反映了当时国际体系中强权的标准主要是军事实力。但是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已在道德上不再被看做是“合法”决定国际秩序的时代,完全依靠军事力量解决问题显然不足以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复杂局面。想凭借军事实力来统治世界的想法已经完全过时了。
今天,一个国家拥有的力量可以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军事和经济力量称为“硬实力”。除了军事以外,经济力量作为硬实力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时代也在不断提高。因为全球化使各个国家不得不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发展,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像美国那样本来处于全球化领导者的国家来说,在经济上有更多的可以施展自己实力的空间。但是,由于它的战略理念的狭隘性,可以说是自己放弃了在这个领域的能力,陷入只凭借军事力量来追求自己目标的迷途。
进一步而言,“硬实力”通常用来向对象国实施打压或利诱,也就是用“大棒”来影响对象国的决定;而“软实力”则主要通过文化、价值理念及外交政策来影响对象国的行为。它更多地从正当性、合法性、符合国际通行的价值标准等角度来影响其他国家的行国。
从改变对象国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来看,软实力通常比“大棒”和“胡萝卜”所消耗的要少得多。奈认为国家的软实力可以通过国际机构得到提高。比如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都可以通过确立一套国际制度和机构推广他们的价值。当国际规则、制度以及机构通过这些国家塑而与其价值和利益保持一致时,这些国家的行动在他国眼里就会更合法,也因此会遭到较小的抗拒。
奈将国家软实力的主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如果文化中所包含的某些价值和理念具有普世的成分,而不是狭隘的价值观和文化,那么这个国家相对来说就拥有更多的的软实力资源。第二类是政治价值,一个国家国内的政治价值取向有时会在国际上造成好或坏的影响,从而导致软实力的增加或削弱。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一般来说就比一个专制独裁的国家享有更好的国际声誉。第三类是外交政策,当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在别国看来是合法的并占据道义优势时,这个国家的软实力毫无疑问会得到提升,因为即便没有别的国家追随,至少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抵制。而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看到,美国的战略理念中不仅忽视软实力的作用,比如外交的作用,而且在它的战略实施下,美国原来所具有的软实力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文化和政治价值上表现得非常明显,从而导致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大幅下降。
美国以国防转型为核心的战略调整,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忽视了全球化的背景,更忽视了美国本来正处在这个进程的领导地位上。过于强调对自己霸权地位的维持,过于强调军事力量的作用,使美国自己不仅忽视全球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也放弃了对全球化的领导地位。然而,问题是全球化的进程并不因美国的态度面停止,它还在不断地发展。只不过对美国来说,失去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的挑战。
在当今的时代,虽然从力量的格局上来看,可能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不对称的时代。美国的实力要高出所有国家很大的一截,处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匹敌的时代,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一超多强的格局。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当今的时代,也是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大小国家平等、要求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秩序的时代,要求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纷争与冲突的时代,要求所有国家都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发展机遇的时代。因此,人们也就更不能接受超级大国可以凭借军事实力为所欲为,更无法接受所谓的“美利坚帝国”。正是在这个时代里,小布什政府所实行的战略调整,不只是使美国脱离了世界的主体,还使得世界的主体正在抛弃美国现在奉行的理念,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如何建立一个更为合理的国际秩序。
正因为如此,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忧心忡忡地指出,从前真正喜爱美国的外国友人对美国越来越失望了。“在排除地雷协定、建立国际刑事法庭以及退出《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单过主义政策,使那些希望看到一个宽容而充满信念的美国的国外友人失望之极。在国防预算上追加480亿美元巨资的同时,却一再拖欠联合国的会费……最近美国给世界总的印象就是我们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当我们在打击恐怖主义、冻结金融资产、要求别人为美国军队提供空军基地时,我们就与国际团队站到一起;当我们不喜欢国际上提出的议题时,人们就走开。”肯尼迪不无讽刺地说,美国现在驻各国的大使恐怕都在忙于处理各种针对美国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恰恰不是于美国的敌人,而于美国的朋友。
应该说,历史的美国并不总是这样让它的伙伴和盟友讨厌。作为一个霸权,美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被它的伙伴和盟国接受的。长达40年的冷战为美国确立自己在西方国际体系中的霸主地位提供了合法的基础。冷战开始以后,为了实现遏制苏联、防止共产主义阵营进一步扩大的核心目标,美国通过建立体现其政治经济利益和价值理念的一系列多边主义机构,通过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一方面确立其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成为整合欧洲和亚洲的伙伴和同盟的力量,共同对付以苏联为首的阵营。在当时的西方世界,美国的霸权地位是被广泛接受的。这也是美国最后能赢得冷战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苏联的解体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美国突然之间成为全世界唯一的霸权,没有国家能望其项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容易产生对权力的迷失。如果说在克林顿有为其顾问班子摸索并制定美国的冷战后国家战略时,还十分重视全球体系的作用,表现为继续尊重原有的国际机构和机制、并进一步发展它人的话,那么,以新保守派成员为主的布什班子则认为克林顿没有认识到美国所具有优势。他们主张美国根本不需要顾忌其他国家的想法,不必过分拘泥于多边主义框架,而这些机构组织已经成为美国自由行动的羁绊。在新保守派看来,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是美国得以继续称霸的重要基础,能够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一定是一个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其实力的美国。这种世界观反映到外交上就是蔑视国际机构,拒绝一切需要牺牲哪怕一丁点美国合作。从皮幽中心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否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这一点上,评价是非常低的。
表13—4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否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
2003(%)
2004(%)
2005(%)
美国
73
70
67
加拿大
28
----
19
英国
44
36
32
法国
14
14
18
德国
32
29
38
西班牙
22
---
19
荷兰
---
---
20
俄罗斯
22
20
21
波兰
---
---
13
土耳其
9
14
14
巴基斯坦
23
18
39
印度尼西亚
25
---
59
黎巴嫩
18
---
35
约旦
19
16
17
印度
---
---
63
中国
---
---
53
美国的这些霸道作风和单边主义行为方式,已导致它的欧洲盟国和加拿大都开始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倾向于在外交和安全上执行更为独立的政策。在对世界格局的期待上,大多数国家都希望世界更平衡,甚至希望能够出现在军事上能对美国构成竞争与制衡的国家:
表13—5 如果出现一个美国的军事竞争对手是否是好事?
好事(%)
坏事(%)
美国
26
63
约旦
82
8
法国
85
14
土耳其
81
10
印度
81
15
印度尼西亚
71
14
巴基斯坦
73
9
中国
74
13
俄罗斯
74
15
黎巴嫩
73
15
西班牙
69
13
德国
73
17
波兰
68
20
荷兰
71
24
英国
58
27
加拿大
51
38
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正在失去其他国家对它的信任和尊重,甚至把它看做是一个需要制衡的霸权。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其他国家无法接受一个强加于它们自身的“美利坚帝国”,多极化和国际力量的均衡,是大多数国家的愿望。 相关文章 前景遭到彻底破坏美国正在衰落欧美“新自由主义简史”的启迪翰啸:哈耶克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红?货币的运动江涌:“经济自由化”政要成为美国手中的玩偶杨斌:批判与创新新自由主义的后果及走向杨斌:海外归来谈新自由主义的危害--从全球视角考察新自由主义当今文艺界学术界一瞥(修订版)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及其反新自由主义之战智利经济改革对劳工的影响资本伦理与底层道德伦理的较量—兼论胡学文小说《向阳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