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你来得正是时候!
《色戒》,你来得正是时候!
李安最近的电影《色戒》,根据张爱玲的同名小说《色戒》改编拍摄。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又是根据国民党中统特务郑苹如刺杀汪伪汉奸丁默邨未遂而英勇就义事件的原型改编而成。
无论是真实历史事件,还是小说《色戒》,还是电影《色戒》,至少表面上看起来都与中国共产党无关。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来看,无非是讲一个单纯的、不懂政治的、没有信仰的女大学生,被国民党中统当作工具使用,以色诱接近汪伪汉奸特务头子丁默邨,试图予以刺杀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无辜的少女王佳芝身世悲惨,在乱世之中受尽人间冷暖之痛苦折磨;她想念父亲,却被父亲抛弃,于世上举目无亲;她渴望爱情,可惜那与她产生朦胧爱意的人既不能温暖她的心灵,又不能保护她;她是犹豫的、茫然的,乱世浮萍,甚至对生活是绝望的。电影似乎告诉人们,可怜的王佳芝只是偶然的、无所事事的就戴着民族大义的高帽出场了,她不是坚定的特务,更不是坚定的革命者。她的人生就像是蝼蚁,没得选择的选择了刺杀汉奸的行动。电影的最后,可怜的王佳芝就为了汉奸易先生那一点点的施舍的爱,一枚没有凝结任何真情实意的钻戒,甚至是以性虐待表现出来的畸形的爱而抛弃本来就没有认同的立场,不仅导致同伴丧生,而且自己也被汉奸处死。电影好像就是讲述了这么一个悲哀的故事:在一个扭曲的时代里,王佳芝幻想得到一点正常的感情;而为了这点幻想,她丢掉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一个抛开历史背景、民族背景、社会背景底色的叙事。
一个乱世之中的弱女子,仅仅是王佳芝的这些身世背景,就足以令她获得观众的同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另一方面,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人民被肆意践踏蹂躏。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是贪污腐败盛行,不力抗外敌,反而还残酷压迫剥削人民;在正面战场上,更是降将伪军像老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一样多如牛毛。正是这样的党国背景,多少也能衬托出王佳芝所付出代价的不值。问题是历史事实并不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联想呢?真实的郑苹如女士是英雄,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烈士。这里至少说明了一点,历史并不是决定人们情感和判断的唯一因素。历史真相更多是作为学者先验逻辑的客观基础,但对于观众而言,所谓人性的东西更能发挥作用。这里所说的人性更多的是对悲惨人生的同情和理解,完全不是性欲。
其实,李安的电影比即使再好的文字叙述都更好的表现了《色戒》的故事,不少主流观众为之倾倒。这说明电影在表现某种情感和意识方面做的非常之艺术,非常之有技巧。但是,我们不应该被这样的一种假相所蒙蔽,以为如此艺术的表现的就是人性!很奇怪的,可就有人偏偏要从《色戒》故事里牵强附会的揪出人性当幌子,硬生生的淡化历史的大是大非。他们是主流学者,是文化精英,就是要用某个逻辑来告诉老百姓,人性与历史正义天然是矛盾的,更有甚者无中生有的抓住女主角的性欲快感来否定基本的道德良知,而大众不过是他们愚弄的对象,遗憾的是大众自己却还浑然不知。郑苹如能够被他们随意的打扮成王佳芝,将人的正常性格和情感扭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也在所不惜。电影《色戒》也因此就给了人们一个假相,似乎对弱者感同身受的同情与民族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的挺身而出,这二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似乎这二者之间是矛盾的。但假相终归是假相,如果我们一定要深究王佳芝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那肯定不是因为她偶然的选择了为民族国家利益去刺杀汉奸这一失败的行动。弱女子王佳芝生活在一个外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内有官僚买办资本残酷压榨的社会,这一背景不能不是她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不可能扯上任何其他的什么。
电影《色戒》出来后,国内当前媒体舆论一面倒的赞誉,其实并不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绝大部分人民的情感。什么是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是一个外资买办官僚集团主导的社会,是一个人民群众又一次受到多重压迫的时代。这是一个金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资本自由流动,带来就业也带来剥削的时代。自改革开放之后,这个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富者骄奢淫侈,人民一无所有;富者为所欲为,贫者压抑挣扎。这一当前社会背景与王佳芝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是何其相似。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里,既有近代历史记忆的因素,又有民族传统文化的因素,还有半个世纪以来阶级意识形态因素,更有现阶段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王佳芝不是一个简单的只含有性欲这种动物本能的人物,她也是处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人。也正因为如此,电影才能触动某些观众的同情心理。《色戒》这部电影,仍旧与近代史上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情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紧紧的揪住了中国人潜意识的或者有意识的情感。难怪电影一出来,知识界各方顿时阵线全乱,情感的触动将理性规定的立场冲得荡然无存。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社会背景下,或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什么才是人性呢?埋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似乎已经分不清这两个时代了,对它们的情感好像模糊了,分不清界限了。平时那些高深莫测的话语体系,那些貌似客观的知识体系,现在却暴露出了他们的无用。这些话语意识形态的标签,究竟是什么人,什么利益集团,为着什么目的而贴在历史脸上的呢?我们的人民群众在哪里,我们的人性在哪里?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创作于1950年,发表于1978年。2007年的电影《色戒》,再次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历史的现实中你们还需要选择,你们的意识里还在纠缠着某种情感,你们仍旧面临着某种矛盾的内心冲突,你们还要持续近代以来的思想痛苦。这恐怕是因为中国人还没有最终站起来。《色戒》事件暴露了这个民族内心的弱点,但也同时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终极问题,那就是怎样看待我们的历史,尤其是1840年来的近代历史。
那段历史说得太多了,涂上了太多的胭脂粉末。正的,反的;左的,右的;革命的,改良的;激进的,保守的;汉奸与烈士;外资买办与民族国家……大概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客观模糊了,是非模糊了,唯一还真实的就是人民的情感。《色戒》也想来争一争这人民的情感吗?西方文明来了,他们是先进的,我们是落后的;他们是富裕的,我们是贫穷的。他们带来了科学技术和丰富物质,也带来了赤裸裸的侵略和杀戮。我们总想得到他们的好的东西,他们总想征服我们这个民族。终究,他们的是他们的,我们的是我们的。正如《色戒》,汉奸来了,却还带给你慰藉。官僚买办来了,你却还受到自己人的欺压。外资来了,却还带来了就业。一切都似乎说不清楚了……尊严与欲望,独立与情感,责任与人性,中国人,注定你要在痛苦中选择吧!尊严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得到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维持的!因为那或许意味着压抑克制。欲望的满足与情感的渴望,这些的获得也许是悲哀的、廉价的!因为那或许意味着失掉尊严。张爱玲的《色戒》,无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罢了。但张爱玲是可怜的,失魂落魄的,是孤独的,她自愿的躲到小楼成一统,哪管他春夏与秋冬。她苦心经营着自己的情感,小心编织着自己的故事。她充耳所闻,满目所及的尽是真真假假的悲哀,她让自己敏感于此,也醉心与此。孤独中她找到了胡兰成,就欢喜的守在那一方天地,继续叙写自己的悲哀。她的世界里没有叫做人民的那一群,没有这些人的艰难困苦,更没有这些人的快乐与感动。这不是张爱玲的错,却成就了她所有的悲哀。这是一个悲剧,是个远离了人民大众的悲剧。王佳芝是可怜的,她在那个国破家亡的时代演绎自己的悲剧人生,她成功的将自己由一个国统的工具变成爱情的祭品。《色戒》向人们展示了王佳芝的悲苦,也企图宣告王佳芝的从个体的“性”、“爱”走向普遍的“人性”。但这是一道鸿沟,一道无论是张爱玲还是李安都不能逾越的鸿沟。《色戒》脱离了人民大众的情感故事,他通往人性的道路也就自然不会畅通。张爱玲是深刻的艺术家,也是死胡同的可怜鬼。它仅仅只是刻画了一个令人同情的、可怜的角色。它从历史中的最深处挖掘出了中华民族的悲剧命运。但是,不管它多么浓墨重彩的、细致入微的、反复细腻的刻画主角人物的情感表露,事实上,它都无法把握到真正的艺术内涵,无法把握到真正的人性。它获得了同情,但是没法消除悲剧。它留下的依然是一片黑暗,它没有创造一条新的道路。真正的人性在它精心算计、自我营造、自我想象的小说之外,而她却没有看到。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心振奋,众志成城,可谓气象万千。虽然物质贫乏,环境恶劣,但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新中国或许有百端不是,但新中国腿是直的,胸是挺的,头是昂的。她让欺我辱我的西方强盗欲近不敢,欲远又不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一扫几百年的颓废之势,敢叫日月换新天。那个时代,至少人民从精神上站起来了,有信心了,有尊严了。正是在某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下,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了一个崭新的中国。那个时候,我们有虽然不是太好但是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医疗、免费的住房等等福利。我们没有资本主义残酷血腥的原始积累,支持我们事业的是劳动人民的自我克制、自我剥夺。这一切足以称得上是开天辟地的伟大成就,或许是因为中华民族过去落后太多了,似乎还是代替不了那以工业化为主的西方文明四百年之久的大发展,也代替不了其中侵润了几千年的文化。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了,不久之后却是产业化了,市场化了,私有化了,外资主导化了……能卖的都卖了,该分的都分了,要下岗的都下岗了。
《色戒》又回来了,这回不是张爱玲,而是李安。李安远比张爱玲浅薄庸俗,但是有新科技新技术,还有大批正选、候选的三级演员;李安不用文字和笔,但善于用夸张的性虐待和钻戒。一种试图通过性,通过汉奸的性虐待来释放极度扭曲变态心理的压抑的作品出现了,这只是属于极少数人的艺术。这种作品必定同时会矮化中国人的精神,挑衅有正义感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的历史情感。这就是电影《色戒》干的事。如本文开头所述,电影叙述的又是一个悲剧故事,只不过不是王佳芝个人的悲剧,它映照出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李安真的要表现某种人性吗?其实不是,真正的人性在他矫揉造作、虚张声势、欲盖弥彰的电影之外,他却没有看到。
张爱玲、李安都是艺术家,但只能是没落的即将下岗的艺术家,他们玩的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自慰游戏。即使是通过变态的性虐待也无法最终释放他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他们俩的个人自慰和自虐,也就能忽悠几个有同样倾向的小资。既然他们俩一定要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性爱就能拯救得了他们?性爱被证明并不是可以躲避的港湾,不仅是弗洛伊德证明的,更是历史所证明的。如果将他们俩的焦虑情感延伸到整个中华民族,就会发现中国人自近代以来的自卑历史,中国人在1500年以来新的一轮变迁中落后所导致的不自信。我们要赶超,我们要强国富民,我们要现代化,我们越是要要要,就有人越是压抑越是焦虑。看看王佳芝的可怜,就知道张爱玲、李安的可怜。只不过他们的可怜之中,隐隐约约潜藏着中华民族的困境与痛苦罢了。一个已经下岗了,另一个也将要下岗。或许正因为如此,善良的观众在电影《色戒》面前迷失了,但是他们肯定不会长久的迷失。
真正的人性,真正的情感,只能是在人民大众那里。最强烈的人性,最强烈的情感,最终是属于那些为人民谋幸福的英雄。
中国人,久违的困惑和迷茫,选择终究还是摆在你面前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漠视所有道德文化的社会,浑浑噩噩的追逐物质欲望的盲目,总会有被刺痛的时候。《色戒》,你来得正是时候。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