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社会主义:拉丁美洲新变局
21世纪社会主义:拉丁美洲新变局
:林深靖
自2005年12月到2006年12月,短短一年之间,透过选举,红潮席卷了拉丁美洲。这一段期间,如果把巴拿马运河扩大案的公投也计算进去的话,中南美洲地区总共有17次的投票。选票的力量牵动整个拉美往左翼偏移,虽然后来勉强在墨西哥踩了煞车。
这个红潮澎湃的政治新版图,若是依照委内瑞拉总统查维兹(Hugo Chavez)的说法,等于就是「21世纪社会主义」的速写。这个图像在拉丁美洲渲染开来,其阵容不断在扩大当中,即使是当前右翼政党当权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墨西哥的总统大选结果,迄今仍有争议),其内部的左翼势力都相当庞大,随时可能翻转政局,成为全球「进步轴心」的一员。
关于这个新世纪的新图像,我们在此,从南到北,先做一个简单的扫描:
智利:
2006年1月15日,曾经是左翼托派活跃份子的巴叙蕾(Michelle Bachelet)高票当选为智利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总统。巴叙蕾曾做过军事强人皮诺契的黑牢。1973年,美国支持的皮诺契将军推翻阿叶德的社会主义政权。巴叙蕾的父亲当时是空军将领,因为支持阿叶德而被杀害。巴叙蕾出生于1951年,当时才22岁,却已经投入地下反抗斗争。1975年,他和母亲一起被逮捕,囚禁于首都圣地亚哥最恐怖一座黑牢当中,饱受刑求凌虐之苦。
巴叙蕾是社会党所推举的候选人,她在选战过程中与基督教民主党合作,打败了右翼的亿万富翁候选人皮内拉(Sebastian Pinera)。智利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0年。
波利维亚:
2005年12月18日举行总统大选,名为「朝向社会主义运动」(MAS)的左翼政党推出印地安裔的莫拉雷斯参选。莫拉雷斯以51%的得票率在第一回合即大获全胜,成为首位担任总统的原住民。他的右翼对手纪罗加(Jorge Quiroga)只拿到30%。这一场选战的决胜关键首先是在于对自然资源的态度:莫拉雷斯强硬主张将天然气、水等自然资源国有化,纪罗加则持自由派立场,强调尊重市场的调节功能。两人得票的悬殊出人意表,显示国有化的方向获得绝大部份人民的支持,长期垄断波利维亚天然资源的跨国公司集团大受震撼。2006年12月3日,莫拉雷斯宣布了一项水利国有化的法律。波利维亚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1年。
秘鲁:
2006年6月4日,「美洲人民革命联盟」(APRA)推举的贾西亚(Alan Garcia)打败了右翼阵营的胡玛拉(Ollanta Humala),当选总统。贾西亚自许为「负责任的左翼」,在秘鲁,他有一个绰号:疯马。贾西亚早在1985到1990年间就担任过总统的职务,这一次是回锅。秘鲁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1年。
厄瓜多:
2006年11月26日的总统大选中,43岁的左翼经济学人柯瑞雅(Rafael Correa)轻易击败美国鼎力支持的大富豪诺波亚(Alvaro Noboa)。根据柯瑞雅的自述,他是「人道主义者、基督徒与左翼斗士」的混和体。是人道主义者,因为,他认为政治和经济首先是要为人服务;是基督徒,因为他从年轻时代就受到解放神学社会信念的熏陶;是左翼斗士,因为他相信公平、正义和劳动的价值绝对超越于资本的积累。柯瑞雅被称为「厄瓜多的查维兹」,他追随委内瑞拉总统查维兹的脚步,拒绝签署美国所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协议,还威胁要切断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的关系,结束这些国际经贸体制对厄瓜多的操控。厄瓜多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1年。
巴西:
劳动党(PT)的鲁拉 (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 于2006年10月29日以60.83%的超高票获选连任。巴西国土8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8千8百万,是中南美洲第一大国。鲁拉的竞选口号是「穷人优先」。他的父亲是码头工人,自己则是冶金工人出身,多次因政治斗争而入狱。鲁拉所代表的劳动党成立于1979年,当年的纲领是以马克思主义挂帅,以推动社会主义的实现为目标,如今立场虽然已逐渐向现实主义妥协。但是,其成员囊括了革命托洛斯基派、游击毛派,鲁拉本人则多次公开宣称崇拜古巴首脑卡斯特罗。
委内瑞拉:
2006年12月3日总统大选投票,左翼领导人查维兹(Hugo Chavez)以61.05%的绝对多数获选连任。这是查维兹1998年首度当选总统以来的第三度连任,而且得票率一次比一次飙高,证明查维所代表的「波利瓦革命」以及他所倡议的「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已经在他的国家深根固柢,难以撼动。2002年4月,美国为了拔除眼中钉,曾经在委内瑞拉策划发动了一场政变,结果只造成查维兹的短暂去职,他重返职位后,权力基础反而更为巩固。于今,古巴的革命领袖卡斯特罗传出病危讯息,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阵营接班人,似乎已非查维兹莫属。要论群众魅力,要论反美反帝的坚决,要论博识雄辩,査维兹身上的确可以看见卡斯特罗的影子。委内瑞拉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3年。
哥斯达黎加:
民族解放党(PLN)的阿里亚斯(Oscar Arias)于2006年5月8日的总统大选中险胜。阿里亚斯在1986到1990年间曾担任过哥斯达黎加总统,由于他积极在中美洲推动和平计划,终止各国内战,于198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的名言是:「有人认为我们脆弱,因为我们没有武装;其实正好相反,正因为我们没有武装,所以我们更为坚强。」哥斯达黎加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0年。
尼加拉瓜:
桑定民族解放阵线(FSNL)的领导人奥蒂嘉(Daniel Ortega)于2006年11月胜选总统,2007年1月10日就职,陈水扁特地跑去参加就职大典。尼加拉瓜是台湾在拉丁美洲少数的邦交国之一。奥蒂嘉的妻子是拉美知名的革命女诗人罗莎莉欧‧穆里罗(Rosario Murillo)。奥蒂嘉以智利左翼领袖阿叶德为师,1980年代曾经是桑定革命政权的执政团之一,后来被美国CIA所训练的武装恐怖份子所推翻,政权落入美国所扶植的独裁军头索墨扎将军(Anastasio Eduardo)手里。奥蒂嘉的当选是桑定革命政权透过民主手段的戏剧性回归。尼加拉瓜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2年。
海地:
2006年2月7日,六党联盟联合推举的普列瓦尔(René Préval)于总统大选中以51.15%的得票数愚第一轮即胜出。海地一度因动乱而在2004年由联合国接管。普列瓦尔(René Préval)是联合国还政于民之后的首任总统。普列瓦尔曾患严重的摄护腺癌,在古巴开刀而痊愈。他以反贪肃腐为竞选主轴,支持者主要是社会最底层的穷人。海地下一次的总统大选是2011年。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