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开征房地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开征房地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上)

勿庸讳言,历次房地产调控的结果是越调控房价越涨,这是因为历次的调控措施只能治标,暂时给房价降降温,之后是房价报复性上涨。
与历次调控措施相比,今年的房地产新政(新国十条)增加了一大亮点——“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虽然提法含蓄,其后开征房产税的解读,市场立即作出反映,交易量急剧萎缩,人们进入观望期。
房地产新政出台后,中央的态度成为关注焦点,其间小道消息多起来,有传高官约见开发商的,有传继续调控8%保不住的。市场似乎在印证这些传说,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试探性上涨,到8月9日,证券网报道,上周“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达23242元/平方米,环比前周再度上涨10%,超过了新政前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水平”。8月10日人民网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3%”
接着,8月13日新华网报道,中房协副会长在海南的一个会议上透露,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中房协的背景尽人皆知,这几年穿梭中央部门、开发商、媒体的表现,足以说明中房协是开发商的代言人,2008年中房协建议放松调控,政府就放松调控了,中房协建议刺激楼市,房价就飙升了,一国房地产政策被开发商左右之风险清晰可见,这次中房协“上书”的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赞同吴其伦先生的观点:“《不降房价的调控注定是失败的》”,“只要房价在涨,房产投机就必将死灰复燃;只要房价在涨,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就会加剧;只要房价在涨,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房的执行就必然难以到位;只要房价在涨,银行就必将悍然违背银监局意愿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只要房价在涨,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制造业资金必将进入房地产领域。这样,房价必将再度步入上行通道,中国房地产崩盘之日不久矣。”(吴其伦的博客)
我国的信贷政策容许投资住房,住房成了投资(投机)品,又不开征房地产税约束炒房,住房就会像股票一样被炒作,部分城市房价炒高,整个市场水涨船高,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将跟进炒高。房价飞涨的情景还记忆犹新,须警惕房地产新政不了了之。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炒股但不炒房,为什么富有的西方人在自己的母国不炒房?因为西方国家有一套房地产税收制度约束炒房,不限制炒房但用制度约束炒房,因此少有人炒房,其中房地产税收制度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各国的经验提示我们,设计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是绕不过去的坎,想绕过这道坎的调控将归于失败。
当前,从完善制度建设,从化解房地产市场错综复杂的矛盾,从房地产税遭到抵制等来看,说明开征房地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时不我待。
从完善制度建设看,我国早迟要开征房地产税。住房与股票分属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范畴,住房与粮食一样是生活必需品,不能用来大肆炒作,将住房当成股票来炒作会铸成大错。如果容许炒房又无有效的税收制度约束,房价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有狂奔的冲动,须从制度建设着手,改革房地产税制体系等,才能驯服高房价这匹野马。
从化解房地产市场错综复杂的矛盾看,开征房地产税可以快刀斩乱麻地化解矛盾。房地产税的特点是每年征收,永远征收,纳税预期引导买卖双方测算持有成本,炒房人囤房时间越长,持有成本越高,下家顾及持有成本不会轻易接盘。抑制住买卖双方炒差价的欲望,房价就难以疯狂,可见,开征房地产税是约束炒房的长效机制。
房地产税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有官员放话“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又收回;开发商则死扛房价,与政策博弈劲头十足;一些学者利用论坛和博客反对开征房地产税,淡化房地产税的作用,甚至威胁开征房地产税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现在中房协“上书”国务院,名为汇报工作,实为向中央施压,不可低估官、产、学构成的利益集团反调控的能量。当前,需驳斥反调控的观点,总结房地产调控一次次化为空调的教训。
6月22日,海归学者陈志武在新浪博文“征收房产税:为什么,凭什么”中写到:“人们有买房子的权利,不能因为有人要买5套房甚至10套房,就去升高税收。这是变相的掠夺。这样不如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把商品房也取消。”“我在美国3个州住过几年,也买过房,没有哪个州会因房价高而增收的。”陈教授的言论有失声望,因为开征房地产税并未剥夺谁买房的权利,由不征税到征税,并非“升高税收”,美国政府对所有房主征收房地产税是掠夺吗,是计划经济吗?陈教授不介绍自己在美国缴纳房地产税的情况,但可介绍美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介绍比尔.盖茨、巴菲特等公众人物有几套住房及纳税情况,然而,人们看不到陈教授介绍包括自己在内的美国人纳税的真相。
有些官员学者反对开征房地产税的依据是,“我们的土地是属于国家的,你征这个税不是向自己征税吗?”想引申的观点是,房主无土地所有权就不该纳税。这是对房地产税的误读,房地产税是在保有环节征税,持有住房就应该纳税。至于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一样,都属于财产权范畴(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转让),因此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都是拥有财产权的体现,都应缴纳属于财产税的房地产税。
还有学者认为,开征房地产税需先立法,后开征,否则是违法。这一说辞脱离了我国国情,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改革措施大多通过制定行政法规实施,如农村经济改革的大包干,国企改革的股份化,都不是先立法,后实施。房地产改革涉及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开征房地产税,对房地产税这一个税种立法,无法完成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关于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我将在本文(下)探讨。
上面罗列了房地产税遭到的抵制并进行了驳斥。从房地产税遭到的抵制看,各种说辞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阻止新政的有效措施——房地产税出台!不过,这反过来印证了开征房地产税是对症下药,调控方向正确,需增强信心,沿着这个方向深化改革,不可半途而废,不可功亏一篑。
各国都开征房地产税,在我国却视为禁区,为什么一个税种成了改革的禁区呢?主要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旧观念在起作用,因为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个人都不纳税,大家没有纳税意识。虽然1986年我国出台了《房产税暂行条例》,执行中却只对房产经营者征收,现在开征的房产税实际成了所得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税。
我们处在开放的时代,外国人在其母国购房要缴纳房地产税,在我国购房却不缴纳房地产税,我国的这种制度安排,必然吸引外资流入我国炒地炒房。开征房地产税将遏制外资流入炒房,因此需将开征房地产税提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
我国的房地产调控走到今天,开征房地产税是必然选择,是房地产市场的一项治本之策。新政给出的开征房地产税预期正在被市场消化、认同,在这个当口,继续调控还是放松调控,保障民生还是维护炒房人的收益,需要管理层作出选择。如果屈服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压力,房地产新政虎头蛇尾,中国经济将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
在推行房地产税中,困难不在技术层面——制度设计,困难在于,人们纳税意识淡薄的旧观念与触犯了炒房人利益结合起来的抵制。对此,要相信95%以上的干部和群众支持改革,追求公平正义,只要发挥全党服从中央,地方服从中央的优势,积极做好宣传教育,随着房地产税的开征,人们的旧观念随之改变,炒房人的贪婪将被遏制;随着房地产税的开征,人们的纳税意识增强,按时纳税将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房地产税是敏感话题但不能回避,可通过网络等媒体向党政机关干部和网民普及房地产税收知识,介绍房地产税制体系中税种、税基、税率等,公布分步开征房地产税的时间表,给人们确定的预期,让人们在政策预期下做好自己的购房租房计划。同时,向人们介绍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邻国,以及香港的房地产税收制度,纠正不实宣传有利于排除干扰,增强公民纳税的承受力。
凡事总有一个开头,房地产税这个世界各国最基本的税种,已经提上了我国房地产改革的议事日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房地产新政吹响了开征房地产税的号角,我们已踏上破冰之旅,等待起航。(2010年8月18日)


开征房地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下)

上文论述了开征房地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介绍一套新的房地产税制体系(房地产税收制度体系),可为开征房地产税提供技术支持。
房地产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制度安排。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占据着重要位置,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成功,房地产税收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土地财政将向税收财政转变,改变一届政府透支未来十几届政府收入的局面,终结寅吃卯粮、吃子孙饭的土地财政。
房地产改革——加强房地产信贷监管——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取消土地财政。这一逻辑关系决定了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意义非凡,取消土地财政可为打破地方政府垄断供地创造条件,此外,还要解决开发商垄断建房的问题。
开征房地产税是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宜单兵突进,需在房地产税制体系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和实施。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套房地产税种、税基、税率,使之在房地产交易环节、开发环节、保有环节之间合理分配税收额,让新的房地产税收总额与现行房地产税收总额大致持平,然后用新的房地产税制体系取代现行房地产税制体系。
在此抛砖引玉,介绍一套新的房地产税制体系,简称新税制体系。
一、新的房地产税制体系
1、税种
根据我国国情,新的房地产税制体系设置6个税种:土地交易税,土地开发税,房地产交易所得税,房地产交易税,契税,房地产税。这6个税种分别归属高一级别的交易税、使用税、所得税、财产税。
上述6个税种基本涵盖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可以对房地产开发、交易(土地、房屋流转)、收益、保有等环节有序征税。除这6个税种外,还需开征房地产继承税、房地产赠与税、海外房地产税(均为财产税),对此不讨论。
6个税种简介如下:
“土地交易税”为土地交易环节向买卖双方征收的交易税,可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
“土地开发税”为房地产开发环节向建筑商买地三年后征收的使用税,可遏制囤地炒地;
“房地产交易所得税”为房地产开发环节向建筑商征收的所得税,即企业所得税;
“房地产交易税”为房地产交易环节向卖方征收的交易税,可加强房屋流转的管理;
“契税”是向房屋买方征收的财产税,与现行契税同,但税率应远低于现行契税的税率。契税为房地产产权登记把关,可为房屋保有量、流转量等统计提供依据,消除房地产行业“数出多门”,信息混乱,甚至误导政府决策的弊端;
“房地产税”为房地产保有环节向房主征收的财产税。房地产税包括对超过销售期限的新房征税,如竣工两年后的新房,对其开征房地产税可遏制建筑商囤房。
原则上,新的房地产税制体系适用于地面和地下的房屋、建筑物的税收征管,但要按房屋、建筑物性质、用户等,设计相应的税基、税率。
设置税种后,设计税基、税率。下面对住房的税基、税率进行探讨。
2、税基
税基是计税基础(计税依据),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类。这里的房地产税税基,可参考住房现值,以成交价或评估价为税基计税。以成交价为据计税,可防止假合同从银行套取超额贷款,向银行转嫁风险(亦阴阳合同);以评估价为据计税,可对市价下跌的商品房、福利房、经适房、小产权房等合理征税,平衡各类住房的纳税水平。
3、税率
住房的房地产税税率采用累进税率,分别按面积、套数计征,下面介绍一个税率模型。
一个家庭拥有一套住房的,按住房面积设税率档次。比如,建筑面积70平米以下,税率0.3%;70—100平米,税率0.5%;100—150平米,税率1%,以此类推,每增加50平米,税率提高1%,设税率上限。另外,对住房面积100平米以下的困难户,按税收优惠制度,先征税,后根据退税规定分档次退税。
拥有一套以上住房的家庭,第一套住房按面积设税率档次,如上述。第二套以上住房,按住房套数设税率档次,累进税率的设计思路同上,税率模型略。
上述税收制度适用于中国公民。对于海外公民在大陆购房,拥有1套住房的,享受国民待遇,拥有2套以上住房的,需参照汇率确定累进税率。
房地产税按年征收,在政府规定期限内纳税人申报缴纳,逾期未纳税者,除补交全部漏缴的房地产税外,还要按滞纳天数缴清滞纳金。
4、税收优惠制度
税收优惠制度是税收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差别化征税的体现,能缩小贫富差距,调动纳税人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积极性。
对困难户先征税后返还,就是一种税收优惠制度,既能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又能缩小贫富差距。再如,对拥有2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出租住房所得租金应缴纳的所得税(目前的房产税),可用来抵扣应缴纳的房地产税。实行这一税收优惠,可引导非自住房用于出租,增加租赁房供应量,降低二手房抛售量,降低住房空置率,平抑房价。空置房进入租赁房市场,可缓解供需矛盾,节约资源,减少多套住房家庭财产缩水,多方共赢,一个好的制度设计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新税制体系确定后,需公布涉及面广的房地产税开征时间表,稳定人们的预期。比如拥有3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含3套),2011年开始对第3套以上住房开征房地产税;拥有2套住房的家庭,2012年开始对第2套住房开征房地产税;拥有1套住房的家庭,2013年开始开征房地产税,用3年时间实现房地产税的征管。
二、注意事项
设计新税制体系时,不可设计窄税基,低税率,然后逐步扩大税基、逐步提高税率的所谓渐进式改革。从免征到逐步征收(扩大税基),给人们造成步步增加税负的心理压力,将遭到纳税人抵制,政策摇摆将失信于民。设计一套宽税基,合理税率,给纳税人减免税留有余地的税制体系,可以给纳税人稳定的、良好的预期。
开征房地产税时,不可瞻前顾后,投鼠忌器。这方面已有教训,物业税空转六七年之久,至今神龙见首不见尾,如此秘而不宣,无限期拖延,说明用渐进式推行此改革基本失败,因为“先试点、后推广”给既得利益集团抵制改革提供了博弈机会,需改变思路。
一般而言,改革分渐进式改革和突变式改革,需根据改革对象的特点选择推行方式。
房地产税是新税种,涉及千家万户,从不开征到全面开征,人们心理落差巨大。因此,新税制体系实施前,公开介绍新、旧税制体系的关系、区别,可以消除人们的顾虑。
从行为心理学分析,人们患重复征税,患增加税负,只要从总体上,改革后自住户的住房支出在可承受范围,人们会逐步消除顾虑。此外,人们有向弱势群体倾斜,反对向强势群体倾斜的认知,不患依法纳税,患房价飞涨,患向富人倾斜,患纳税不均(如小面积住房不纳税),只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新税制体系体现人们的心理需求——顺乎民心,人们就会认同新税制体系。
除了设计一套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税制体系外,基于房地产税的敏感性,应选择突变的方式推行,即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所述分步实施,是按3套以上住房、2套住房、1套住房划分,统一部署,分三步实施;不是指先个别城市实施、后逐步推广的分步实施。两种分步实施的含义不同,改革顺序不同,付出的代价也会不同。采用突变的方式开征房地产税,有利于缩短房市、股市震荡时间,而延长房地产税开征时间,将引起房市、股市等市场长期震荡。须知,改革的成败往往在某些细节的设计和顺序的安排上。
三、新房地产税制体系的优点
不难看出,新税制体系的优点是税种少、税基宽、按累进税率征税。将现行几十种房地产税费简化为6个税种,用新税制体系取代现行房地产税制体系,可以简化税收征管流程,提高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事半功倍。
新税制体系内含的约束机制,可以充分发挥税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土地开发周期,抑制囤地炒地,抑制囤房炒房,并能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平衡市场参与各方的利益。用新税制体系监管市场,效率高、效果好,节约监管成本,比如土地闲置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加强“土地开发税”的日常征管即可,不必采用行政的方式,派中央各部委官员分赴各地清理闲置土地。
要让新税制体系发挥上述优点,关键是合理设计房地产税种、税基、税率。上面介绍的税率模型中的数据,是为叙述方便而设,实际实施的税率要模拟数千个数学模型,从中优选。优选原则是,在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寻找利益平衡点,纳税人购房和纳税的总支出,应低于现行房地产税制体系下购房和纳税的总支出,使纳税人购买自住型住房之利益不受损,这样的房地产税制改革能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这样改革是成功的改革。
(2010年8月21日)

标签:房地产   体系   税制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