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教授谈救股市,我感到不是滋味
要使A股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市场割裂A股高价发行,H股低价发行,广大股民做贡献的主要矛盾。
吴敬琏教授谈救股市,我感到不是滋味
韩强
2008年7月23日《新华网》有一篇《吴敬琏:现在股市出现问题 政府救市是应该的》:
22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与三位重量级企业家代表——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正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南存辉在文化讲坛聚会,共论“命运与共三十年”。有着“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在讲坛上详细讲解了一部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以及市场经济经过几大段落才历经艰险地走到今天。
吴敬琏认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问题是怎样对症下药,政府是不是该直接干预股市以及楼市。”吴敬琏认为,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有权力的人可以大发横财,而普通股民总是利益受损。
说实在的,我看了之后,感到不是滋味,为什么呢?
因为,吴教授曾经引用外国人的话,说“中国股市像个赌场”,在他遭到五大经济学家围攻时,我曾经在《和讯》发表文章指出,所谓“中国股市像个赌场”只是个比喻,是希望中国股市有规矩,有法制,这没有什么不好!2001年,吴教授曾经说:人啊!我是爱你们的!表示要为中小投资者说话。当时,我也很感动。但是,后来的事情却让我失望。
2001年7月,中感化股发行,中金公司承销。作为中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他对中石化A股高价发行,远远超过H股当时在香港二级市场的价格,表示沉默。在同一时间,香港二级市场是1.6元港币,A股却要4.22元发行,这是掠夺内地投资者。号称“最有良心”的吴教授沉默,而当时的许小年公开在电视上说,发行价合理。我觉得,吴教授并没有为中小投资者说话。
2005年,一些国有银行引入所谓的“战略投资者”,左大培等经济学家认为,卖外国银行的股票价格太低,吴敬琏教授却说:“之前国有银行,我们搞了许多年,资本金变成了零,甚至负数,这样一个银行让投资者怎么信赖呢?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国人容易有民族情结,很容易情绪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过于情绪化,就容易出问题。要解决国有银行的问题,就要仔细地把问题的症结弄清楚。”(《吴敬琏不赞同国有银行贱卖论称国人容易情绪化》《新京报》2005年12月10日)
我们认为,离开了A股与H股的发行价对比,谈这个问题,不能解决A股高价发行和H股低价发行的矛盾,而且同一公司形成的A股高价发行实际是为国际投资者做贡献,是用内地投资者的钱为国际投资者服务。这是大家心明眼亮的,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A股价格合理即是H股贱卖,H股价格合理即是A股贵卖。
2007年9月《华夏时报》有一篇《国有银行改制外资饕餮盛宴一年疯赚10000亿》,《新浪财经》不仅进行了转载,而且还开了一个专栏,文章中有一段话引人注目:
2005年10月,德邦证券的余云辉提出,国内金融业在“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这将会带给中国金融业灾难性的后果”。不过,针对“贱卖”说法,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负责人都在不同场合表态予以否认。
与银行从业者含蓄的表态不同,学者吴敬琏的反驳非常激烈:“我没有看出能说明贱卖的理由。”“我们要看看,鼓噪国有银行贱卖的是些什么人?”
从2005年10月到现在,还不到两年,国有银行改制外资在一年多时间就赚10000亿,在这样的事实面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还要说什么呢?
吴教授还说:“第一个进来的人需要承担风险,后来的投资者才会随后进入,价格才会越来越高。”
我们要问:内地的投资者为什么不不能第一,为什么让国际投资者第一?我们不怕冒险,这总比在A股市场上高价接盘要好得多!
还有,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受到美国某些国会议员的阻挠,为什么吴教授不说美国国会议员情绪化?却一味指责中国“国人容易有民族情结”,难道美国人就没有民族情结了?
广大股民搞不明白:买了高价发行的A股,为A股非流通股净产值成倍增加,为H股增加了公积金,只获得了一个对股改的投票权,怎么权力过大了?请吴教授给大家说明白。
实际上,现在的股市不是“救市”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A股与H股的发行价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最近罗杰斯说是实话,他说:我从来没有买过A股,也从没有说过我买过A股。我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我一直买的是B股、H股、S股,以及在美国买中国公司发行的ADR,这是因为它们一直都比A股便宜!我为什么还要去买更贵的A股呢?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干!难道你不知道,除了A股以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的H股、B股、S股、欧股、美股吗?是的,我不买A股,因为A股贵。话又说回来,当一个人能够买到便宜的股票时,他为什么还要再去买贵的?成功的投资者总是选择便宜的,而绝不是贵的,这是最基本的法则。
这时,中国内地股民才明白,所谓国际大腕,原来是个大忽悠,他根本没有买A股,一直买的是B股、H股、S股。
我想,现在股民应该明白了,他们买的是最贵的股票,不仅发行价高,而且二级市场的股票更高,所以风险大,不能长期持有,只能搏差价,一有风吹草动,就血本无归!
所以,我们的真正要求是,A股与H股的发行价必须平等!必须改变A股高价发行,H股低价发行的局面,我们A股股民不能再为H股白做贡献了!
用毛泽东哲学思想分析A股市场的主要问题
韩强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是我们分析和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在《股民的操作策略1—10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e02cb01009044.html
《股民的操作策略20篇(合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e02cb01009dtj.html
我曾经指出:股票的关键是操作思路,大家学一点孙子兵法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观察证券市场是很有益的。要对股市进行整体分析,就要上升到哲学层次,下面我们运用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对A股市场进行分析。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间的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重复地说,论理的认识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毛泽东: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或特殊性,都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同时,这种具体的矛盾状况,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正是表现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力量。”(毛泽东:《矛盾论》)
A股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近几年来一些经济学家、甚至管理层都认为是“股权分置”,所以从2005年开始进行“股改”,以为“全流通”就能解决A股市场的主要问题。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并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在所谓"全流通"的股改过程中,各色方案,送股、缩股、权证,再加回购,令人眼花缭乱。在这个多方博弈的动荡格局中,大股东是交易中必然的赢家,保荐人、券商成了顺手牵羊的得利者,甚至“人神共愤”的黑庄也可凭手中筹码大谋其利。在各种矛盾交织的A股市场中,我们首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概念,所谓“全流通”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一、世界上有百分之百全流通的股票吗?
某些经济学家硬说世界各国的股票都是全流通的,股权分置是中国A股市场的特例。其实这是误导,世界各国都有优先股,优先是是不流通的,所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百分之百全流通的股票。只有可流通的股票,可流通不等于全流通。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研究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近两年来,A股市场上流行两个似是而非的概念——股权分置与全流通。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概念模糊,而证券市场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要求我们必须使用准确的概念,在考查世界证券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并没有“优先股”,也没有发行过优先股,在国际市场上优先股和普通股是分置的,所以,A股市场并不是股权分置,而是股价分置,市场割裂,A股并没有价值评估体系,只是按照简单的市盈率发行,形成了高溢价,因此同一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价格差距很大,所以,A股市场很担心QDII的资金向外流,道理很简单,如果能买到1.66元港币发行的中石化,谁还买4.22元人民币的A股?交通银行在香港发行价格就很低,一回到A股市场就高价发行。所以,A股市场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谓的“股权分置”,应该是高溢价发行,建立健全价值评估体系,不要再搞市盈率发行,彻底改变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就被ST的局面,这才是问题的实质。大家想一想,如果“全流通”仍然是高溢价发行,那么,市场会陷入更大的风险之中,大股东会利用高溢价发行的巨大差距进行抛售,认购者会受到更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解决的是股价分置,高溢价发行,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二、A股市场中的利益集团在表演
表面上看,A股市场中的现象错综复杂,参与者很多,从上市公司到券商、投资基金,QFII和股民,各方面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但是我我们进一步研究,会发现利益集团在左右市场。
(1)“保荐人”不承担风险的食利者
保荐人实际是券商,协助公司大股东做方案,当然要赚钱。这是搭试点的车,捞一把。其实公司开个董事会也能出方案,多了这一步,就是照顾券商。有的券商还可以有银行再贷款。清华同方的公关费和保荐费已经花费了1000万元。
2003年12月发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保荐制度只适用于证券发行上市的行为。《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规范证券发行上市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证券经营机构执业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更是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
解决股权分置不是新股发行、配股、增发,为什么让保荐人参与?保荐人能做到公平吗?引入保荐人制度实际是为券商谋利益,保荐人分属于券商,实际上由保荐人参与的方案,很可能形成保荐人与董事会的利益关系。由保荐人推荐上市公司,就要收取费用,这就让券商有钱可赚。这是在为券商解困,因为早就有各种中介机构想在模棱两可的股权分置解决试点中捞一把,想利用没有统一方案的所谓“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协商”从中取利。
(2)权证是上市公司减少补偿股民的工具,同时也是券商炒作的工具
权证并不是创新,国际市场早有了,A股市场在1993年就有,无论炒权证是赔是赚,交易所的手续费照收不误。在所谓"全流通"的股改过程中.有些公司推出认股权证,不仅减少了对股民的补偿,而且乘机圈钱?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竟然公开赞扬宝钢的蝶式方案,为什么呢?因为权证交易会带来更多的交易费。
(3)A股高溢价发行上市公司、承销商、H股获大利,股民承担风险
为什么A股能够高价发行呢?是因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想多圈钱,承销商想多赚发行费,所谓“询价”就成了表面文章,再加上机构投资者抬轿,所以A股闽东电力曾经创出88倍市盈率发行的奇闻。
大家仔细想一想,在一个封闭的市场里怎么会有真正的市场价呢?所谓“市场化”也就成了高溢价发行A股的代名词。中工国际的发行价竟然达到人民币7.4元,而在香港发行的中国银行却只有2.95元港币。虽然行业不同,从资质来看,哪个股票好一些呢?大家心里都明白。
A股发行是以市盈率定价,所以才有闽东电力88倍市盈率的怪事,也才有中石化A股4.22元人民币的高价。而这一切都是在所谓询价、路演的形式下进行的。
中工国际发行前的总股本为13000万股,发行了6000万股,发起人股东均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已直接和间接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也不由发行人收购该部分股份。这就是A股市场的所谓“全流通”,大股东不但高价圈了钱,而且还要继续当三年“暂不流通”的股东,在这三年中,就有可能搞增发。不过三年之后,19000万股票“全流通”,就不会有什么“对价”“补偿”了。大家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内地A股市场是圈钱的乐土。
三、市场割裂A股高价发行,H股低价发行,广大股民做贡献是主要矛盾
我们知道,2005年前,在香港市场上市的H股都不是全流通的,真正承诺“全流通”的是交通银行,即所谓A+H方式。所以中石化要搞全流通,引起香港投行议论纷纷。明明是H股占了A股的便宜,但是有些人却要求给H股补偿。真正的问题是内地A股与香港H股割裂。这种割裂使得A股高溢价发行,H股低价发行。香港是国际市场,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评估系统,所以中石化在香港发行H股1.6元港币,在内地发行A股4.22元人民币。但是分红和投票权是相同的,折算人民币和港币都是每股得到相同的红利,再加上香港税低,同样的红利实际上香港投资者要多得一点。如果投票呢,无论是A股还是H股都是一股一票。
现在的新股民不了解股改之后,股本的变化。老股民都知道1999年,2001年国有股减持引起的股市下跌。原因是A股改发行时,溢价很高。同时H股是稍高于净产值发行。这次股改,虽然基本上是10送3,实际是补偿30%,但是与流通股发行时的高溢价相差很多。例如中石化的对价方案:每10股流通A股获得2.8股。如果按照A股发行4.22元人民币,当时香港二级市场上的中石化只有1.7元港币,即使10送10,也仍然是H股的成本低,实际上2001年1.7元港币就是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所以A股的高溢价是内地居民不许买H股造成的人为价格,不是真正的市场价格。换言之,A股流通股高于非流通股几倍的价格本身就是人为的价格。
那么我们再看,股改后中石化的股本结构变化:
总股本(亿股) |867.0244|867.0244|867.0244|867.0244|867.0244|
|实际流通A股(亿股) |35.8400 |35.8400 |28.0000 |28.0000 |28.0000
|流通H股(亿股) |167.8049|167.8049|167.8049|167.8049|167.8049
|限售流通A股(亿股) |663.3795|663.3795|- |- |-
其中的限售流通A股 663.3795亿股是股改前没有明确属于A股还是H股的非流通股,股改后明确了属于A股。按照股改的方案,第一年解禁5%,第二年再解禁5%,第三年全流通。也就是将来逐步解禁的非流通股要上A股市场流通。也就是说已经付出A股高溢价的股东们要承担非流通股的风险直接接上市。付出低价的H股却不承担这个风险。这对A股的股东们公平吗?
很多朋友在问:为什么2008年A股市场跌跌不休,其实很清楚,2005年实行股改,2006年基本完成,2008年“全流通”,现在有多少非流通股要上市,自己一算就明白了。
现在,是2008年,按照2005年429通知的规定,全部非流通股都可“流通”,但是在大盘股中,原来既不属于A股,也不属于H股的非流通股划到A股,所以A股市场的套现压力相当大。
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提出要“救股市”,要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措施,实际上不解决A股与H股不同价发行这个主要矛盾,就改变不了A股市场广大股民做贡献的事实,同时由于外资参股我们的国营大企业(包括银行)都是以H股发行价为估值标准,所以大量财富流入了他们的腰包,同一公司在内地高又高价发行A股,使外资成了稳赚不赔的食利者。
最近,《证券市场周刊》发表的完全证实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说:我从来没有买过A股,也从没有说过我买过A股。我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我一直买的是B股、H股、S股,以及在美国买中国公司发行的ADR,这是因为它们一直都比A股便宜!我为什么还要去买更贵的A股呢?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干!难道你不知道,除了A股以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的H股、B股、S股、欧股、美股吗?是的,我不买A股,因为A股贵。话又说回来,当一个人能够买到便宜的股票时,他为什么还要再去买贵的?成功的投资者总是选择便宜的,而绝不是贵的,这是最基本的法则。
我想,现在股民应该明白了,他们买的是最贵的股票,不仅发行价高,而且二级市场的股票更高,所以风险大,不能长期持有,只能搏差价,一有风吹草动,就血本无归!
由此可见,要使A股市场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市场割裂A股高价发行,H股低价发行,广大股民做贡献的主要矛盾。
罗杰斯忽悠了多少中国内地股民?
韩强
从2006年开始罗杰斯就发表言论,说看好中国股市,罗杰斯6月24日在北京发表了新的观点--“中国的市场将会是在未来几年之内成为全世界最好的市场之一,就算中国市场会下降,也会比其它市场下降得少。”并看好旅游、农业、能源、航空等行业的股票,同时也指出,房地产行业将面临调整。罗杰斯的话正好在周一的盘面应验,旅游、农业等板块明显走强,而房地产板块则全线回调。(《罗杰斯金口左右热点流向》2006年6月27日《证券日报》):他甚至说:"我在新兴股市的唯一投资是中国……A股未来几年将成为全世界最好的投资市场之一……目前我已经买进了一些中国股票,未来还会买得更多……A股市场短期内不可能会上涨60%以上,因此不需要立刻就把钱都投进来。"事实胜过一切的说教,对于这样的大师,除了尊敬就应该是言听计从,就是不知道"未来还会买得更多"的未来是什么时候。(《罗杰斯要买更多A股牛市开局基金调仓挺难受》2006年11月09日《北京晨报》)2007年中新网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世界级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去年11月曾接受该报采访的,该报记者上个月在纽约见到了他,距上次采访时隔7个月。7个月后的今天,他仍在关注中国。据彭博社报道,最近罗杰斯在新加坡举行记者会时说:“新兴市场的资产几乎全部卖掉了。”只是,中国相关股票还握在手中。“我没有抛掉中国股票。事实上,我根本不想卖中国股票。当然,如果中国股票在今年内继续上涨1倍的话,我肯定会卖,因为那百分之百是泡沫。”(《投资大师罗杰斯:中国股票还在手中根本不想卖》 2007年07月13日 14:13《中国新闻网》)
报刊上的这一系列报道,让人以为罗杰斯买了大量A股,而且坚定持有,然而,2008年7月《证券市场周刊》发表的罗杰斯文章,他说:我从来没有买过A股,也从没有说过我买过A股。我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我一直买的是B股、H股、S股,以及在美国买中国公司发行的ADR,这是因为它们一直都比A股便宜!我为什么还要去买更贵的A股呢?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干!难道你不知道,除了A股以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大量的H股、B股、S股、欧股、美股吗?是的,我不买A股,因为A股贵。话又说回来,当一个人能够买到便宜的股票时,他为什么还要再去买贵的?成功的投资者总是选择便宜的,而绝不是贵的,这是最基本的法则。
这时,中国内地股民才明白,所谓国际大腕,原来是个大忽悠,他根本没有买A股,一直买的是B股、H股、S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