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辩护,仅仅对现在中国不少人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的相互矛盾的指责表示疑惑
我不做辩护,仅仅对现在中国不少人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的相互矛盾的指责表示疑惑
我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当代的经济学家(无论是像张五常、吴敬琏、茅于轼之类的“大师”,还是在没啥名气的大学里面混日子的小讲师),在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网站上写文章或者讲话来“反思”和“批判”计划经济模式,来嘲讽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在这类的文章和讲话中,以下这些内容绝对是必然出现的:那就是“改革开放前那个时候,生产队里面挣工分,纯粹的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就是搞小农思维下的绝对平均主义,是仇富反富,一般老百姓来说,当时你再辛勤劳动也没办法比别人生活水平高些,因为到最后全都得拉平,所以你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干好干孬都是一个样,干仔细干粗心都是一个样。这就是吃大锅饭,所以最后大家的生活水平全都一个样,你再努力干活都是白搭。最后,搞得谁都不想认真干活,谁都不仔细干活,甚至都不干活,全都懒起来了,全都是在磨洋工,耗时间,没有任何工作动力,也没有工作目标,没有任何效率,效率低下。”这些话可以说是凡是谈到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时候全都得提到,没有一次能跑了的,可以说是对毛泽东时代经济建设的一种“盖棺论定”的“全面总结”。
我在这里不想给计划经济和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做辩护,因为给毛泽东的经济建设的成果做辩护的有的是人,对毛泽东的经济能力做辩解的大有人在,轮不着我出这个头。但是我就是觉得,这些经济学家回忆中的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模式,怎么跟我姨妈她们回忆的不一样呢。在这里我得强调,再三强调,我姨妈可不是什么毛泽东的粉丝,她是非常非常感激邓小平的,也是很拥护改革开放的,她对计划经济也是否定的,她认为那是瞎搞。但是她告诉我的她回忆中的毛泽东时代的生产队,却是另外一种样子,虽然她对她回忆里的那种样子的生产队也是基本完全否定的,但是她回忆中的生产队的样子,毕竟跟经济学家们告诉我的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所以不得不让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疑惑,感到前后矛盾,驴唇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顿时感觉自己如坠五里雾中,不能自我解答。
她回忆说:“那时候的生产队管的真是忒严了,严的太过分了。每天太阳连个影儿都没得瞧的时候,一团漆黑的时候,就听见队长吹起他嘴里面那个哨子,一个劲的没命的吹,那声响真大,七八里外都能听见,接着队长那粗嗓子狼嚎(老家土话,咋呼)起来就没完,让我们赶紧从被窝里面钻出去站队,每天都还没醒就去了,眼都睁不开,冬天早起站队的时候都快冻挺了。一天从天不亮一直干到快半夜了才停,除了坐在一块吃两次饭,中间一点歇一歇的时候都没有,上茅房(老家土话,厕所)的次数都管的楞(老家土话,很)严,去(茅房)的多了以后,连提前说一声都不说就要罚你的公分,一点警告也没有,队里那些头头们对每个小组长管的都楞严,小组长也不敢松喽,对俺们管的更严,你是想偷一点儿点儿懒也不行啊!谁都不敢干活不细法儿(老家土话,细心)喽,一不细法儿喽,哪怕是一点儿错,就不光是罚你公分,还得批你,还让人写检查,谁敢不细法儿啊!那时候真是拼命干啊,拼了老命!那时候人脑子里也是真傻,真就以为给公家(政府)干就是给自己干,每天都和喝了鸡血似地,按现在的说法叫做激情燃烧啊,真是那样,那时候每天自己就逼着自己拼命干活,稍微干不好了自己就放不过自己,你说多傻吧”
她还说:“那个时候俺当然不会说出去,但是自己心里面晓得,就是偷偷怨自己是个女娃啊,不是个壮男劳力,俺爹娘生的女娃多,五个孩子三女娃,男娃还小,所以缺壮男劳力!缺男劳力公分就挣的少啊,公分挣得少吃的也就差些,当然男劳力多的家。吃的也比俺们家多,耗的粮食也多。但是家里面每次偷偷合计的时候,都觉得还是想着家里男劳力多了好啊,公分挣得多,家里各方面情况也会好啊”
我这位姨妈在她的回忆里面一点也没有为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建设做出任何辩护,但是她回忆中的生产队,可经济学家们所回忆的生产队真是风马牛不相及,驴唇不对马嘴,根本不对上号!经济学家们说:“一般老百姓来说,当时你再辛勤劳动也没办法比别人生活水平高些,因为到最后全都得拉平”,俺姨妈说:“家里面每次偷偷合计的时候,都觉得还是想着家里男劳力多了好啊,公分挣得多,家里各方面情况也会好啊”。经济学家们说:“你干多干少都是一个样,干好干孬都是一个样,干仔细干粗心都是一个样”俺姨妈说:“谁都不敢干活不细法儿(老家土话,细心)喽,一不细法儿喽,哪怕是一点儿错,就不光是罚你公分,还得批你,还让人写检查,谁敢不细法儿啊!”。经济学家们说:“搞得谁都不想认真干活,谁都不仔细干活,甚至都不干活,全都懒起来了”,俺姨妈说:“队里那些头头们对每个小组长管的都楞严,小组长也不敢松喽,对俺们管的更严,你是想偷一点儿点儿懒也不行啊!”。经济学家们说:“全都是在磨洋工,耗时间”,俺姨妈说:“一天从天不亮一直干到快半夜了才停,除了坐在一块吃两次饭,中间一点歇一歇的时候都没有,上茅房(老家土话,厕所)的次数都管的楞(老家土话,很)严,去(茅房)的多了以后,连提前说一声都不说就要罚你的公分,一点警告也没有”。经济学家们说:“没有任何工作动力,也没有工作目标,没有任何效率,效率低下。”,俺姨妈说:“那时候真是拼命干啊,拼了老命!那时候人脑子里也是真傻,真就以为给公家(政府)干就是给自己干,每天都和喝了鸡血似地,按现在的说法叫做激情燃烧啊,真是那样,那时候每天自己就逼着自己努力干活,稍微干不好了自己就放不过自己,你说多傻吧”
问题就来了,而且这问题很大,在毛泽东时代的生产队里,既然是“你再辛勤劳动也没办法比别人生活水平高些,因为到最后全都得拉平”,,那怎么会还是“家里男劳力多了好啊,公分挣得多,家里各方面情况也会好”呢?毛泽东时代的生产队里既然是“干好干孬都是一个样,干仔细干粗心都是一个样”,那又怎么会还是“谁都不敢干活不细法儿(老家土话,细心)喽,一不细法儿喽,哪怕是一点儿错,就不光是罚你公分,还得批你”呢?毛泽东时代的生产队里既然是“谁都不想认真干活,谁都不仔细干活,甚至都不干活,全都懒起来”,那又怎么还会是“对俺们管的更严,你是想偷一点儿点儿懒也不行啊”呢?毛泽东的生产队既然是“全都是在磨洋工,耗时间”,那又怎么还会是“中间一点歇一歇的时候都没有”呢?毛泽东时代的生产队既然是“没有任何工作动力,也没有工作目标”,那又怎么还会是“那时候真是拼命干啊,拼了老命!那时候人脑子里也是真傻,真就以为给公家干就是给自己干,每天都和喝了鸡血似地”呢?不对啊,根本对不上号了,前言不搭后语啊,前后矛盾啊,咋回事啊?这是说的一个时代吗?这是说的一种经济模式吗?!
所以我感到非常的疑惑,非常非常的疑惑,我姨妈和那些经济学家们都是反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可是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却是各执一词各说各话,根本就是驴与大象之别,牛与野猪之分,完全对不上号!所以,这种根本就相互对不上号的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批判和“反思”,究竟还没有价值,还有没有道理,还有没有根据?这根据有多严密,这道理有多有据,这价值有多深厚?无疑全都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我在这里不予解答,也不想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进行任何形式的辩护,我只是对现在中国不少人对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的相互矛盾的指责表示一下疑惑,表示一下疑问,表示一下不解,表示一下质疑,仅此而已。请大家有以教我,也请大家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再深思再三吧!毕竟仔细深思,是不会有什么不好的。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