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会解体
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会解体
网友爱我中华想到了这问题,他说:
“我真的很不明白,既然社会主义那么好,为什么民主德国变成了资本主义,前苏联变成了资本主义,捷克变成了资本主义,很多东欧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现在世界上就剩下越南,朝鲜,古巴,中国等4个一党专政的国家是社会主义了,难道别的国家里的人民都是傻的么?现在连中国实质上都不是社会主义了,越南还在跟着我们的脚步,几年以后也不会是了,有谁能解释一下么?为什么发达国家全民投票的民主国家没有选民选择社会主义的?”
提出这问题,不仅很现实,而且很有战略眼光。不解决,无产阶级革命者再取得政权,也会得而复失。
至于“全民投票的民主国家没有选民选择社会主义的”问题,就以中国为例,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就是在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结果为什么能叫走资派掌了权呢?而且掌了权,在现制度下,再想夺回来,就成了难上加难的事。其实这问题在毛主席时已经遇到,看来毛主席当时为解决这问题,就采用了好多方式和方法,结果效果都不好,而重提阶级斗争,就使大家一下子将是非都分清了,也就使的走资派束手无策了,所以当时毛主席说:“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接着毛主席创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理论,这是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实践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产物,非常实际,并通过实践,证明确实成了对走资派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力工具,尽管他们无所不用其极,但最终也无法达到目的,所以走资派骂毛泽东专治,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理论。正因如此,所以走资派要上台,首先就得否定这理论,而且一旦上了台,因为没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作指导,再加上权者纵横捭阖,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所以再通过选举把他们撵下台,就成了难如上青天的事。人常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如此,在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一革命的理论,再加上权者的手段,所以就更不会产生“选民选择社会主义的”这一革命的效果了。
问题是,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能产生出修正主义,而且能使走资派掌了权,尤其在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理论,也不能斩断这势头,这就使的坚信共产主义的革命者,若从理论到行动,解决不了这问题,即使再得了政权,同样会得而复失。这就成了中国人从经验中总结出的一句俗话,叫作:穷人打天下不坐,坐天下的富人不打。
正是为解决这问题,中国万强在《谈领袖在治世上的得失与建议》一文中的第八个问题“究根保底”中专谈了这问题,文中说:
“要谈这问题,就得从人的天性谈起。
”说到人的天性,看来很复杂,概括起来也不外有二:一,只要是正常人,总想争为人上人,总想比别人过的更好些,更富有些,欲壑难填,就成了人的一大天性;二,当这目的达不到时,尤其在生活上遭受困难,人格上受到欺凌,这时就会感叹“老天不公”,又会企盼天下财物人人有份,人人平等,平均主义的思想由此而生,并在这思想作用下,开始强烈地要求这个社会能成为“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这就成了人的第二大天性。同时说明,这平均主义正是人在贫穷时的产物,也就成了天下弱势群体的共同思想,而且越穷,这思想越强烈;而争做人上人的思想,虽然人人有之,但因穷人没有争的条件,自然退避三舍,因此这争做人上人的思想,就成了富人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越富,这思想就越强烈。也正是在这两种思想的碰撞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者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制度,一者产生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为创建共产主义制度而努力的各种行为。“
“其实共产党在创建共产主义的社会中,这两大天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起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即在打天下时,当国民党士兵被俘后,因为这些人在国民党军队中是最下层,来到共产党内,官兵一律平等,待遇一律一样,这和国民党相比,就如登入天堂,所以感到共产党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真好,当然共产党人看到这情况,也很受鼓舞,同时坚定了自己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决心。但随着全国的胜利,尤其为革命立过大功的人们,他们成了各级领导干部,成了新的统治者,但他们也并没因此而满足,因为和大官相比,自己仍不及他们,为了胜过他们,嘴上虽然在说共产党人不争官位大小,不要名利思想,但在内心就和他们绞起了劲,正是在这时,实际自己就进入到力争人上人的拼搏之中,也正是在这拼搏中,反感到自己原主张的共产主义原则和做法,成了阻力,相比之下,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倒成了这时实现自己目的和追求,使自己争为人上人的好制度。同时普通百姓也在变,如在井冈山时期实行共产主义原则,大家都感到好,所以就产生着为革命献身的精神,产生着改天换地的无穷力量。但到全国解放后,真正成立了人民公社,在公社里实现了大家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夙愿时,反出现了:“公社活,慢慢磨,磨到上午吃蒸馍”的行为,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共产主义的原则,就成了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但到又一种历史情况下,却又产生着消极的因素。百姓的这种变化,和功臣们在胜利后的迅速变化合在一起,就使一些人最后认定:共产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理想主义者的口号罢了,从此这些人对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意志,先由麻木不仁,接着便彻底丧失……这就告诉人们,共产主义的失败,败就败在当解决了人们在物质上实现真平等后,即人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保障和提高后,这就给人人争做人上人创造下了条件,但怎样满足人们的这个天性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并没提到,而爬上共产党领导最高点的人,不是满足和自保自己的既得利益,就是没有解决这新问题的思想准备和勇气,使自己处在茫然无着之中,却又不能使在这方面有真本事和有勇气的人及时走向最高领导地位,这一切,共产主义的底线就被冲垮了,所以就使共产主义在共产党取得政权的国家中,最后不是重遭挫折,就是彻底失败。这是自己把自己搞垮的,不是敌人摧毁的。说明共产党在领导大家打得天下后,寻找不到驾驭人们争做人上人的新办法,自己就会走向垮台。这道理和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道理实际同出一辙。”
这争做人上人的天性,既是社会再前进的动力,又是对人们追求共产主义的思想走向自暴自弃的源头,但怎样就能使这一天性既成为推动时代的动力,而又不会再成为摧毁共产主义思想的源头,这在不同历史的发展阶段上,就得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办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道路可走。但怎样就能把准这火候,及时拿出恰到好处的解决办法,只有靠制度,用制度保证这样的人才源源不断的向外涌,也只有这样,在实现马列主义基本原则的道路上,才不走弯路,走了弯路也才不会造成全局性的损失,所以当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开始有了新的考虑,于是在1956年《关于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上,毛泽东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似乎马克思主义只有一家,别无分店。是不是分店也可以搞一点马克思主义呢?”(毛文集七卷)也就是说,毛泽东这时考虑要用建立分店制的办法来解决了。同时在行动上,自己开始由前台向后台转移,即由一线向二线退居,到五九年正式通过组织手续退到二线。但还没等得建起这新制度,那些走上一线的代表人物们,就急想否定对毛泽东所建起的公有制,这就打破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耽误了时间,结果没建起这分店制,就离我们而去。现在人们只知道,资本主义的道路,和毛泽东的道路相比,显然毛泽东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他们所走的路,则完全站在少数人对多数人剥削和压迫的立场上,为此强烈要求再回到毛泽东的路线上,殊不知,即使通过斗争,再回到毛泽东的革命路线上,建不起毛主席的分店制,完不成毛泽东的这一未竟之志,同样会得而复失。
所以努力要重建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同时就应考虑建立毛泽东的分店制的问题。否则,成功了也是一场徒劳无功的努力,顶多成为像历史上的又一次的改朝换代的行为——换一批官僚而已。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