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看方舟子“打假”的真实背景
从哲学的角度看方舟子“打假”的真实背景
吉安
2010年9月4日
从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是个伪概念。从哲学的称名逻辑来看,“科学”是个外来的,或是由中国人翻译出来的外来的伪概念,因为它不具备说明任何客观概念的称名意义。
中国人使用这个外来的“科学”的概念,内涵有许多根本性的错误意识,其中,首要的错误意识,就是因为这个词是外来的,所以,习惯了崇洋媚外的中国人就奉其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旨,百把年来,对其顶礼膜拜,由此,形成了这么几种延伸的根本性的错误意识:1,凡是中国祖传的,就是糟粕;凡是从外国传入的,就是精华。2,凡是标榜为“科学”的,就是真理;否则,必定是缪误。
很明显,不论从中国人对待“科学”这个伪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这个伪概念的错误认识又延伸从来的上述两种错误意识,全都脱离了一个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点,即脱离了客观。
不是吗?一切以是否外国传入的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完全脱离了客观吗?一切以是否标榜为“科学”的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完全脱离了客观吗?而这,又延伸出,“科学”院士有最高的学术权威,更是这些错误意识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性的表象。
而客观事实呢,客观事实是,任何一个外国的任何一门“科学”,用其“已知”的有限度,对比其“未知”的无限度,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任何一门“科学”的今天,都在否定着它的昨天,任何一门“科学”的明天,都必将否定它的今天。故,以“科学”作“真理”的代名词,以“科学”院士来作最高的学术权威,从根本上来看,都是伪概念。
正因为此,吉安提出了“客学”的概念,主张一切以是否客观为鉴定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主张废除“科学”这个伪概念。这一观点,吉安已经讲过多年,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过多次。今天,再次重申这个观点,是要借方舟子“打假”为例子,作些分析和解释,可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观点有所认识。
怎么讲?
在吉安看,很明显,方舟子是悟到了这个观点真谛的聪明人。吉安由此可以推断,只要方舟子敢打,中国没有一个“科学家”不会不被他以假的名义打趴下。任何人,只要读懂了前面五段的真实含意,就不难理解吉安的这一推断。
当然,广而言之,其实,不仅是全中国的,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被以假的名义打趴下。当然,这要取决于除中国之外,其它国家的人们,对于“科学”这个词,就英文而言,即对于Science这个词,是否与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个词作一样的理解。
读懂了前五段的真实含意,就会明白,“科学”这个概念在中国,本身就包含着不少根本性的错误认识,而由“科学”这个伪概念派生出来的“科学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更是带有更多的错误意识,当然而然,中国任何一个“科学家”的任何一点错误,就都可容易地被打成假。
任何人,都可以以打假的名义,去打中国的任何一个“科学家”,在吉安看,方舟子之打假,其实,不过是一个小儿科的,以假打假的小把戏。
而可笑的是,方舟子自己,方舟子的老婆,居然也都敢于恬不知耻地以“真理”的象征自居。今天读到纪苏转的方舟子老婆近日写的纯扇情的倒人牙的一篇酸文(附后),才知道他们自居“真理”的化身,已经如同某些人自居“道长”一样,且已自我上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人如果到了自居“真理”,或自居“科学”的地步,其实,也就到了自居道长同样地步的可笑。相信读完此篇酸文,人们可更明白什么叫做“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为了加强酸劲,方妻甚至不惜动用他们的孩子。
令吉安再次喷饭的是,方舟子与其老婆,恰恰同时自居了“真理”、“科学”两个宝座。而令吉安惊叹的是方舟子与其老婆,不但自居“真理”、“科学”的两个宝座,而且已经习惯了神圣不可侵犯以及人们对他们只该、或只能顶礼膜拜。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或下意识地不愿知道,这两个宝座因为皆伪,而是多么地脆弱或原本的虚无。
这不,因为方舟子自己公开宣称被袭击,而遭到众多的质疑,方舟子与其老婆便立刻从这两个宝座上跌滚下来,或这两个原本虚无的宝座便在他们面前立刻坍塌下来。
面对媒体道有关对方舟子的质疑,方妻居然可以使用起泼妇骂街的词语:“这不是平衡道,这是传播谣言和垃圾,我不得不说,这些媒体太弱智,没脑子并且自甘下贱。”
虽然已经习惯与丈夫一同自居“真理”和“科学”宝座,难道一旦自己被人质疑,就可以这么不顾脸面地漫骂媒体吗?不是悟到“科学”原本就是一个伪概念的真谛吗?不是以假的名义可以打趴下中国任何一个“科学家”吗?打别人打的十分顺手时,突然被别人打一家伙,这又有什么想不通,想不开的呢?
天下的真理很多,但没有这么一个真理,一个人永远可以打别人,而永远不会被别人打。也没有这么一个真理,只要成为一个“科学家”,便意味着永远正确,永远没错。也没有这么一个真理,一个人自居“真理”、“科学”,其他人便不能再对其有任何质疑。
要打人,就要事先准备好挨人打。真正公平、合理的社会,在吉安看,应该是允许人们互相对打,不论什么形式的打法,而绝非让一些人有打人的专门权力,而其他人只能挨打。更不要说在“科学”伪概念界,更是应该提倡互相对打,是真理,还怕打吗?这些道理的根本,前五段已作论述。
可笑的是,方舟子与其老婆,似乎偏偏寻求的就是这样的“真理”,寻求只有他们才能有打人的权力,而其他所有人只能挨他们的打,而这样的真理,现在,看起来似乎就要彻底地失去,按方舟子老婆自我形容的感受:“四天来,我震惊过,欣慰过,悲哀过,狂怒过,现在我感到彻骨的荒凉,无边无际的虚无。”还有, “无边的黑暗。”
更有甚者,当然而然地、自然而然地,方舟子与其老婆立刻就把自身的感受扩展为全世界人的感受,他们的被质疑,成了:“世界的不合理不公平。”成了“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真的无可救”。
你看,若非以“真理”、“科学”、甚至“救世主”自居,相信没有人能够如此迅速地、自觉地把个人感受,如此当然而然、自然而然地转化上升成为国家的、甚至世界的高度。你看,不到“道长”的地步,谁能如此这般地自以为是呢?
其实,客观事实,是什么?
客观事实,是方舟子与其老婆,从来没有为中国或世界作出过任何一样重大的贡献,除了从他们所处的那个狭隘、阴暗的角落窥视着其他人,随时准备向其他人的弱点发动攻击之外,再没有什么别的本事。
请问,中国的两弹一星,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没有!
请问,中国的载人飞船,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没有!
请问,中国的水稻发展,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吗?没有!
请问,中国的哪项建设事业,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吗?不知道!
方舟子“打假”的真实背景,其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破坏中国人的自信,就是要向中国人加强“科学”的紧箍咒,就是要令所有的中国人,都听命于他们这样从美国回去的假洋鬼子的话。只有听他们的话,中国才会有光明的前途;不听他们的话,中国就会“不合理不公平”,“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真的无可救药”。
在方舟子自爆被袭之后,吉安注意到网上的和一些网友发来的,有关方舟子不遗余力地宣传转基因食品,并打压中医,单就这二点,就更可以清楚方舟子“打假”的真实背景,就是为了美国西方彻底搞垮中国,摧毁中国的传统文化,推销可以彻底摧毁中国人种的武器。
不打假,不可以“真理”、“科学”、“救世主”自居;不自居“真理”、“科学”、“救世主”,便不可以为美国西方彻底搞垮中国!
原本嘛,打假,可以以假打假;也可以以假打真。当然,也可以不知打已知;或以无知打未知;或以假知打真知。
比如,以转基因之假,这一属于科学这个伪概念之假(请参考前五段论述),打自然生物之真,也就是以假知打真知;以西医,这一属于科学这个伪概念之假,打自然中医之真,也就是以无知打未知。哦,别忘了,方舟子可是生物化学博士,这,可属他的专长咧。
在吉安看,方舟子与其老婆今天感受到“彻骨的荒凉,无边无际的虚无”和“无边的黑暗”,乃是中国,中华民族一件小小的幸事,在吉安看,中国的前途当更加一点儿地明亮起来。
还有一个客观事实是,假,从来就有,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有,即便没人打假,假也永远成不了真;即便有人打假,假也不可能彻底被杜绝。社会各方面的假现象,与其它任何不良现象一样,如同风沙一般,永远不可完全避免。假,与恶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吉安不反对任何有意义的打假,吉安反对无限扩大打假的有限意义。尤其反对方舟子式的,居心不良的打假,他那所谓打假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搞乱中国的真、搞垮中国的真,他的打假是为了向中国强行推销外国的最假。
最近,唯一使吉安略为困惑的是,一些平常比较左派的朋友的态度,他们可能是不明白下面的道理:
死了张屠夫,可吃没毛猪。
没了方舟子,可吃自然食!
从哲学的角度看方舟子“打假”的真实背景。
附:
一,辣椒水-麻醉剂-助跑剂-了解方舟子弄虚作假的一个好例子
二,看方舟子怎样在15-30秒的故事里掺水、忽悠并撒谎
三,活着(2010-09-02 06:45:29)
:方舟子妻
(吉安注:此为黄纪苏转发的原样,只字未动,在吉安这儿,绝对给予“平衡道”,哪怕有人会说吉安“这不是平衡道,这是传播谣言和垃圾”,或“太弱智,没脑子并且自甘下贱。”文字挺乱的,凑合着看吧。
至于方舟子被袭,除了上面两篇已经分析过的,借此再补充二点:1,事情发生在居民小区内,应该是上下班时间,居然会那么凑巧地就没见他提出一个人证?2,方舟子既然宣称有两人要用铁锤砸他的脑袋,如此性命危机地逃命时,居然没有高声喊叫救助哪怕一声呢?这一点,可能事先没有排练好?或明知排练也白搭?因为一喊就露馅嘛,旁观者会怀疑方舟子,大白天好好地,什么事也没有,乱喊什么啦,发神经病呀?!)
活着(2010-09-02 06:45:29)
第一轮道过去后,有些媒体为了“有料”,开始把这些网络上边边角角的说法搜罗出来,刊登,放大。本来清晰的事实开始混乱,罗生门重重复重重,再继续娱乐化下去,方舟子就白遭此劫了。 起初,因为这样的声音在网络上微乎其微,我以为谣言止于智者,大家都不会把它当回事。我很早就看到了所谓“炒作大师”张一一的那篇“质疑方舟子炒作新书的文章”,搜出来的,当时我嗤之以鼻,世上竟有这么下作的人物,我一点都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造出这样荒唐的完全没有根据的谣言,显得他有思想吗?谁会信他理他?后来我明白了,这才真叫炒作,而且他成功了,有记者就真把这些话写到道里去了,有电视台还真就把这当种说法播出去了。为了多得到一种声音,连屡被证明说话不靠谱毫无信誉的人的“说法”,都能拿来就用吗?记者要对真相有洁癖,这不是平衡道,这是传播谣言和垃圾,我不得不说,这些媒体太弱智,没脑子并且自甘下贱。好了,从今天开始,我也要被人冠以和方舟子一样的“说话刻薄,心胸狭窄”的标签了。 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真的无可救药了吗?那些怀疑他炒作的人,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可笑。那些怀疑他动机的“质疑”,在我看来是多么的荒诞。朋友对我说,要看主流。可是现在,主流不主,谣言却像模像样地在滚雪球。我体味着鲁迅所说的“艰于呼吸视听”的悲凉。为什么我感觉无处可逃?媒体蜂拥而至,凝重的探索渐渐被兴奋的爆料取代,方舟子被袭击成了娱乐消费对象。 出事第一天,我的小宝宝哭着要去找爸爸,她柔软的
今天是阿民被袭击的第四天。四天来,我震惊过,欣慰过,悲哀过,狂怒过,现在我感到彻骨的荒凉,无边无际的虚无。
也许我不该这么说,因为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在支持方舟子,声援方舟子。当我把他遭遇袭击的微博上传后,看到如潮的转发和动情的留言以及亲友的短信,我感觉很温暖,为方舟子不孤而欣慰,高兴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想到这,我的眼睛潮湿了。这就是正义的力量,这就是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活得更好的力量。
看,我很容易满足,只要你们大家支持他。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无数次混乱的笔战,无数个重复了又重复的采访。方舟子所图者何?还心存疑虑的人们,我来告诉你,他只是为了这个失序的社会更健康,为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国家更美好。这话听起来多么普通啊,每天你能在纸上见到一万遍。可是这对我是多么沉重啊,这个呆子,他每天的心思都在这里,他每天都实实在在这么做啊,只要给他三顿饭吃——不,两顿半,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凝聚全部智慧和才华写出了那些文章——给他一顿觉睡,他就能一直这么运转下去。活着而能倾全力做并做好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令我羡慕的人生?
事发后我曾对媒体朋友说,方舟子这次是受了轻伤,还是受了重伤,甚至被打死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袭击背后所暴露出来的极度社会腐烂。仿佛是对此话的应证,在应该集中精力讨论中国社会病在何处而使方舟子这样的“英雄人物”应运而生的时候,竟然有人说他炒作,说他苦肉计,说他假案,甚至,当第一轮道过去后,有些媒体为了“有料”,开始把这些网络上边边角角的说法搜罗出来,刊登,放大。本来清晰的事实开始混乱,罗生门重重复重重,再继续娱乐化下去,方舟子就白遭此劫了。
起初,因为这样的声音在网络上微乎其微,我以为谣言止于智者,大家都不会把它当回事。我很早就看到了所谓“炒作大师”张一一的那篇“质疑方舟子炒作新书的文章”,搜出来的,当时我嗤之以鼻,世上竟有这么下作的人物,我一点都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造出这样荒唐的完全没有根据的谣言,显得他有思想吗?谁会信他理他?后来我明白了,这才真叫炒作,而且他成功了,有记者就真把这些话写到道里去了,有电视台还真就把这当种说法播出去了。为了多得到一种声音,连屡被证明说话不靠谱毫无信誉的人的“说法”,都能拿来就用吗?记者要对真相有洁癖,这不是平衡道,这是传播谣言和垃圾,我不得不说,这些媒体太弱智,没脑子并且自甘下贱。好了,从今天开始,我也要被人冠以和方舟子一样的“说话刻薄,心胸狭窄”的标签了。
:方舟子妻 今天是阿民被袭击的第四天。四天来,我震惊过,欣慰过,悲哀过,狂怒过,现在我感到彻骨的荒凉,无边无际的虚无。 也许我不该这么说,因为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在支持方舟子,声援方舟子。当我把他遭遇袭击的微博上传后,看到如潮的转发和动情的留言以及亲友的短信,我感觉很温暖,为方舟子不孤而欣慰,高兴他所做的一切都没有白费。想到这,我的眼睛潮湿了。这就是正义的力量,这就是能让我们的孩子们活得更好的力量。 看,我很容易满足,只要你们大家支持他。无数个不眠的夜晚,无数次混乱的笔战,无数个重复了又重复的采访。方舟子所图者何?还心存疑虑的人们,我来告诉你,他只是为了这个失序的社会更健康,为了这个生他养他的国家更美好。这话听起来多么普通啊,每天你能在纸上见到一万遍。可是这对我是多么沉重啊,这个呆子,他每天的心思都在这里,他每天都实实在在这么做啊,只要给他三顿饭吃——不,两顿半,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凝聚全部智慧和才华写出了那些文章——给他一顿觉睡,他就能一直这么运转下去。活着而能倾全力做并做好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令我羡慕的人生? 事发后我曾对媒体朋友说,方舟子这次是受了轻伤,还是受了重伤,甚至被打死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袭击背后所暴露出来的极度社会腐烂。仿佛是对此话的应证,在应该集中精力讨论中国社会病在何处而使方舟子这样的“英雄人物”应运而生的时候,竟然有人说他炒作,说他苦肉计,说他假案,甚至,当
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真的无可救药了吗?那些怀疑他炒作的人,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可笑。那些怀疑他动机的“质疑”,在我看来是多么的荒诞。朋友对我说,要看主流。可是现在,主流不主,谣言却像模像样地在滚雪球。我体味着鲁迅所说的“艰于呼吸视听”的悲凉。为什么我感觉无处可逃?媒体蜂拥而至,凝重的探索渐渐被兴奋的爆料取代,方舟子被袭击成了娱乐消费对象。
第一轮道过去后,有些媒体为了“有料”,开始把这些网络上边边角角的说法搜罗出来,刊登,放大。本来清晰的事实开始混乱,罗生门重重复重重,再继续娱乐化下去,方舟子就白遭此劫了。 起初,因为这样的声音在网络上微乎其微,我以为谣言止于智者,大家都不会把它当回事。我很早就看到了所谓“炒作大师”张一一的那篇“质疑方舟子炒作新书的文章”,搜出来的,当时我嗤之以鼻,世上竟有这么下作的人物,我一点都不明白这个人为什么会造出这样荒唐的完全没有根据的谣言,显得他有思想吗?谁会信他理他?后来我明白了,这才真叫炒作,而且他成功了,有记者就真把这些话写到道里去了,有电视台还真就把这当种说法播出去了。为了多得到一种声音,连屡被证明说话不靠谱毫无信誉的人的“说法”,都能拿来就用吗?记者要对真相有洁癖,这不是平衡道,这是传播谣言和垃圾,我不得不说,这些媒体太弱智,没脑子并且自甘下贱。好了,从今天开始,我也要被人冠以和方舟子一样的“说话刻薄,心胸狭窄”的标签了。 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真的无可救药了吗?那些怀疑他炒作的人,在我看来是多么的可笑。那些怀疑他动机的“质疑”,在我看来是多么的荒诞。朋友对我说,要看主流。可是现在,主流不主,谣言却像模像样地在滚雪球。我体味着鲁迅所说的“艰于呼吸视听”的悲凉。为什么我感觉无处可逃?媒体蜂拥而至,凝重的探索渐渐被兴奋的爆料取代,方舟子被袭击成了娱乐消费对象。 出事第一天,我的小宝宝哭着要去找爸爸,她柔软的
出事第一天,我的小宝宝哭着要去找爸爸,她柔软的小身体在我怀里愤怒地拧着,意志坚决,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跟她说,她也根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爸爸。第二天,她一整天没有吃饭,闷闷不乐……孩子,你感觉到了世界的不合理不公平吗?几天后,我的情绪变得和她一模一样。
这次我没有失去我的阿民,但我失去了快乐的力量,失去了支持他的目标。在我第一次公开站出来为他说话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说话的欲望。他一直在和谣言、虚假和误解战斗,在他因为说真话而遭到取命的复时,谣言、虚假和误解仍然围绕着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方舟子只能继续战斗。也许某一天他搭上了性命,搭上了全家,但是无边的黑暗,他能击退几分?是的,我看到的,只有无边无际的虚无。
小身体在我怀里愤怒地拧着,意志坚决,其实我什么都没有跟她说,她也根本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爸爸。第二天,她一整天没有吃饭,闷闷不乐……孩子,你感觉到了世界的不合理不公平吗?几天后,我的情绪变得和她一模一样。 这次我没有失去我的阿民,但我失去了快乐的力量,失去了支持他的目标。在我第一次公开站出来为他说话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说话的欲望。他一直在和谣言、虚假和误解战斗,在他因为说真话而遭到取命的复时,谣言、虚假和误解仍然围绕着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方舟子只能继续战斗。也许某一天他搭上了性命,搭上了全家,但是无边的黑暗,他能击退几分?是的,我看到的,只有无边无际的虚无。 当一颗心不再相信另一颗心,你如何让他握紧你的手,让你的图腾烙在他的手上?
当一颗心不再相信另一颗心,你如何让他握紧你的手,让你的图腾烙在他的手上?
附文:
“科学”是个翻译错误
吉安
2010年9月5日
昨天,发出【从哲学的角度看方舟子“打假”的真实背景】,其中,再次提到“科学”是个中国人翻译的外来的概念,是个伪概念,“科学家”是其延伸出来的伪概念。中国应该使用“客学”的正确概念,并废除“科学”这个伪概念。
韩东屏教授回复此文来信说:
“吉安:
谢谢。你对所谓科学的分析是非常对的。中国人对科学的迷信,跟中国人的崇洋媚外,是一对孪生兄弟。 你说的很对,只有清算这些荒唐的糊涂观念,中国才有希望。
东屏”
看了他的信后,觉得有必要更深入地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就与中文翻译“科学”的对应的英文Science这个词,查了一些有关的词典,其中,比较全面的当为Wikipedia,即“维基百科”,网址为:
现将有关的主要英文文字,及吉安逐段翻译的中文抄列如下,见【】之内。为便于后面的分析和论证,吉安在中文译文中保留了Science这个英文单词,暂既不给出百把年前的译文“科学”,也不给出任何其它“译文”,不妨请大家一起动动脑子,看看百把年前的“科学”这个翻译是否妥当?到底又应该怎样翻译Science?吉安仅在翻译的每段中文后面,用括弧提取了该段中与Science相关密切的中文单词,以便大家参考:
【Science (from the Latin scientia, meaning "knowledge") is, in its broadest
sense, any systematic knowledge that is capable of resulting in a correct
prediction or reliable outcome. In this sense, science may refer to a highly
skilled technique, technology, or practice.
science来自拉丁语scientia,意思是“知识”,其广义,系指任何系统的知识,由其可得出正确的预测或可靠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science系指一项高度熟练的技术,工艺,或实践。(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知识、技术、工艺、实践)
In today's more restricted sense, science refers to a system of acquiring
knowledge based on scientific method, and to the organized body of knowledge
gained through such research.[3][4] It is a "systematic enterprise of gathering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organizing and condensing that knowledge into
testable laws and theories".[5]
就今天更加严格的意义来说,science系指以science的(scientific)方法为基础获取知识的体系,并系指通过这样研究获取知识的组织机体。[3]
[4]它是一个“收集有关世界的知识的系统化的事业,并将知识组织、凝聚成可测试的法则和理论”。[5] (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知识、知识的体系)
This article focuses upon science in this more restricted sense, sometimes
called experimental science, and also gives some broader historical context
leading up to the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 "science."
本文着重于限制更严格意义的science,有时,被称为实验science,并给出某些更广泛的历史背景,引导现代对science这个词的理解。(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实验)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Enlightenment, "science" had more-or-less the same
sort of very broad meaning in English that "philosophy" had at that time.
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在那个时代,"science"在非常广义的英文里,多多少少有着与“哲学”相同的意思。(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哲学)
By the early 1800s,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eventually evolved into what is
today called "natural science") had begun to separate from "philosophy" in
general.
19世纪初,“自然哲学”(它最终卷入今天的称之为“自然science”)总的来讲,已经与“哲学”开始分开。(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自然哲学)
In many cases, "science" continued to stand for reliable knowledge about any
topic, in the same way it is still used in the broad sense in modern terms such
as library science, political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在许多情况下,"science"继续代表着任何主题相关的可靠的知识,同样仍然在广义上使用于现代语言,例如图书馆science,政治science和计算机science。(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知识)
In the more narrow sense of "science" today, as natural philosophy became linked
to an expanding set of well-defined laws (beginning with Galileo's laws,
Kepler's laws, and Newton 's laws for motion), it became more common to refer to
natural philosophy as "natural science".
就今天更狭义的"science"来讲,自然哲学变成了与扩展了的一系列定义完好的法则相连,从伽利略定律,开普勒定律,牛顿定律开始为其动因,它变成了更常见的系指自然哲学,如同“自然的science”。(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自然)
Over the course of the 1800s, the word "science" become increasingly associated
mainly with the disciplined study of the natural world (that is, the non-human
world). This sometimes left the study of human thought and society in a
linguistic limbo, which has today been resolved by classifying these areas of
study as the social sciences.
在过去的19世纪的过程中,"science"日益成为主要与自然世界(即非人类世界)相关的严格的研究。而因此,有些时候,将对于人类思想和社会的研究置于语言学的跛足状态之中,这一点,今天已被解决,在这些领域被分类为社会sciences的研究。(该段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为:自然世界、人类思想和社会)】
将前面各段后面提取的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单词列下,排列先后顺序按单词重复出现次数的多少:
1, 知识,重复出现4次。
2, 自然,重复出现3次。
3, 自然哲学,重复出现2次。
4, 自然世界,出现1次。
5, 知识的体系,出现1次。
6, 哲学,出现1次。
7, 人类思想和社会,出现1次。
8, 技术,出现1次。
9, 工艺,出现1次。
10, 实验,出现1次。
11, 实践,出现1次。
现在,可以作下列和判断。
一, 以上各段的所有英文文字中,没有一个单词,与中文百把年前翻译的“科学”这个中文单词有任何关系!尤无任何概念与中文的“科”字相关。
二,
很明显,“科学”这个中文单词,是百把年前的某个中国人,英文不太好,中文也不太好的那么一个中国人,彻头彻尾地脱离了英文science的本意、联意、转意,并完全不顾其历史的沿革与变化,生编硬造出来的一个中文单词。这,与相同时期翻译“共产主义”那个单词是完全一样的翻译错误。
按以上英文原文对science的解释,这个单词,主要是与中文单词“知识”相关,其次与“自然”相关,也就是说,science这个英文单词的本意,是与“自然知识”密切相关的。
“知识”的中文的本意、联意与转意,都可与“学”相关,而“自然”的本意、联意与转意,都可与“客观”相关,故,吉安所提出的“客学”,相对于英文的“science”而言,比起百把年前翻译错误的、什么都不是的那个“科学”的伪概念,可以清楚、简单、明了地达意,甚至,其内涵之简捷、之完美,超过“science”英文原文。
请大家不妨把“客学”带入上列的中文译文中去,去替代保留的那个英文单词“science”,无论语法还是意思,都没有丝毫的问题。但是,若是换成把“科学”同样带入,你一定会发现,在某些地方,或在语法,或在意思上,出现中文别扭的情况。
例如,将“客学”带入“图书馆science”,成为“图书馆客学”。而将“科学”带入,便成为“图书馆科学”,这里,“科学”的被带入,使得“图书馆科学”,不论在语法,或在意思上,都不伦不类了。而由此可以类推出在其它更多的与science相关的中文中,若代入“科学”,便会出现同样,甚至更可笑的情况。
而现在的情况是,为了避免此类不伦不类的情况,只好避免使用翻译错误的“科学”这个单词,比如,“图书馆science”,就避免使用“科学”,改为“图书馆学”。但是,这样一来,中文的“图书馆学”与英文相关的“图书馆science”,就发生了中英文两下断链的情况;或是发生了“科学”这个单词,在某种中文特定语言条件下不适用的情况。这,也就是发生了所谓的“语言学的跛足状态”。
更不要说,吉安已经指出过的,按逻辑,按称名逻辑来看,“科学”这个单词,并不能对任何客观事物起到任何称名概念的意义。只不过是个生编硬造出来的、子午虚有的伪概念。
今天,很高兴看到“语言学的跛足状态”这个概念,更高兴,这个概念,是特指外国的19世纪那个时期的语言状态。
为什么?
因为,这可以证明,吉安多年来在这方面的辛苦钻研没有白费,可以证明吉安一直批判的中国人百把年来崇洋媚外的确是错误,你看,恰恰正是在外国人都自认“语言学的跛足状态”的时期,中国人却大张旗鼓地崇洋媚外,拼命地进口外国跛足的语言词汇,并生造出“共产主义”、“科学”这么些个翻译错误,使中文,使中国人的语言跛足,甚至使中国人的思维都跟着跛足的词汇。
“科学”是个大翻译错误!
中国人对外国语言顶礼膜拜的时代早就该结束了!
条留言